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aemia,CDA) 又称先天性红细胞生长不良性贫血,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以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减少和红系无效造要特征,患者常有肿大,红细胞寿命缩短黄疸结石等。 CDA的特点是:①无效造(红细胞与幼红细胞在骨髓破坏);②骨髓中出现较多胞体较大的多核红细胞;③继发色病(hemoc......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分型: 特征,将CDA分为以下3种类型:Ⅰ型:巨红细胞伴骨髓巨幼样改变和核间染色质桥,Ⅱ型:正红细胞或巨红细胞伴骨髓双核红,多核红,核碎裂等,酸溶血试验阳性,Ⅲ型:巨红细胞伴骨髓12个核以上的多核红(巨型有核红细胞), CDA Ⅰ型和Ⅲ型要是靠特征诊断的,CDAⅡ型又称作HAMPAS,是遗传性多核幼红细胞伴酸溶血试验阳性(hereditary erythroblastic multinuclearity with a positive acidified serum test,HAMPAS)的简称,另外文献报道的50多例患者,其疾病特征不符上述分型。

2.病因: CDA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但尚不清楚,体外培养红细胞集落生成正常,但可见多核红细胞,可能由于红系核膜和胞浆膜的结构异常所致,可见幼红细胞破坏增加和DNA减少。

(1)CDA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已报道了100多例,其中部分患者存在系,呈家族性发病,起病年龄从出生到成年,平均年龄10岁,男女比例1.1∶1。

(2)CDAⅡ型(HEMPAS):是CDA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已有200多例报道,部分患者有系,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从出生到成人,平均年龄14岁,男女比例为0.9∶1。

(3)CDAⅢ型:是一种少见的类型,至今报道70余例,要来自大约16个家族,男女比例为0.8∶1,诊断时的平均年龄是24岁,从出生到老年均可发病。

(4)其他类型CDA:CDA各型鉴困难,尚有50多例患者不能被划分到以上3型,因此提出了变异型的概念,文献报道中,CDAⅣ型的特点为骨髓态类似于CDAⅡ型,10%~40%的有核红细胞为双核,酸溶血试验阴性,有1例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CDAⅡ型不同,红细胞表面i抗原不增加,大部分患者贫血症状较轻,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二)发病机

患者代谢加快,是正常人的10倍,骨髓中幼红细胞增生旺盛,致肠道对的吸收增加,运蛋白饱和度增高,而利用率下降,清除增加,骨髓中幼红细胞破坏增加,仅30%的红细胞能进入外周,这些进一步明了红系无效造,患者间接红素和乳酸氢酶增高,结珠蛋白水平降低,转蛋白饱和度增加,红细胞寿命轻度缩短,部分患者HbA2增高,珠蛋白链成不平衡,非-α/α链比例降低(0.5~0.7),酸溶血试验阴性,红细胞i抗原效价正常, CDAⅠ型的缺陷在干细胞水平,但细胞培养CFU-E和BFU-E的量正常,是因为骨髓中存在正常和异常细胞的混克隆,提示每一个干细胞的子代中异常的表达具有多样性,CDAⅠ型的基因(CDAN1)定位于15q15.1~15.3,但有些患者未发现这种基因定位,提示遗传的异质性。

预防

病因尚不清楚,应重视遗传病的预防工作。

并发症

约半数红细胞脆性增高,间断地出现黄疸肿大,可见管梗阻现象,可并发结石硬化;病程久的可继发黄素沉着症和色病;可并发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发育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非家族性糖尿病等。可并发身材矮小。可并手指,足异常,骨髓等。

症状

发病年龄和贫血轻重差极大,常在10岁以后才得到确诊,起病缓慢,多因贫血而就诊,并间断地出现黄疸和尿色的改变,肿大,可见管梗阻现象,病程久的可继发黄素沉着症和色病,含黄素沉着虽与多次输,但实验要由于代谢异常,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而导致肠道对的吸收增加,运蛋白饱和度增高,59Fe利用率下降,清除增快,有些病人并有红细胞寿命缩短,成人患者中可见性腺发育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非家族性糖尿病等表现,个病人可继发硬化贫血轻重不等,可见非特异性的变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与贫血成比例地降低,白细胞和正常,清未结红素增高,尿原常呈阳性,骨髓中可见胞体大的多核幼红细胞,象,骨髓象和生化等面的改变,将此症分为4型,各型的特点。

最常见的是Ⅱ型,约占本症的60%,又称为遗传性多核幼红细胞伴阳性酸溶血试验(hereditary erythroblastic multinuclearity with a positive acidified serum,HEMPAS),常见贫血与轻度黄疸肿大,约半数红细胞脆性增高,红细胞态不规则,嗜多色性,偶见有核红细胞,骨髓中幼红细胞增多,可见双核及多核幼红细胞,电镜检查可见有的幼红细胞有双层胞浆膜,推测此种变化是细胞不易分裂的原因,尚可见戈谢样细胞,酸溶血试验阳性,在抗i和抗I清中溶血增加,曾有报道此型的红细胞膜蛋白的糖基化作用异常,北京儿童医院于1979年曾见到1例5岁男孩,具有上述的典型症状及化验检查结果,骨髓中可见较多的多核中,晚幼红细胞。

检查

1.

(1)CDAⅠ型: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20~150g/L,平均90g/L,网织红细胞为1%~7%,72%的患者MCV增大,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各种异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偶尔可见Cabot环,白细胞和正常。

(2)CDAⅡ型(HEMPAS):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浓度差很大,平均血红蛋白95g/L,范围30~150g/L,MCV正常,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平均4%,示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不同程度的色素不均,异红细胞包括泪滴红细胞,不规则皱缩细胞,核碎裂,点彩红细胞,偶见球红细胞,有时可见有核红细胞,与CDAⅠ型比较,红细胞寿命明显缩短,红素和乳酸氢酶活性增高。

(3)CDAⅢ型:常规检查为轻至中度的巨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平均95g/L,范围40~140g/L,外周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异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和大红细胞易见,红细胞寿命轻度缩短,红素和乳酸氢酶增高,结珠蛋白下降,Ham试验阴性,成熟红细胞与抗i抗体发生凝聚作用,但较CDAⅡ型反应弱,部分患者有珠蛋白成不平衡现象。

2.骨髓检查: 示红系增生亢进,占75%以上,其中10%~40%是多核红细胞,可出现2个以上的核,可见多嗜性红细胞,双核红,多核红,核出,核不规则和核碎裂等易见,2%以上的有核红细胞可见细的染色质间桥,连接两个几乎完全分离细胞的核,电子显微镜检查示存在正常和异常细胞的混克隆,约50%的有核红细胞出现Swiss-cheese异常,即在电子密度异常的异染色质区出现多个海面状的区域,这些细胞大部分有严重的DNA,RNA和蛋白成减少或停滞,将被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另外还可见到核膜套叠,胞浆和胞浆细胞器进入有核红细胞的细胞核,有核红细胞外周染色质浓集,核膜孔异常,胞浆中有沉着,体外细胞培养可成正常和异常的有核红细胞克隆,提示造干细胞缺陷,瑞典家族的CDAⅢ型患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5q21-25, 常规做X线,B超等检查。

诊断鉴别

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CDA的诊断要依据以下几点:良性,正色素性,难治性单纯贫血伴持续或间断性黄疸。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系明显增生, 且有典型的改变,粒系,巨核系细胞正常。可有地中海贫血样红细胞珠蛋白肽链的异常,HEMPAS抗原和i抗原的变化。可有阳性家族史。

须与其他造异常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病,骨髓硬化症和核蛋白成障碍包括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Ⅱ型的清酸溶血试验阳性,须与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各型之间的鉴有时很困难。

治疗

(一)治疗

多数病人不依赖输也可维持健康水平,重症病人则需反复输,或做切除以减少输次数,但需注意切后发生严重感染,结石的需做胆囊切除,忌服用,应用维生素B12,B6,叶酸维生素E无效,对于少数依赖输而致含黄素沉着的病人,采取放合剂治疗,可采用胺皮下注射,研究发现在体外,EB病毒转化的CDAⅠ型患者的B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α水平明显少于正常细胞,提示CDAⅠ型患者产生或释放干扰素α障碍是此病潜在的发病机制,应用干扰素α治疗取得了疗效,已有同胞间成功骨髓移植的报道。

(二)预后

1.CDAⅠ型: 20%的患者需输治疗,常用的补治疗和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虽然脾大常见,部分患者进切除手术,但贫血症状无改善,一些患者发生结石,需胆囊切除术,由于肠道吸收增多,红系无效造和轻微溶血起的黄素沉着症是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已有同胞间成功骨髓移植的报道。

2.CDAⅡ型(HEMPAS): 贫血严重的患者需要输治疗,70%的CDAⅡ型患者切除治疗有效,但切除术不能预防的进一步蓄积,由于输肠道吸收增加,甚至一些未输的患者,也可出负荷过重,硬化心脏并发症是要的死亡原因,放胺治疗有效,多数患者出现结石,部分需胆囊切除术。

3.CDAⅢ型: CDAⅢ型患者很少需要输切除治疗,像其他类型的CDA一样,要的并症是色病,部分患者可发生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骨髓,眼管样条纹增多。

护理

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后发生晕厥,注意安全。

2.贫血心悸促时应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瘦肉、猪肝、豆类、新鲜蔬菜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柳花

下一篇 小儿空鞍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