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是由于胚胎发育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即肠系膜动脉为轴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的附着不全,从而并发肠梗阻肠扭转。(一)发病原因胚胎早期肠道为一直管,并有共同的肠系膜胚胎第6~10周,因中肠发育甚速不能容纳在发育较慢的,而被迅速增大的肝脏推挤,大部分中肠脐环突入卵黄囊......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胚胎早期肠道为一直管,并有共同的肠系膜胚胎第6~10周,因中肠发育甚速不能容纳在发育较慢的,而被迅速增大的肝脏推挤,大部分中肠脐环突入卵黄囊成一个生理性脐疝,至胚胎第10~11周,腔的发育加快,容积增大,中肠又回纳到腔,并以肠系膜动脉为轴逆时针向逐渐旋转270°,使十二指肠空肠从右到左,由肠系膜动脉转至左侧,十二指肠韧带,使回肠结肠连接部从左向右在肠系膜动脉的前转至右上,以后再逐渐降至右髂窝,正常旋转完成后,横结肠位于肠系膜动脉的前,升结肠和降结肠由结肠系膜附着于后壁,小肠系膜从左上斜向右下,并附着于后壁。

近年有人用Snyder和Chaffin原著的图解描述,将中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袢和回肠结肠袢两个部分,前者的旋转是肠袢原位于肠系膜动脉的右侧上,最初反时针旋转90°到达右下,再90°转至动脉的后,最后90°转至动脉的左侧,十二指肠韧带,后者的旋转也同样如此,肠袢原位于动脉的左下3次90°逆时针旋转共270°使横结肠位于动脉的前,将盲肠移至右上,再逐步降到右下部,伴随着肠的旋转,在最后一个阶段,中肠的系膜与后壁融肠系膜部从屈氏韧带起斜向右下盲肠为止,如此十二指肠盲肠及升结肠均被固定,小肠系膜有一相当宽的基底部附于后腹膜,在这种正常的解剖情况下,中肠不易发扭转。

(二)病机

如果肠管的正常旋转过程,在任何阶段发生障碍或反常,都会出现肠管位置异常,并可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胚胎期肠旋转不良的类型有:

1.中肠未旋转:中肠在退回腔时未发生任何程度的逆时针向的旋转,小肠结肠均悬挂于共同的肠系膜上,肠系膜部在柱前呈矢状面排列,常伴发脐膨出腹裂

2.肠旋转不完全:肠袢旋转90°后停止,小肠悬挂于腔右侧,盲肠和近端结肠居于腔左侧,阑尾位于左下,为常见的旋转异常,十二指肠下部位于肠系膜部右侧,不存在十二指肠空肠,升结肠柱前或左侧,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悬垂于共同的游离肠系膜上。

3.肠旋转不良Ⅰ型:肠袢旋转180°后停止,十二指肠下部在肠系膜部后盲肠和升结肠位于部中线,并有腹膜粘连带或索带,跨越于十二指肠第二部分的前,附着于右侧后壁,为近端结肠发育停顿时盲肠十二指肠柱右侧,压迫十二指肠成高位盲肠

4.肠旋转不良Ⅱ型:本型乃十二指肠反向旋转,其异常旋转过程复杂,故有多种畸表现,起初中肠近端正常反时针向旋转90º后不再向旋转,异常地自右向左顺时针向转回90°~180°,使十二指肠空肠停留在肠系膜动脉的前而不是正常的后,同时中肠远端的回肠盲肠袢向右侧移位于右上十二指肠成高位盲肠,如果回肠盲肠袢继续向右下前进,将小肠肠系膜管全部包裹在近端结肠系膜成结肠系膜疝,升结肠系膜构成疝,日后可因疝囊的压迫或囊小肠互相挤压发生小肠梗阻

5.肠反向旋转:当中肠在Ⅱ型异常地顺时针向旋转180°致十二指空肠处于肠系膜动脉,同时结肠近端以顺时针向旋转到肠系膜动脉和小肠系膜的后盲肠继续向右下进导致横结肠中部停留在动脉后面,以后发生横结肠梗阻,如果中肠近端继续以肠系膜动脉为轴顺时针向附加旋转180°,则使十二指肠空肠移至肠系膜动脉左后,此时盲肠就移并停留在左侧腔。

6.小肠共有总肠系膜:升结肠系膜未附着于后壁是中肠旋转不良的并异常,它也可以是正常肠旋转孤立症状,也可与肠旋转不良同时并存,此时,十二指肠下部位于肠系膜动脉十二指肠位于部左侧,呈总肠系膜肠系膜成的细柄状,自腺下伸出呈扇形,升结肠靠近右侧壁,但无粘连,若升结肠系膜部分黏着于后壁,则盲肠与相邻的升结肠游离。

并畸:占30%~62%,半数为十二指肠锁,其他有空锁,先天性巨结肠肠系膜囊肿等。

7.十二指肠旋转异常:因为的反向旋转脐肠袢随反向移位或异常旋转,本型常伴心脏发育法洛四联症,三腔动脉假干。

症状

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肠梗阻的较常见原因之一,在消化道畸中本病仅略少于肥厚性幽门狭窄,此点,我国与欧美各国非常不同,在这些国家肥厚性幽门狭窄要比肠旋转不良多10余倍,但是并非有肠旋转不良病理的全部患者均在新生儿期出现症状,在婴儿及儿童偶尔亦可遇到这种病例,极少数也可成人时才发病,肠旋转不良常导致如下临床表现:①肠扭转;②急性或慢性十二指肠梗阻;③疝,发病年龄不定,以新生儿为多,约占80%病例,部分病例在儿童或成人期始出现症状,也有少数病例无临床症状,系在X线检查或其他手术时偶尔发现。

1.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出生后24h有正常胎粪排出,初起喂奶过亦良好,一般在第3~5天突然出现大量胆汁呕吐,由于十二指肠受压程度不同,可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梗阻,部分梗阻时,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含胆汁部并不饱胀,无阳性体征,完全梗阻时,则呕吐持续而频繁,伴有脱水消瘦便秘,若并发肠扭转,则症状更为严重,呕吐咖啡样液或呕血便血,提示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或穿孔时可出现腹膜炎,高热,脱水中毒休克症状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约有20%的病例可伴发黄疸,原因尚不清楚,可能系扩张的十二指肠压迫总管起梗阻性黄疸;或因门静肠系膜受压,其流量减少,动脉流量代偿性增加,使未处理的间接红素重回环,同时由于门静流量减少后,细胞缺氧,酶系统的成受到影响之故。

2.婴儿及儿童肠旋转不良:由于病理变异不同,故表现为各种程度不等的肠梗阻症状,多数表现为间歇性含胆汁呕吐,且常能自缓解,如此反复发作,也有少数患儿出生后一直无症状,因突然发生肠扭转而出现剧烈腹痛频繁呕吐便秘等完全性肠梗阻症状,此外,因部分性肠梗阻的反复发作,肠道发生缺,从而影响肠道黏膜对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有报道在婴儿与儿童病例中70%有不等程度的养不良,因此,有人张凡生长发育障碍并有肠道症状的小儿,必须作肠道X线检查,以排除肠旋转不良。

检查

1.X线检查

(1)部直立平:新生儿可显示十二指肠扩大或呈双征,小肠量减少,肠腔明显扩张伴阶梯状液平面提示肠管袢性梗阻或肠坏死可能。

(2)钡灌肠检查:传统钡灌肠检查显示盲肠结肠位置异常是本病X线特征。

①肠旋转异常Ⅰ型及Ⅱ型:盲肠位于下,十二指肠前,或左季肋部,有时盲肠绕过右上又折回停留在左季肋部。

②肠不旋转:全部或大部分结肠位左侧且互相重叠,盲肠位左下回肠进入盲肠向自右向左走,阑尾显影时由盲肠右侧下垂。

③肠反向旋转:钡通过横结肠中部时显示锯齿或拉链状外压性狭窄,狭窄两端结肠可保持正常态或及升结肠扩张,有时整个结肠冗长或右半结肠游离。

盲肠位置正常不排除肠旋转不良:肠旋转不良患者有可能显示正常位置的盲肠,这是因为十二指肠空肠旋运动受挫,而回肠盲肠袢仍进正常旋转,盲肠处于正常位置,另有部分病例盲肠和升结肠游离,钡灌肠时钡注入盲肠的重力作用使盲肠进入右髂窝,发生这种情况时不应草率诊断应作进一步检查。

(3)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小肠旋转不良均存在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空肠位置异常,上消化道造影更具诊断价值,新生儿宜采用碘油造影,Torres(1993)认为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肠旋转不良敏感率95%,确诊率86%,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还可发现十二指肠并存畸,检查时应观察造影或钡十二指肠直至全部空肠不致漏诊,造影检查可有下列表现。

十二指肠异常:A.十二指肠第2部或第3部显示外压性狭窄,钡通过缓慢或潴留,十二指肠第1部扩张;B.十二指肠第3部水平线及第4部消失。

十二指肠空肠移位至柱前柱右侧:十二指肠第3部直下移空肠起始部,故十二指肠空肠消失,空肠起始段呈螺旋状扭(corkscrew)提示有肠扭转

③全部小肠位居腔右侧。

2.B超检查部B超检查,对肠系膜上动静定位对本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胚胎期中肠以肠系膜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SMA)为轴正常旋转运动,肠旋转时动脉位置恒定不变,而肠系膜上静(superior mesenterica vena,SMV)随中肠旋转,在头下缘水平面横扫,显示出正常B超声像图,可见SMA位于体后动脉前侧呈声像,而SMV呈卵位于SMA右前下腔静前侧,当存在小肠旋转不良时,B超检查则显示SMV不在下腔静,而是移位至动脉前侧,SMA的正前或左前

本法由Gaines(1987)首次报道,Ahmad(1993)对19例肠旋转不良术前进B超检查,均显示肠系膜上静移位,18例SMV移位至SMA左前,1例移位至动脉正前,这19例均手术实,但术前常规X线检查仅9例诊断为肠旋转不良,Ahmad同时以20例消化道其他疾病为对照,全部显示正常的SMV位置。

3.CT及MRI诊断CT和MRI对肠系膜管定位意义与B超相同,Nichols和Li(1983)对3例误诊为慢性腺炎成人患者作腺CT检查,发现在左侧进入下腔静水平进横扫时,清楚显示SMV旋转至SMA左前,称为肠系膜上静旋转征,这3例再X线检查也实为肠旋转不良,随后Shatzkes等(1990)对其他成人病例作CT及MRI检查得同样结论。

诊断

婴儿与儿童病例症状不典型,故常须依赖X线检查确诊,包括部直立位平,钡灌肠为要诊断依据,较大婴儿和儿童在发生不完全性十二指肠梗阻时,可吞服少量稀钡或碘油检查。

本病与十二指肠锁或狭窄,环状腺三者临床症状酷似,且有并存可能,应注意鉴

治疗

1.术前准备

(1)新生儿因急性高位肠梗阻脱水者,术前迅速补液和给适量浆,纠正酸碱失衡。有便血腹胀腹膜刺激症状提示扭转,积极准备1~2h立即手术。

(2)慢性不全梗阻伴养不良、贫血者,术前准备3~5天,每日洗、静输液、浆或氨基酸贫血者应输给全,纠正贫血养不良后尽快手术。

(3)施术者术前需熟悉本畸各种病理和并发症特点,能正确施手术。

2.手术原则 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手术可采用,右上旁正中切或作上部横切,充分显肠管。术者必须对此类畸有充分的认识,才能理解术中所显的异常情况,而给予正确处理。否则会不知所措而错误处理,以致症状依旧。在判断肠管情况时,应注意十二指肠下部与肠系膜部的系,了解近端结肠局部解剖位置,整个肠管常需移置腔之外,将扭转的肠管顺时针向复位之后,才能辨明肠旋转不良的类型。

(1)总系膜手术:总肠系膜手术若肠管位置正常但有总肠系膜,将盲肠及升结肠固定在腔右外侧的后腹膜上,用细丝线作结肠后外侧浆膜层与后腹膜间断缝,缝线排列需紧密以防止右半结肠异常活动。将升结肠系膜从回盲瓣始斜向十二指肠空肠,作系膜侧和后腹膜褥式缝以固定结肠系膜

(2)肠复位:将全部小肠提出切外,就能发现小肠在其系膜部扭转,盲肠及部分结肠也随着扭转,并包绕于系膜部,扭转往往是顺时针向。扭转可达360°~720°。用手托起全部小肠扭转的反向旋转小肠系膜,达到完全复位,此时小肠色泽转佳,肠腔充,但十二指肠梗阻尚未完全解除。

(3)盲肠松解术:上述小肠复位后,即可见到盲肠位于右上部,覆盖于十二指肠上,或者连接盲肠结肠腹膜带压迫十二指肠第2、3部而十二指肠梗阻。因此须作盲肠松解术,将贴近盲肠右侧的腹膜带剪,并向左侧游离盲肠结肠,使被覆盖的十二指肠得到显(此法也称Ladd手术)。有时在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附近,也有增生的纤维带压迫十二指肠,使其粘连、扭,也必须予以剪断,如此才能使十二指肠梗阻完全解除,将盲肠尽可能置于右部,使十二指肠完全显腔。

于系膜部的前,将盲肠与升结肠固定于右侧腹膜壁层,肠系膜管前十二指肠下部移位到部右侧,防止受压,解除反向旋转所致的肠系膜淤滞,使恢复通畅。

(4)肠反向旋转手术 首先应明确肠反向旋转畸病理基础,这时肠系膜动脉位于横结肠压迫横结肠中部,十二指肠空肠又位于肠系膜动脉的前面。整复时应将扭转的肠管反时钟向旋转360°使动脉的横结肠翻转到肠系膜动脉前面。为防止翻转过来的横结肠压迫十二指肠,应先松解十二指肠空肠附近所有粘连索带,拉直十二指肠,使其与空肠起始部移位至右侧腔。整复后的盲肠和升结肠固定到右外侧后腹膜上。有报道如果翻转肠管困难可采用回肠结肠短路手术解除横结肠梗阻

(5)肠系膜疝手术 结肠系膜疝可伴有结肠袢旋转不全,盲肠和升结肠停留在上部,应先Ladd手术,游离并向左侧推移盲肠和升结肠,在其后面显疝囊,于无管处小心疝囊边缘,扩大疝将囊小肠取出理顺,缝疝囊,将疝囊壁缝固定在后腹膜。由于结肠系膜疝囊壁前缘有结肠动脉,整复疝囊小肠时,切不可任意切囊壁或切除疝囊,以免损伤管。

据多数者们的随访结果明手术疗效尚好。虽然小肠系膜仍属游离,理有可能复发肠扭转,但临床随访明罕见有复发者。但有时遗留间歇性腹痛,有顽固的消化吸收障碍,贫血浆蛋白偏低。切除坏死肠管后的养吸收障碍,视残存肠管的长度和功能而定。死亡病例多数并有其他畸

预后

单纯肠旋转不良手术疗效满意。肠扭转但无肠坏死,手术后可遗留慢性腹痛、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贫血养不良等症状肠扭转坏死并广泛切除小肠,术后可出现短肠综征,需长期依靠肠道外养维持生命。有的病例可过渡到服要素饮食逐渐获得痊愈,但有部分病例需短肠矫治手术,这都需要付出较昂贵的代价。早产儿、并其他严重畸及广泛肠管坏死是本病要死亡原因,病死率10%~24%。降低病死率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施手术。

并发症

由于肠旋转异常过程复杂,造成多种病理表现及并发症,依其发生率多寡分述如下。

1.腹膜索带压迫十二指肠:当回肠盲肠袢旋转受阻,盲肠停留在右上或左上部时,由盲肠和升结肠发出膜状结缔组织腹膜索带(ladd band),跨越十二指肠第2部或第3部前面附着于右侧后壁,造成对十二指肠的压迫,有时盲肠本身固定于十二指肠前,临床上均表现为十二指肠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膜索带存在于所有肠旋转不良患者。

2.肠扭转:半数以上可发生小肠或中肠扭转,由于小肠盲肠和升结肠系膜不附着,仅在肠系膜动脉部以狭窄的系膜柄连接于后壁,全部中肠悬挂于细柄系膜上,使肠管容易环绕系膜柄发生顺时针向扭转(即逆正常旋转运动的向扭转),造成急性高位肠梗阻肠扭转程度自360°~720°不等,多圈而紧窄的扭转使肠系膜管梗死及肠坏死。

3.空肠近端膜状粘连:凡十二指肠空肠旋转受阻,使十二指肠停留在肠系膜动脉或右侧者,均可见空肠起始段被膜状组织粘连缠绕使空肠梗阻。

预防

1、怀孕早期,避免发烧感冒。怀孕早期有过高热的妇女,孩子即便不出现明显外观畸,但组织发育有可能受到不良影响,表现为智力低下,习和反应能力较差,这种智力低下是不能恢复的。当然,高热造成胎儿还与孕妇对高热的敏感性和其他因素有

2、避免接近猫狗。很少人知道带菌的猫也是一种对导致胎儿威胁很大的传染病源,而猫的粪便则是这种恶性传染病传播的要途径。

专家观点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发病率高,新生儿病人多,手术虽不复杂,但对技术要求很高,如手术不够细、彻底,术后可能遗留问题较多,建议病人选择有一定技术水准的专科医院就诊手术,以免后期处理困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柳兰叶风毛菊

下一篇 柃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