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于多种起肠粘膜损害,使之缺、缺氧的因素,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一)发病原因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原因联所致,其中以早产和感染最为重要。1.早产 早产是NEC的重要发病因素,因免疫功能差,肠蠕动差,加之出生时易发生窒息,造成肠壁缺氧损伤,使细菌侵入。2.感染 感染是NEC的要原因之一,大多为克雷白杆......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原因联所致,其中以早产和感染最为重要。

1.早产 早产是NEC的重要发病因素,因免疫功能差,肠蠕动差,加之出生时易发生窒息,造成肠壁缺氧损伤,使细菌侵入。

2.感染 感染是NEC的要原因之一,大多为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肠道细菌。

3.缺氧与缺新生儿窒息、呼吸疾病、

表现

男婴多于女婴,以发病例为,无明显季性。出生后胎粪正常,常在生后2~3周发病,以2~10天为高峰。在新生儿腹泻时NEC也可呈小流,流时无性、年龄和季的差

1.腹胀和肠鸣音减弱 患儿先有排空延迟、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NEC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NEC较早出现的症状,对高危患儿要随时观察腹胀和肠鸣音次数的变化。

检查

1.周围象 白细胞增高,分类核左移,减少。

2.分析和电解质测定 可了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程度,指导液体和静养液的治疗。

3.粪便检查 外观色深,隐阳性,镜检下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以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4.培养 如培养出的细菌与粪培养一致,对诊断NEC的病因有意义。

鉴别

1.中毒麻痹 当原发病为腹泻血症时,甚易把NEC误诊为中毒麻痹。但中毒麻痹便血,X线上无肠壁间积等。

2.机械性小肠梗阻 X线上,液面的跨度较大,肠壁较薄,无肠间隙增宽、模糊,无肠壁积,再结临床则易区

3.肠扭转 肠扭转时机械性肠梗阻症状重,呕吐频繁,部X线平十二指肠梗阻影像,部密度均匀增深,并存在不规则多体影,无明显充扩张的肠

并发症

如病情进展,肠坏死从黏膜层始,逐渐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穿孔腹膜炎和腹水。1/3的新生儿可发生血症,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DIC等。

预防

NEC可发生暴发流,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短期发生数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将患病儿隔离,并对其余接触婴儿进评估,对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需每天检查腹胀的出现和大便性质的改变。一旦出现腹胀应警惕NEC的发生。对极小的或患病早产儿通过使用全肠道外养而延迟数天或数周喂养,然后在数周的时间,缓慢增加肠道喂养,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

治疗

治疗上以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供给养及对症为。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全静养,加强支持疗法,使本病的预后大大改善。

1.

(1)食时间一旦确诊应立即食,轻者5~10天,重者10~15天或更长。腹胀明显时给予肠减压。

(2)恢复进食标准腹胀消失,大便潜转阴,部X线平正常,一般状况明显好转。如进食后患儿又出现腹胀呕吐症状,则需再次食。

(3)喂养品始进食时,先试喂5%糖水,2~3次后如无呕吐腹胀,可改喂稀释的乳汁,以母乳最好,切忌用高渗乳汁。

2.静补充液体及维持

食期间必须静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养。

(1)液量据日龄每日总液量为100~150ml/kg。

(2)热卡病初保每日209.2kJ/kg(50kcal/kg),以后逐渐增加至418.4~502.1kJ/kg(100~120kcal/kg)。其中40%~50%由碳水化物提供,45%~50%由脂肪提供,10%~15%由氨基酸提供。

(3)碳水化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输注。

(4)蛋白质输注氨基酸的是在保热量的前提下,有利于蛋白质的成。

(5)脂肪常用10%脂肪乳注射液输注。

(6)电解质应监测电解质浓度,随时调整。

(7)其他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3.抗感染

常用氨苄青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也可据培养药敏选择抗生素

4.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伴休克者应及时治疗,扩容除用2:1含钠液外,还可用浆、白蛋白、10%低分子右旋糖酐

5.外科治疗指征

肠穿孔腹膜症状体征明显,壁明显红肿或科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预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差,其死亡率高,约在10%~30%的范围不等。肠道狭窄的发生率为20%~25%。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李子

下一篇 小儿溶血性贫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