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先天性层缺损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层缺损。较少见,常在发生穿孔后才就诊,大多于生后3~5天即发生穿孔,要见于新生儿早期,且多发生于早产儿。先天性层缺损的病因有如下几种说。1.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壁环最早发生,始于食管下端,逐渐向底和大弯部位发展,在胚胎第9周时出现斜,最后成纵。如果在某一阶段出现发育障碍就会导致层缺损。2.壁局部缺在......
目录

病因

先天性层缺损的病因有如下几种说。

1.胚胎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过程中,壁环最早发生,始于食管下端,逐渐向底和大弯部位发展,在胚胎第9周时出现斜,最后成纵。如果在某一阶段出现发育障碍就会导致层缺损。

2.壁局部缺

在围产期呼吸障碍、低体温和低氧血症时,出生前后窒息而致局部缺运障碍,使黏膜层受损,或因酸过度增高,婴儿体可出现代偿性液重新分布,使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液供应增加,而和肠的液供应明显减少,使肠道发生缺坏死。

3.压增高

新生儿的黏膜下层组织脆弱,弹力纤维欠发达,极易出现扩张。

如果患儿容物通过延迟,哺乳、吸吮和哭闹时吞下空,均可使压上升,出现扩张,最后导致层缺损处破裂。

临床表现

先天性层缺损在穿孔发生前不易诊断,患儿生后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前驱症状,有正常排胎便史。常在生后3~5天发病。也有个病例早至第2天或晚至第8天。

1.初期症状

起病急,突然出现 症表现,拒奶、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或咖啡色、哭声低、精神萎靡、进腹胀呼吸困难、青紫。

2.晚期症状

可出现 腹膜炎表现,发热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 休克

检查

1.外周检查

外周象感染时外周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2.生化检查

应查钠、钾、氯、钙和pH值:出现 腹膜炎时,腔穿刺液白细胞常>1000/mm3,以粒细胞为腹水pH7.35~7.24(正常7.45)。

3.X线检查

X线检查是本病检查的首选法,对早期发现 穿孔,早期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X线检查可发现、液

在不同体位中可见到如下征象:马鞍征、征消失、笔线征、足球征、镰状韧带征。先天性层缺损常并 穿孔,可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

(1)卧位部平 可见腹胀,体增多,呈“足球征”。

(2)立位部平 下可见游离体、膈肌升高、横贯全液平面、消失等征象。

(3)水平侧位 见壁下大量游离体及显示肠管前缘轮廓,且见长液平面。上述特征性X线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4.常规做B超。

治疗

1.诊断明确。

2.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如食、清洁肠道,必要时可管排减压。

3.医嘱给予相补液,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 休克,抗感染的功效。

4.呼吸管理(勿用正压给氧)、穿减压。

5.手术修补穿孔。

6.术后持续肠减压72小时,养支持。

预后

本病属先天性消化道发育不良,无有效预防措施,及早发现手术治疗是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