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卵叶娃儿藤

萝藦娃儿藤植物娃儿藤Tylophora ovata (Lindl.) Hook ex Steud.,以或全草入药。华南地区全年可采,长江以南地区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攀援灌木柔细;嫩被微毛,老无毛。薄纸质,叶形及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卵或长,长1—4厘米,宽0.5—2厘米,端钝或急尖,有时具有小尖头,基部急尖,两面无毛,边缘有缘毛;侧脉两面扁平,不......
目录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柔细;嫩被微毛,老无毛。薄纸质,叶形及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卵或长,长1—4厘米,宽0.5—2厘米,端钝或急尖,有时具有小尖头,基部急尖,两面无毛,边缘有缘毛;侧脉两面扁平,不明显;叶柄长0.5—1厘米,被短柔毛。聚伞花序状,腋生,比短;花梗纤细,长1.5厘米;花萼面基部有5个腺体,萼片急尖,无毛;花冠白色,辐状,直径5毫米,外面无毛,面有时被短柔毛,裂卵状长或卵状三角花冠部隆肿;花粉球状,平展或近直立。

伸长,长 4~5 公,木质;小细长,密生毛茸,绿色;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软木塞的质料一样,软软的,里面是空的,外表有很深裂的皱纹,很沧桑的感觉,很容易辨识。
单叶对生,卵形,少数亦有为长或长椭披针,长 2.5~6 公分,宽 2~5 公分,先端锐尖或渐尖而有尖突,基部心形,纸质或薄革质,全缘表里两面皆密生锈色毛茸,中肋呈不明显的三出于表面略凹下,而于面显著隆起,侧脉细脉皆明显细致;叶柄长 1~1.5 公分,密生毛茸。
多数,小型,黄绿色,放时径 0.5~0.6 公分,呈腋生繖房状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长 1~2 公分,具毛茸;花柄细长长 0.8~1.5 公分,有毛茸;花萼小,5 深裂,毛缘;数甚多而小,花冠,带暗紫红色,5 深裂;裂 5 枚,卵状披针,长 0.4~0.5 公分,宽 0.2~0.3 公分,先端渐尖;富冠鳞片 5 枚,卵形,着生于雄蕊筒上,先端钝,高达花药之半;每一药室中仅有一枚花粉块;花粉块水平伸展。
果实果实蓇葖果,披针状,两两对生,张近 180 度,长 4~7 公分,径 0.7~1.2 公分,平滑,成熟时绿带紫色,易裂;种子薄扁凹,长 0.5~0.7 公分,端具白绢质,长约 3 公分的丛毛,裂后种子会随飘送。
‧特性:蔓性多年生木质缠绕藤本;细长,具有茸毛,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软木塞的质料一样,软软的,里面是空的;对生,通常呈卵形,偶尔为长或长椭披针,两面多少具有细绒毛,长 2.5-8.5 公分,宽 2-4.5 公分,两面均被毛,叶柄长 4~6 公分。腋生,聚繖花序作繖排列,数甚多而甚小,花冠,带暗紫红色。果为蓇葖果,牛角,两两对生,张近 180 度。果实包覆着有白色毛絮的种子裂后种子会随着儿飘送。

生长环境

台湾全岛平地至低海拔山地约 0~ 900 公处,扩的原野或丛林的边缘。

分布范围

两广至华中与华西,越南缅甸印度,寮国及台湾

主要价值

园艺盆栽用:植株细弱,全株有短柔毛,似羊角之蓇葖果向左右两边叉,相当致特殊,植为小型盆栽,颇为美观。

蝴蝶食草:鸥蔓为琉球青斑蝶及姬小纹青斑蝶幼虫的食草。

药用:性味及全株:辛、温,有小毒。效用:全株:袪湿化痰止咳,瘀止痛,解蛇伤。治湿痹痛,咳喘多,跌打肿痛,毒蛇咬伤。鸥蔓无主根须根丛生,白色,故有白龙须或三十六荡含生物碱,可入药,有袪、止咳之效,俚医用以治疗哮喘,故亦有"哮喘草"之称。常被用来治跌打损伤、脚痛及脚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功能治】祛湿瘀止痛,止咳定喘,解蛇毒。用于湿骨痛,跌打肿痛,咳嗽,哮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鲜捣烂患处。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备注】(1)全草有毒。服用过量后,中毒症状头晕眼花呕吐四肢无力,麻木,严重者呼吸困难跳由强变弱,最后因跳停止而死亡。急救法:先用高锰酸钾,注射盐酸去水吗啡硫酸镁,并迅速给予必要救治。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