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脑积水

先天性积水也称婴儿积水。正常情况,颅液是不断地产生和吸收的,保持着一个动态平衡;若出现产生过多或(和)吸收回流障碍,则脑室系统或(和)蛛网膜下腔将积聚大量液而扩大,积水。早期对智力没有影响,晚期病例可出现表情呆滞、智力迟钝、视力减退、肢体瘫痪。最后多因养不良,发生压疮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也有少数病例,病情会自缓解或停止发展。发生原因是多面的,以先天性畸中脑导......
目录

概述

发生原因是多面的,以先天性畸中脑导水管狭窄及塞、小脑体下疝及第四脑室中孔或侧孔锁为病因。也可见后天性病变如感染、出外伤液系统功能障碍的性质可分为梗阻(非交通性)积水及非梗阻性(交通性)积水。前者由于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及其中孔和侧孔以及小脑延髓池的不通畅而发生;后者多因液分泌过剩或吸收障碍所致。由于长期脑室压增高,大脑组织受压,发生退性变,可变得极为菲薄。

临床

婴幼儿先天性积水多在出生后数周头颅始增大,一般3~5个月逐渐发现,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临床特是因压增高起头颅进性的异常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部向前突出、眶受压向下,双眼球下视,眼球向下转,致巩膜上部白,前扩大且张力增加,其它囟门也可扩大,颅骨缝分离,头皮静扩张。头颅叩诊呈“破壶音”。婴幼儿缝未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故在早期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但积水严重,进展较快时,亦可出现,其症状为反复呕吐退性变,发育障碍,四肢中枢性瘫痪,尤以下肢为重,常有智力改变和发育障碍。视神经受压萎缩,可致失明。眼球震颤惊厥亦较常见。还常并发身体其它部位畸。少数病例,积水在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可自停止,头颅不再继续增大,颅压亦不高,成为“静止性积水”。

诊断

据婴幼儿头颅增大突出等临床典型症状,一般诊断无大困难。检查时,对早期的可疑本症的病儿,定期测量头颅大小,包括周径、前后径及间径。正常新生儿头围33~35cm。后出生后6周,前于9~18个月之间,这些数据可作参考。

为进一步确定诊断,了解积水的性质和程度,可进如下检查:

1、颅骨X线平可显示头颅增大,头面比例不对称,颅骨变薄,颅缝分离及前、后延迟或明显扩大等。

2、头颅CT扫描可显出扩大的脑室系统及实质性质,有助于鉴是否有脑瘤等病。

3、头颅超声检查中线波多无移位,侧脑室或第三脑室均有扩大等。

4、前穿刺借以排除膜下肿或水,这两种情况也常头颅增大。还可了解皮质的厚度及脑室压力高低(正常婴儿为50~60mm水柱)。

5、脑室造影对判断有无导水管、第四脑室的梗阻、脑室扩大程度及有无脑室,排除硬膜下肿、水以及区交通性及非交通性积水有较大的意义。常选用脑室注入水溶性碘。本病应与婴儿膜下肿或积液、佝偻病等相鉴

检查诊断

婴幼儿有头围迅速增大,前囟门隆起,颅缝分离,出现上述症状与体征者,可做出临床诊断,进以下检查以确定诊断。

(一)头颅平:颅腔扩大,颅骨变薄,结构稀少甚至完全消失,管沟浅或不见,回压迹可能加深,颅缝分离,前增宽,颅与面比例明显增大。

(二)超声波检查:侧脑室波明显增宽、增高。中线波可大于1.5mm,但无移位。

(三)酚红试验:将中性酚红1 ml(6n培)注入侧脑室,观察酚红在椎池出现的时间,有助于鉴脑室系统或外梗阻。

(四)放射性核素池造影检查:通过椎(或枕大池)注入放射性同位素于蛛网膜下腔,观察其随环扩的分布,以期发现液流通受阻与吸收情况。

(五)CT扫描:为对积水最直接的诊断法,已替代了造影和脑室造影检查。CT不仅可判断积水的程度、推测阻塞部位、病因、是否并畸,对治疗更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六)磁共振成像:也是前理想的诊断法,可以三维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颅结构,特是颅底部位的结构,可查出病因与csF被梗阻的部位。

特征

1.头颅进性异常增大,多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出现,也有1年半后逐渐出现。头颅增大而面部相对显小,头皮浅静怒张、囟门扩大、颅缝哆,叩诊呈"破罐声"。

2.神经功能损害:双眼球上视不能呈"日落征",智力迟钝,肢体可呈痉挛性瘫痪

3.压增高表现:反复呕吐、抓头、哭叫甚至嗜睡。

临床表现

1.神经功能损害:双眼球上视不能呈"日落征",智力迟钝,肢体可呈痉挛性瘫痪

2.压增高表现:反复呕吐、抓头、哭叫甚至嗜睡。

3.头颅进性异常增大,多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出现,也有1年半后逐渐出现。头颅增大而面部相对显小,头皮浅静怒张、囟门扩大、颅缝哆,叩诊呈"破罐声"。

先天性积水治疗法:本病要手术治疗,可分三类:(1)去除阻塞原因的手术;(2)减少液分泌的手术;(3)液分流术。

治疗

积水以致残率高、病因复杂、婴幼儿头围迅速增大、头痛呕吐、视力模糊为特点,国外多以分流手术治疗为,其手术险性大,并发症多,且费用高。河南协和医院积水科研小组研究发现,无论各种因素导致的积水,其皆为本虚标实之症,病在,同时亦与等脏有。由于液的产生和吸收不平衡以及环障碍是造成积水的要原因,“疏导分流消水法”为积水的治疗提供了治愈的可能。

科研小组在定性试验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依照病情发展阶段、相应的治疗原则及预后系数,把积水分为“五型三期”,在此基础上,科研小组创造性的提出“疏导分流消水”法,即通过建立平衡水液代谢,调整相脏腑功能,疏通经络、宣通气道、水道,因势利导等法使水液各其道,达到恢复脏腑、经络功能使其各司其职,消除脑室阻塞,恢复功能,切实保障正常代谢秩序从而达到疏导分流消水治疗积水的的。该疗法具有:病因除、疗程短、费用低、治愈率高、不复发、治疗便(可采用家病床)等特点。

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轻度积水应先试用非手术治疗,以脱水疗法和全身支持疗法为。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室压力较高(超过250mm水柱)或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严重积水如头围超过50cm、大脑皮质萎缩厚度在1cm以下,已并有严重功能障碍及畸者,手术疗效不佳。手术式多采用液分流术。如脑室房分流术,脑室—矢状窦分流术,脑室腔分流术等。后一种术式安全,并发症少,使用较多。所用分流管是一种带有贮液囊、压力阀装置,并不透X线,以利于透视下检查。

中医治疗

1.亏损

(1)治法:补

(2)地黄(《治准》)加减。

(3)组成: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20g,牡丹皮10g,牛膝10g,鹿角5g(烊化),当归15g。

(4)备选:若系小儿先天性颅裂、柱裂并发积水,可应用鹿角合剂(鹿角牛膝、山萸肉、山药熟地黄当归茺蔚子牡丹皮、泽泻茯苓猪苓),配外科手术治疗。

(5)加减:面色咣白,形体消瘦,肢软,呆滞者,加重熟地黄鹿角山药当归等药量;见头大颈细,囟门,颅缝分离,头围迅速增大者,加重茯苓泽泻牛膝等药之量;兼见眼球震颤斜视或视力模糊,加枸杞子、菟丝子决明子菊花

2.肾虚

(1)治法:滋养阴,熄风

(2)知柏地黄(《医宗金鉴》)和三甲汤(《温病条辨》)加减。

(3)组成: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20g,茯苓泽泻各15g,龟甲、鳖甲各10g,知母15g,黄柏10g,阿胶15g(烊化),白芍10g。

(4)备选:对本阴虚旺而肾阳告乏者,宜阳中求阴,用河车大造(《扶寿》)(紫河车、龟甲熟地黄人参麦冬天冬牛膝杜仲黄柏、砂仁、茯苓)。另用囟门,以温阳化水而除中之浊,可望取得较好疗效。

(5)加减:阴虚发热者加玉竹白薇心烦不安者加琥珀粉3g、珍珠母30g;筋惕肉,时或惊叫,加天麻钩藤各12g,僵蚕8g;若肾虚热,口干舌红,手足心热者,可服地黄

3.脾虚水泛

(1)治法:温利水。

(2)附子理中汤(《太平惠民和》)五苓(《伤寒论》)加减。

(3)组成:党参15g,白术10g,干姜10g,制附子2g(先煎),猪苓茯苓泽泻各15g,桂枝10g。

(4)备选:本用药可在传统利小便基础上,取张仲景前后分消利水之己椒苈黄(《金匮要略》)温阳利水之五苓

(5)加减:食欲不振加焦三楂、焦麦、焦神曲;便溏加车前子(包)、山药呕吐半夏竹茹、鲜生姜

4.热毒壅滞

(1)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通

(2)犀地饮加减。

(3)组成: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15g,连翘10g,灯草10g,牡丹皮10g,赤芍lOg,桃仁10g,白茅10g,姜汁10g。

(4)备选:大便秘结,烦躁不安,可用以清上焦壅热;若肝经热盛,惊跳青者,用青丸(《小儿药直诀》)或当归龙荟(《宣明论》)以泻肝实热

(5)加减:抽搐者加全蝎6g、钩藤20g、白芍15g;胸闷欲吐,舌红苔黄者,用陷胸汤南星12g、石菖蒲10g及地龙、天竺黄、牛黄各15g。

5.瘀血

(1)治法:化瘀通窍。

(2)通窍汤(《医林改错》)加减。

(3)组成:当归川芎赤芍各15g,桃仁红花丹参各20g,地龙10g,麝香0.05g,牛膝10g,茯苓20g。

(4)备选:本瘀血积聚塞,可予行气导滞,化瘀通阻为法,丹参桃红芎蚓汤(丹参50g,桃仁地龙各25g,红花15g,川芎10g),症重便秘麝香0.01g(另冲),水蛭0.5g,每分2天,每日分2~3次服。

(5)加减:抽搐者加钩藤20g、僵蚕8g、天麻12g;惊悸、烦躁者加琥珀3g、朱砂4g;四肢瘫痪者加制马钱子3g、杜仲12g及桑寄生黄芪各15g。

术后注意防止发生并发症,如凝块阻塞导管心脏成、膜炎、血症等。

预防

儿童积水及时发现很重要

积水是液生成或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总称。

积液要由脑室丛及毛细管产生,每日约产生400-500mL左右,具有维持组织渗透压和颅腔压恒定的作用,其次还在组织代谢面起淋巴液的作用,并具有缓冲外力、减少震荡的保护功能。积水就是液生成过多或吸收环受阻,液过多地积聚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现象。该病可在任何年龄出现,但多数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

积水产生的要原因有先天畸胎儿感染、、肿或其他如某些遗传性代谢病、围产期及新生儿窒息、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等。

积水时由于液不断地在脑室增多而直接脑室压力增高,最后使整个颅压力增高;同时实质受压变薄、回平坦、沟变浅而出现临床症状积水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小儿头围增大或增长迅速、前囟门膨出、颅缝分、头皮管扩张。另外由于前颅窝压力增加,眼球下转,向外突出,使上部白色巩膜暴,病儿双眼像“落日”样。还可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易呕吐抽搐瘫痪走困难等。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积水,就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智力尚能恢复正常。所以作为婴儿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如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应及时请医生,做B 超或CT检查可帮助确诊,以争取早期治疗。还要预防感染和,如果患有感染或应及时彻底地治疗,以防膜粘连积水。

积水的治疗可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要常保持头高位,限制饮水,服用利尿,其效果不明显。手术治疗的法较多,前国使用最多的是脑室腔分流术,就是通过手术将硅管一端放入侧脑室,另一端放入腔,中间埋在皮下并通过防返流泵相连,使高压的颅腔中的液流入腔。依靠腹膜的吸收功能吸收液,缓解脑室压力,使细胞生长发育正常。

孕妇如何预防胎儿积水

1、加强产前早期诊断及早终止妊娠,预防积水儿的出生。积水儿的产前早期诊断是预防积水儿出生的重要途径。由于明显的积水,在孕12-18周即可通过B超查出,所以要加强B超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早终止妊娠,预防积水儿的出生,降低先天性积水的出生率。

2、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据有资料表明,胎儿积水的危险度可因孕妇产次增加而升高。两胎以上者积水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是防止积水儿的途径之一。

3、提倡适当年龄生育从有资料显示,积水畸胎的发生率有随孕妇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一般25—29岁组发生率最低,但差异无显著性,30岁以后发生率就有递增趋势。因此,提倡适当年龄生育,对预防积水儿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4、加强优生教育,提高人文化素质。据有统计资料提示,积水儿的发生与孕妇文化程度有,孕妇文化程度越低发生率越高,文盲与半文盲者后代的患病率最高。所以要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首先应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以增强群众对优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

5、安全生产,谨防窒息、产伤。孕妇生产时,一定要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医院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要拖延产程,谨防围产儿窒息,防止产伤。这是预防围产期积水儿发生的重要环

危害

  新生儿缺氧缺脑病是否有后遗症,要看缺氧缺脑病起的损伤的范围、程度,重者可出现瘫、癫痫智力障碍为异常等,轻者可无后遗症。上述几种异常可以单独一种疾病表现,也可能几种同时存在,如瘫、癫痫智力障碍为异常,或瘫+癫痫瘫+癫痫智力障碍,出现多重障碍,提示损伤范围比较广泛。由于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是否受影响,需要定期进监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