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烧伤

小儿烧伤是指12岁以下的儿童受热力(焰、热水、及高温固体)、电能、放射能和化物质等作用起的损伤。据小儿生长发育阶段分为五期: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满月-1周岁);幼儿期(1-3岁);龄前期(3-7岁);龄期(7-12岁)。小儿烧伤多见于幼儿和龄前儿童。特是1-4岁小儿。小儿烧伤的发生率约占烧伤总人数的50%。烧伤原因,以水、焰和稀饭烧伤为多见。小儿烧伤死亡率我国......
目录

疾病概述

小儿是指12岁以下的儿童,小儿烧伤多发生在幼儿期和龄前期,特是1~4岁小儿。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解剖、生理面未臻成熟,烧伤以后,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易发生休克血症、死亡等。

疾病病因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80%是在家中发生的,其中50%以上是儿童。常见造成烧伤的物品有电力、汽、汽油、煤水、炸药、沸汤、化物品以及放射线等。3岁以下儿童的烧伤多为烫伤所致。

症状体症

1、创面疼痛。

2、严重烧伤患儿可有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冷、搏细速、压下降等。

3、创面可见红斑、水胞或焦痂。

临床表现

一、小儿烧伤休克

1、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特神经系统发育更不完全,而且从事体表面积单位计算,总容量相对地比较少,因此小儿的调机能以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均较成人差。烧伤后由于疼痛、脱水浆成分丢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的全身紊乱,远较成人重。烧伤休克发生率也较成人高。一般情况下,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者就有发生休克的可能。

2、小儿头面部烧伤容易发生休克:这是由于小儿头部面积相对较大,组织较疏松,运丰富,渗出较其它部位多,且头面部肿胀易于起呼吸功能障碍而缺点。

3、休克发生率与年龄有: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调机能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也逐步增强。对烧伤面积超过40%的病儿,休克发生率都很高,但烧伤面积在40%以下的病儿,其休克发生率与年龄有明显的相性。年龄在4岁以上和年龄在4岁以下的小儿休克发生率明显不同,年龄越小休克发生率越高。

4、小儿烧伤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原发性休克较多见,特是头面、会阴等疼痛刺激敏感部位的烧伤。以后则转为继发性休克,常表现出:渴、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惊厥,尿少或无尿,四肢冷,而色苍白,发绀毛细管充盈迟缓、严重者全身皮肤蜡黄、并有纹出现,搏快而细弱,可以增至每分钟180~200次以上,压变低弱最后测不出来,继之音变钝,减慢,最后出现呼吸衰竭小儿烧伤休克的诊断要依据临床病易用,如尿量,精神状态和皮肤色的变化,其次是参考压、搏等。在观察精神状态时,应注意不同年龄表现也不一样。1岁以多表现嗜睡。1~4岁多兴奋、躁动不安或反常的安静。以后逐渐转入昏睡。4岁以上者则异常兴奋,多表现紧张和多话。

5、小儿压:小儿烧伤后约20%的病例有明显的压上升,其原因不明,常在伤后7~10天出现,有时到植皮后才逐渐下降。大多数患儿没有症状,有时可出现头痛,甚至精神错乱。

二、小儿烧伤感染与小儿烧伤血症

小儿免疫功能不足,皮肤薄,躁动,休克发生率较高,因此创面脓毒症发生率高。血症小儿烧伤死亡的要原因,占740.6%。血症发生时间有71.4%是在伤后15天

1、小儿烧伤创面脓毒症

⑴创面局部变化:①新鲜的创面色变暗,部分溃烂,有时有出点,或有溃疡面。②新鲜肉创面质地变硬,色泽变黑或变紫,基底化脓或创面边缘突然呈刀切样凹陷。③创缘周围正常皮肤有红肿热痛等炎症浸润现象。④有时创面上可见点状或小状的坏死斑。⑤组织水肿不消退,或消退后再次出现水肿

⑵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表现基本与成人相同。一般表现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在晚期发生毒性休克

2、小儿烧伤血症

⑴体温:小儿体温易受换药、环境等影响,单纯发热难以说明问题。但持续高热在40℃以上,特是骤升或骤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其有诊断价值。体温持续不升常常是严重血症病情重笃的表现。年龄较大的小儿,发热之前或发热过程中可能出现颤,有时一日数次。婴幼儿可能出现抽搐

率:小儿率不稳定,任何外界刺激均可使其增速。但率超过160次/分时,应起注意。如果超过200次/分,尤其伴有律不齐、音强、奔马律、期前收缩或原因不明的骤然增快等,更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⑶呼吸:烧伤血症,小儿呼吸增快出现较早。有时尚有呼吸状态的改变,如呼吸紧迫或停顿等。常常并发部感染或水肿

精神症状:6个月以的婴儿,表现反应迟钝、不哭、不食,重者呈昏迷昏迷。2岁以,表现为精神萎糜、淡漠、嗜睡、易惊醒或梦中惊叫、哭闹。有时也表现为兴奋,烦躁、摸空、摇头、四肢乱动甚至惊厥。3岁以上表现为幻觉、妄想或贪食等类似成人的血症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一日数次或数十次。还表现为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重笃者出现麻痹,严重脱水和酸中毒

⑹皮疹:皮疹、瘀斑、出点、荨订疹等多见。金黄葡萄球菌血症猩红热样皮疹,且多见于婴儿。

⑺创面:表面为上皮生长停滞,加深、创缘陡峭,肉组织污秽、晦暗或出现坏死斑。绿脓杆菌血症所致的创面灶性坏死和正常皮肤出现性坏死斑较多见。

⑻化验;比较突出的是中白细胞数增高较剧,一般在20×109/L以上,有时可达30~40×109/L,并有中毒颗粒和空

三、小儿吸入性损伤的特点

  小儿吸入性损伤,如有道梗阻或下气道损伤者,应立即行气插管或气管。小儿气管插管时,导管应放在气管水肿区,以防道梗阻,导气管气管者损害较小。因小儿颈短,小儿气管拓位置应比成人低,以在第四和第五环气管间为好。

疾病诊断

1、小儿烧伤面积的估计:

(1)头颈为9+(12-年龄);下肢为46-(12-年龄)。躯干和上肢与成人的面积估计法相同。

(2)手掌法:病儿的五指并拢,一面手掌的大小为1%。

2、小儿烧伤深度的判断:应特注意避免估计过浅。

3、小儿烧伤程度的分类:

(1)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烧伤

(2)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烧伤。或5%以下的Ⅲ°烧伤

(3)重度烧伤:总面积15%-25%的Ⅱ°;或Ⅲ°烧伤在5%-10%的烧伤。(4)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的Ⅱ°;或Ⅲ°烧伤在10%以上者。

4、小儿烧伤休克的特征:

(1)同等面积烧伤小儿休克较成人发生率高,而且更加严重。

(2)小儿的临床表现为渴、躁动不安,甚至谵妄惊厥少尿无尿面色苍白,四肢冷、紫绀、肤色腊黄或青紫,搏细速,压低或侧不出。

并发症状

一、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或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烧伤中比较常见,发生率大约为20%±。大多发生于婴幼儿。

1、发病原因

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液酸度较低,抗感染能力低;由于各种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因而对食物的耐受性差鶒。另外小儿生长发育快所需养物质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再则,小儿神经发育不成熟对肠道的调功能亦较差,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小儿液中免疫球蛋白较成人低(尤以IgM及IgA为甚);肠道分泌型IgA亦较低,防御感染的能力较差。

⑵外因:①烧伤以后,创面液体大量渗出,容量下降,机体神经、分泌系统兴奋,重新调整全身器官量,使肠道供减少,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另外,烧烫伤发生后,局部剧痛及精神上的打击也影响着肠消化功能。②饮食因素。小儿烧伤后,往往食欲及消化功能减退,尤其是婴儿,常需改用人工喂养健康搜索一时多不能习惯。天有时为了适应烧伤后大量消化功能减退,于给小儿增加养,致造成喂食过多食物配制不当或时间安排过紧等,以致肠负担过重,影响消化和吸收,因而腹泻和(或)呕吐③肠外感染。肠外感染中较多起消化功能紊乱的是血症、严重创面感染及严重毒血症其次是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这是要由于毒素影响人体的调机能,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肠运动机能失调所致④肠感染。与一般肠道感染一样,要由于食物、食具不洁及抵抗力下降所致。但在小儿烧伤的特点是有时致病菌系由创面细菌,如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杆菌等所致;有时则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所致的菌群失调起。⑤其它因素如药物影响代谢障碍等均可起消化健康搜索不良。

二、猩红热样金黄葡萄球菌感染

1、临床表现

⑴体温:突起高热,一般在39~40℃以上。

⑵皮疹:发热1~3天后,先于创面周围健康皮肤出现,以后迅速扩到全身。皮疹为弥性细小丘疹大小约1mm左右初起稍平以后稍隆起,扪之略感粗糙。皮疹甚密普遍发红,压之能暂时褪色,数秒钟后恢复原状有时面部及全身潮红,并有“环苍白”。数日后皮疹隐退,随后脱皮屑或大块脱皮)。严重者皮疹密而多,甚至出,压之不褪色。有些小点状红疹逐渐融极似荨疹皮疹一般持续1~2天,最长4~5天,少数病例可反复发疹直到他面完全愈有“草莓”者较少见,多数只表现味蕾粗大,这一点似与典型猩红热有所不同。

中毒症状:除高热时小儿精神差,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较一般猩红热的中毒症状为重。

症状:一般较轻,不表现呼吸道症状

⑸创面改变健康搜索:发疹时可见到创面感染加重,上皮生长停滞或呈侵蚀性感染,有“虫蛀样”表现

⑹化验检查:白细胞上升健康搜索,在1~2万以上,部未发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而创面均有金黄葡萄球菌生长

三、高热

烧伤后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烧伤小儿体温超过39℃者也十分常见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体温持续在39.5℃以上,就要积极找发烧原因,进紧急处理,以免延误并发症的治疗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

四、惊厥

惊厥大脑功能暂时失调的现象。易发生于婴幼儿且年龄愈小愈多见。如持续较长鶒,可使组织缺氧,造成损害,也可因惊厥窒息而呼吸跳停止,危及生命鶒。故应积极处理,及时抢救。

五、脓皮病

小儿(特是新生儿)皮肤抵抗力低,平时即易受葡萄球菌等化脓菌感染。而烧伤后,新愈的创面或植皮后的上皮均极薄,抵抗力更低。如果这些创面周围欠清洁,极易因搔抓或被单衣服擦破而接触感染,造成极广泛的脓皮病。

化验项目

1、尿素:观察是否高于8.2mmol/L,判断损伤的可能性。

2、谷草转氨酶(AST/SGOT):观察是否高于55U/L,判断烧伤程度(是否达到深度烧伤)。

3、氯离子(Chloride):观察是否低于96mmol/L,可判断烧伤是否造成环境紊乱。

4、钠:观察是否低于136mmol/L,作用同上。

治疗用药

治疗原则

1、离致伤源。

2、补充容量防治休克;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镇静止痛。

4、正确处理创面。

治疗要点

1、一般对10%以上的烧伤或头面部烧伤面积在5%以上者,要注意休克的防治。补液的量应使病儿平稳度过休克期为准。补液时不要集中输入同一种液体,体、晶体、水分应相互间隔,均匀分,严格据尿量及情况控制滴速。特注意滴入水分时不要过快,以免发生水肿

2、小儿烧伤休克期高热、昏迷抽搐常是严重休克水肿的表现,要紧急处理,需采取镇静止痉、降温等措施,水肿脱水或用激素治疗。

3、小儿创面处理:因小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冬天可采用包扎疗法,夏天以暴疗法为。创面清创应轻柔。因小儿治疗不配,特注意镇静止痛。对于深度创面,切痂范围一次不宜过大,以防出过多休克。一次手术时间以2小时为宜。

4、小儿烧伤感染的发生率及因感染死亡率较成人高,因此,要早期使用强有力的敏感的抗生素。对听神经毒性较大的抗生素应慎用。

治疗措施

1、因为小儿在解剖生理、理等发育不成熟,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差,而且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易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对病情较重程度估计及治疗应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小儿烧伤急救,要求积极稳定。

2、小儿复苏补液在其质和量面有其特点:①小儿烧伤后失液量较成人相对多,在补液时,输液量就相对较大,尤其是伤后头8小时所以在早期复苏补液时输液速度上应多加注意。争取既能理补充液体,又鶒不给病儿器官造成太大负担,避免发生功能不全、水肿等鶒。②小儿烧伤后水电解质易发生比例失调,脏浓缩稀释及对钾的排泄功能尚不完善所以在补液时一定要注意所补液体的张力,据病人具体情况陫调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碱失衡及中毒等③因为小儿烧伤以后食欲差进食少,创面大量渗出,虽早期补液张力较大,但在疾病修复过程中仍易发生电解质成分及蛋白成分普通低下健康搜索的情况,所以应继续加强补液纠正改善食欲,增加消化系统养供给,从上消除电解质紊乱。

3小儿烧伤后创面处理非常键,在创面处理时,健康搜索一定要轻柔、快捷彻底,避免不良刺激及再损伤。在态度上温和,在技术上益求健康搜索,使病儿感到亲切,为以后的治疗打下基础。

4、小儿烧伤修复过程中,养供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系到整个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在治疗上应针对病儿养状况、摄食及消化能力饮食爱好、年龄等特点计算,选择养丰富、样齐全色香味适的食品,鼓励进食。如果不能进食者或严重养不良者,可静养输液,或少量多次输鲜或白蛋白。

5、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易发生高热、惊厥等健康搜索,应加强预防或控制

6、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间,功能部位的深度烧伤烫伤或电伤要妥善处理,以免成瘢痕,影响功能,妨碍发育,造成畸给病儿带来终生痛苦。

7、小儿发育不成熟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发现理问题积极消除病儿理负担,减轻创伤,培养和树立病人的自尊自信,特是因深度烧伤而致残毁容的刚懂事的孩子。

8、注意后期锻炼。出院后治疗是住院治疗的延续对功能部位的修复至重要。烧伤后应在医师指导下动锻炼。小儿怕疼或因其它原因不愿锻炼,医生和家长应予说服指导。否则,某些部位会由于不锻炼长期废用而畸,功能出现障碍。

9、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创面感染和血症发病率较成人高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创面处理和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发生。

10、小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小儿各器官对药物的承受能力给药前应确计算。

创面处理

小儿烧伤创面的处理,基本与成人相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儿皮肤娇嫩且薄,附件少,创面一感染很容易加深。但小儿生长能力旺盛,只要处理恰当,有效地防治感染,创面愈速度比成人快例如小儿深Ⅱ度创面如无感染,一般2周可基本愈在成人则需3周左右。

2、小儿体温受环境影响,在温较高时,包扎面积太大,易发生高热甚至抽搐。故应多采用暴疗法。但小儿多不作当烧伤面积较小时尤其在四肢,采用包扎疗法,可便于护理和保护创面对采用暴治疗者,应适当约束固定

3、小儿皮肤薄,自体皮供皮的厚度不超过0.3mm。在切取自体皮时,应尽可能薄些。植皮区要妥善固定,给予约束,以保植皮的良好固定和生长

4、创面用药时应注意:①由于小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相对地较成人为大,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使用面积不宜过广以免起药物吸收过多中毒。②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应妥为保护,尤其是使用浓度较高或刺激性较大的药时,以免药物刺激正常皮肤皮炎湿疹或糜烂甚至起脓皮症,增加创面处理的困难。

5、创面在愈过程中,皮肤瘙痒明显在此期间应注意对患儿采取制动措施,并设计保护刚刚愈的创面防止被患儿抓破,造成感染或遗留疤痕。

6、面手及其它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应在休克期顺利度过以后,病情稳定的状态下,尽可能采取早期切痂植皮术。大面积Ⅲ度烧伤的小儿,更应早期切痂植皮。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呼吸环功能的稳定,尽可能防止出过多,缩短手术时间,保输液与输

7、小儿皮炎薄嫩对疼痛刺激耐受性差清创时要轻柔,有耐把创面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

中医辨证论治

一、治法

1、伤津发热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数。

辨证分析:热毒侵袭人体,耗伤津液,故发热口干欲饮;盛,肠道津液亏耗,则大便秘结;热移小肠,则小便短赤;热扰,则烦躁不安;舌红、苔黄、数皆为热侵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方药黄连解毒汤增液汤加减。

2、阴伤阳面色苍白疲乏力,息低促,自汗肢冷,体温反低,嗜睡,甚则志恍惚;舌质红绛或紫暗,无苔,细欲绝。

辨证分析:火毒伤津太过,阴损及阳阳虚则温运失司,故面色苍白疲乏力,息低促,体温反低,嗜睡;阴阳离决,则志恍惚;阳虚不固,则白汗;舌红绛或紫暗、无苔、细欲绝为阴阳两虚,阴损及阳之象。

治法:回阳救逆,养阴生津

方药参附汤加味。

3、火毒内陷壮热烦渴或高热神昏,躁动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细数。

辨证分析:火毒炽盛,正不胜火毒深人营血内陷心包,故高热神昏,躁动不安,火毒伤阴,则壮热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细数为热毒伤阴之象。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

4、两虚低热或不发热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创面肉色淡,难以愈淡,苔薄白,细弱。

辨证分析:烧伤后期,热毒渐退,亦伤,故低热或不发热正气亏虚,则疲乏力,食欲不振两虚,失于荣养,则面色少华,创面色淡,久不愈淡、苔薄白、细弱为两虚之象。

治法:补益

方药八珍汤加减。

5、胃虚弱病程日久,创面难以愈,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满,或呕吐腹泻,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淡,苔白腻,弱。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正气大伤,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或呕吐腹泻胃虚弱,化生乏源,不足,则创面难愈,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淡、苔白腻、弱为两虚之象。

治法:健脾

方药白术加减。

二、外治法

创面是一系列并发症的源,创面处理正确与否,直接系疾病的病情演变过程和创面愈情况,故必须保持创面清洁以预防和控制感染。Ⅱ度创面争取痂下愈,减少疤痕成。Ⅲ度创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干,争取早期切痂植皮,缩短疗程。

(一)清创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清创时可先予止痛,再用37℃左右外用盐水或2%黄柏溶液清洗创面,较大水疱应刺破,小水疱可不刺破,创面周围用或新洁尔灭消毒,创面清洗干净后用消毒纱布吸干。

(二)包扎疗法中小面积烧伤,不作的小儿患者,或病室条件较差者,在清创后,可紫草油纱布创面,外用3—5层纱布加厚棉垫包扎。浅Ⅱ度烧伤可于伤后2周左右首次换药,如发生感染可提前换药。Ⅲ度烧伤可在伤后5天换药,包扎期间应密切观察料是否有渗液,如渗出液为绿色恶臭分泌物,则考虑绿脓感染的可能。

(三)暴疗法适用于大面积和不便包扎的烧伤,以及创面污染较严重的烧伤。此法要求患者须住单独隔离病房,保持室温度在25℃一30℃。创面清创术后,外涂湿烧伤膏,每日1次。

(四)焦痂处理与植皮干焦痂下细菌不易生长,因此应保持焦痂干。无感染的焦痂,面积在10%一20%以,应争取伤后2—7天将痂皮切除,立即植皮。面积较大的可分期分区切痂,或用中药浸泡患处促使痂皮早日落,再植皮。手部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可在伤后72小时左右早期植皮,植皮原则上取自体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