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伯-韦综合征
概述
亦称EMG综合征WiedemannⅡ型综合征、Wilm瘤和半身肥大综合征、Beckwith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巨内脏巨舌小头综合征。
小儿伯-韦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主要特征为脐膨出、巨舌和巨体,还可伴有其他畸形和异常,如低血糖、内脏肥大、半身肥大、小头、脐部异常、面部红斑痣、隐睾、阴蒂肥大、心脏畸形、巨肾、巨输尿管、巨眼球等,另与某些肿瘤有一定关系。小儿伯-韦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小儿伯-韦综合征也称为突脐、巨舌、巨体综合征(exomphalos-macroglossia-gigantism syndrome)、EMG综合征、WiedemannⅡ型综合征、Wilm瘤和半身肥大综合征、Beckwith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巨内脏巨舌小头综合征(neonatal hypoglycemia visceromegaly macroglossia microcephaly syndrome)等。
病理病因
病因
小儿伯-韦综合征的病因不明,可能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也有认为可能系多基因遗传。
单基因病中又可分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短指症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等)、x伴性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缺乏病等)、x伴性隐性遗传病(如色盲等)、Y伴性遗传病(如耳廓长毛症等)等几类。
多基因遗传是受多对非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目前,注意力集中在多基因造成的常见的成人疾病上(例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癌,关节炎)。许多特殊基因正被发现,遗传学上确定的易感因素,包括家族史和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参数可以确定有风险者,以便其采取预防措施而得益。
发病机制
Chadha等认为“先天性袋状结肠并肛门直肠发育不全”可准确概括先天性短结肠的病理特点及其改变Narasimharao等将先天性短结肠分4型(图1):Ⅰ型:没有正常结肠短结肠呈袋状回肠直接与之连通;Ⅱ型:回肠和袋状结肠之间有一短段盲肠;Ⅲ型:回肠和袋状结肠之间有一段(新生儿长7~8cm)外形正常的结肠;Ⅳ型:结肠接近于正常只是远端(直肠和乙状结肠)呈袋状Ⅳ型仅为肠系膜下动脉的远端血管损害;Ⅲ型为肠系膜下动脉的近端血管损害;Ⅱ型是肠系膜下动脉的主干损害短结肠的血管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Ⅰ型除有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损害外还有肠系膜上动脉的最远端分支血管损害Ⅰ型最多Ⅳ型少见
多数短结肠扩张肥厚呈袋状或囊状Ⅰ型极似倒置的胃占据腹腔的大部分;ⅡⅢ型因有一段盲肠及升结肠故短结肠主要位于左侧腹腔;Ⅳ型短结肠位于下腹部回肠盲肠或一段结肠与短结肠的右上部相通;短结肠的远端短而细为发育不全的直肠常以宽大的瘘管与膀胱尿道或阴道相通短结肠没有结肠带及结肠袋;大网膜也发育不良呈索带状与短结肠相连;胃结肠韧带短而薄有的短结肠蠕动功能差减压后也见不到肠蠕动;有的短结肠存在蠕动功能故可通过瘘管维持排便组织学检查除全层肥厚水肿外可有黏膜炎症改变短结肠内的神经节细胞可正常减少或缺如。
症状体征
1、脐部膨出:为小儿伯-韦综合征最主要最突出的症状,一般为巨型脐部膨出,基底部宽度超过6cm,内容物包括肝脏和(或)小肠。
脐膨出(acromphalus)是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的常见类型是因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在脐带周围形成腹壁缺损,导致腹腔内脏脱出的新生儿畸形。由于该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病儿在患有脐膨出的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器官的畸形。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
2、巨舌:这是小儿伯-韦综合征第二个特征。舌体比正常舌头明显变大,充满整个口腔,患者常将舌头伸出口外,但是由于嘴巴无法随着舌体增大,所以巨舌会影响到吸吮动作,造成喂养困难,影响嘴巴正常功能,导致了言语障碍、吐字不清等。
3、巨体:这是小儿伯-韦综合征的第三个特征。患儿出生时躯体明显大于一般新生儿。巨体儿体重和身长与同龄小儿相比明显超过正常值,其巨体随年龄有继续增长之势。有的表现为生长发育亢进、半身肥大。
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新生儿在出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由于宝宝的身长在头3个月增长较快,在满月时身长可增加5~6厘米。在满2个月时,身长要比出生时增加10厘米左右。
4、低血糖:新生儿期即伴有低血糖症状,尤其是早产儿更明显,低血糖多数于生后1-2天内出现,甚至出生后几小时就可以发生。第1个月内频繁发作,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意识丧失。低血糖一般在生后3~4个月渐渐停止发作,手术者术后随访血糖已恢复正常。
低血糖常伴有如下症状:患者有面色苍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颤、腿软、周身乏力、头昏、眼花、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进食后缓解。
6、其他畸形:内脏肥大,巨肾、巨眼球、巨输尿管,心脏畸形、特发性心脏肥大、隐睾、阴蒂肥大、膈肌缺损、小头症、颜面中部发育不良、耳轮畸形、面部红斑痣、面部火焰状母斑等,尤以额眉部血管痣多见。
7、与肿瘤的关系:本病征有易罹患某些肿瘤的倾向。文献报告约10%的患者有Wilm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性腺母细胞瘤、肾上腺癌等。另有报告伴有半身肥大表现者其合并肿瘤的可能性更大,为25%~30%。
凡具有三大特征者(脐膨出、巨舌、巨体)即可诊断,而低血糖已列为本病征的第四大症状,除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外应注意做血糖测定,以助诊断。Wiedemann认为若三大症状缺一项但伴有其他畸形或异常者仍可诊断为该综合征。
并发病症1、巨舌:舌体巨大影响吸吮动作造成喂养困难,会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同时伴有言语障碍、吐字不清等。
检查鉴别
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糖大多在1.12mmol/L(20mg/dl)。国内一组资料血糖测值为1.2~4.4mmol/L(23~79mg/dl)平均为2.8mmol/L(56mg/dl)。
正常足月新生儿血糖值为2.8-4.1mmol/L。大多数学者认定的低血糖指标为: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I周后<2.2mmol/L(40mg/dl);目前有趋势将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2、辅助检查
常规做X线、B超、超声心动图、造影等检查,可发现巨肾、巨输尿管、心脏肥大及畸形、隐睾等异常。
二、鉴别
小儿伯-韦综合征与先天性心脏病、肾积水、性染色体异常等疾病相鉴别。
一、先天性心脏病: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并无脐膨出和巨舌等小儿伯-韦综合征特征。
1、肾积水:
1、原发病的症状,如结石有疼痛,肿瘤有血尿,尿道狭窄有排尿困难等。
2、积水侧腰部胀痛。
4、患侧腰部囊性包块。
5、双侧梗阻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治疗用药
1、对症治疗
1、低血糖:低血糖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主要病症,是治疗中应予首先重视的问题,若发现患儿血糖低于正常值应纠正低血糖。治疗方案:及时补给10%葡萄糖液,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仅可使血糖升高且能使之维持稳定。并配合糖、牛奶等多次喂养,可减少低血糖的发作。一般须注意治疗3个月左右。
2、巨舌:针对巨舌采取舌部分切除术,出生6个月左右,可施行舌前部楔形切除术,以预防或减轻语言障碍的发生。术后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进流质饮食;给予含漱剂,注意加强口腔卫生护理。
3、脐膨出:脐膨出是危及患儿生命的第二大病症,需及时采用整形术。对中等大小脐膨出,缺损小于6cm,腹腔容量较大者可行一期修补术,尤应注意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等。对于就诊较晚已没有手术条件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加强抗生素应用和全身支持,局部禁用红汞。
4、定期随访详细检查、定期随访,有发生腹部恶性肿瘤者,可视机体状况争取手术摘除,并加强术后长期随访。
2、预后
本病征预后不良,多夭折于儿童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下一篇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