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肝母细胞瘤

小儿母细胞是由肝脏组织发生的肝脏恶性肿。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特点是部逐渐增大、上可触及包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晚期有黄疸腹水等。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助检查结果确诊。如果肿是单发的、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母细胞90%以上见于3岁以下,60%为1岁以下的患儿。小儿中此比较常见。 母细胞是一个上皮的和间质的(mesenchymal)......
目录

概述

母细胞90%以上见于3岁以下,60%为1岁以下的患儿。小儿中此比较常见。

母细胞是一个上皮的和间质的(mesenchymal)混组织。它可以含有纤维组织肉、类(osteoid)组织、软、造组织或原始的间质组织处于中可以是孤立的或是多发的。液及淋巴液转移至处。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不详。个案报道HB发病与胎儿中毒或母亲避孕药物有。另有人认为其发病可能与11p等位基因纯性变异相

(二)发病机

1.病理改变 组织上说,此像是不成熟、不同分化程度的组织,可分为胎儿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及未分化型(未成熟型)三个亚型。各类型的组织特征见表1。

2.分期 SIOPEL-Ⅰ分期:解剖位置将分为左、右两和右后、右前、左、左外四段。

Ⅰ:肿仅累及右后段或左外段。

ⅡA1: 肿累及

ⅡA2:肿累及

ⅡB:肿累及右后段和左外段。

ⅢA­1:肿累及和左段。

ⅢA2:肿累及和右前段。

ⅢB1:肿累及和左外段。

ⅢB2:肿累及和右后段。

Ⅳ:肿累及左右全部四段。

另:各分期可注明:m远处转移 e外浸润

v侵及腔静 p侵及门静

症状

初发病时,一般症状不明显,无黄疸发热。可部胀满在洗澡时被父母发现。有时是在健康检查时被医生发现了部肿块。稍大儿童可诉腹痛肝癌细胞有时可产生促性腺激素而使患儿发生性早熟。个患儿见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有的患儿不觉有腹痛。病程较一般恶性肿进展迅速。可有食欲减退、乏力、进体重减轻。晚期可有发热、继发性贫血腹水及下肢水肿。偶见上消化道出黄疸。触诊肝大坚硬,边缘明显硬,表面不光滑、有结

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助检查结果确诊。

检查

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的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极为重要。90%~100%为阳性,比成人病例更高(成人为70%~80%阳性)。许多生物化物质如蛋白、脂质、酶等皆肝脏制造或在肝脏中进代谢,故固醇、乳酸氢酶(LDH)、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红质等检查均能反映肝脏功能,均属必要。清碱性磷酸酶常常增高,这对肝癌的诊断亦颇有帮助。

超声波检查、静泌尿系造影术、核素扫描对本病均有诊断帮助。CT、MRI(磁共振影像诊断)对诊断均有参考价值。胸部X线透视及照时应注意横状况及

治疗

(一)治疗

1.临床分期治疗原则(SIOPEL-Ⅰ分期)

(1)Ⅰ期:部分切除或相应部位段切除。

(2)ⅡA1期:切除;ⅡA2期:切除。

(3)ⅡB期:相应段切除。

(4)Ⅲ1、ⅢA2期:超半切除或先化疗待肿减量后手术切除。

(5)ⅢB1、ⅢB2期:先化疗待肿减量后相应受累部位的切除。

(6)Ⅳ期:联化疗或放疗后可移植术。

(7)各期如有远处转移、外浸润及管受累者应先化疗,据化疗效果判断是否予以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早期的完全的手术切除可以治愈此病。肿态呈块状者容易切除,但肿呈多发结或弥漫浸润型则手术困难,有时成为不可能。肿涉及左右两或侵犯静下腔静者,均不能完全切除。如果麻醉和手术技术优良,切除可达肝脏的80%,切除后肝脏再生快者6个月可以复原。儿童的肝脏再生力比成人好。肝癌限局在一时应尽快地进手术切除治疗。

对于巨大的肝癌,可以先采用放射治疗和化疗并应用,待肿缩小后再进手术切除。有些病例报告,肿缩小后进手术治性切除而得长期存活。

3.化疗与放疗 肿完全切除后应进化疗,据需要进放疗。残留肝脏不多时,进放疗要慎重。儿童肝脏组织对化疗药物及放射线非常敏感,因此多张手术后可隔1~2个月,再进化疗或放疗,以免妨碍术后正常细胞的再生。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阿霉素)等,但疗效不如对神经母细胞胚胎那样好。曾有人报道用氟尿嘧啶(5-FU)动脉注射而取得一定的疗效。也有人提到用氟尿嘧啶(5-FU)和长春新碱联应用,效果尚佳。

(二)预后

小儿原发母细胞病程进展快,未治疗者一般生存期为5个月。病及左右两、病变广泛及有转移者疗效差、预后不良。早期治疗、单发、胎儿型、容易完全切除的母细胞预后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柳屑

下一篇 小儿慢性胰腺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