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大动脉转位

小儿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是指房与室相连接,室发出动脉,而室与房相连并发出动脉干。大管错位,又称大管转位,系动脉动脉在解剖上互换位置,成体环与环异常的一种先天性畸。正常情况下,室与动脉相连,房与动脉相连。本病不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病婴出生后第1周30%死亡,1个月50%死亡,6个月......
目录

发病原因

管错位的发生与胎生期心血管的扭转和动脉锥的发育分隔等密切相,有本病的发生与解剖分类相当复杂,各家提法不一,简述之,在胎生第5~6周管扭转,正常时右向襻转(D-Loop),室位于右侧,室位于左侧,动脉锥位于右后偏下,而动脉锥位于左前偏上,管在发育过程中如左向襻转(L-Loop),或者由室起源的动脉锥干不呈螺旋状而呈笔直地发育分隔,便会室在左,室在右,或动脉在右前,动脉在右后的位置变化, Van Praagh将大管错位分为8型,其中Ⅱ,Ⅲ,Ⅵ,Ⅶ型为生理矫正型,其他4型为生理不能矫正型,通常管右向襻转起右襻大管错位(Ⅰ,Ⅷ型),管左向襻转则起左襻大管错位(Ⅲ,Ⅴ型),但右向襻转时亦可例外地起左襻大管错位(Ⅱ,Ⅶ型),左向襻转时亦可例外地起右襻大管错位(Ⅳ,Ⅵ型),所以,一般Ⅰ,Ⅲ,Ⅴ,Ⅶ型较多,Ⅱ,Ⅳ,Ⅵ,Ⅷ型稀少,在上述8型中如体,环间无任何水平的分流存在,则患儿无法生存,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交通,2/3病例有动脉导管放,约1/3病例室间隔缺损,糖尿病母体所生后代常患完全性大管错位,另外,尚可动脉狭窄,三尖瓣锁,膜垫缺损,右位脏转位伴左位,以及室,房,动脉缩窄等畸

发病机制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中最常见者为右型转位,即动脉起自右室,位于右前;动脉起自左室,位于左后,这样成两个然分环系统,其过是:“右房→右室→动脉→全身→体静→右房”;而“左房→左室→动脉→左房”,患儿出生后必须伴有两个大环间的分流交通,始能维持生命,交通的部位可在房,室或大动脉,即通过未的卵孔,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偶见气管动脉,通过这些通道,部分含氧可从环进入体环,缺氧从体环流入,其结果是体由两部分构成:要部分为回流到动脉的体静,小部分为通过交通分流来的含氧量高的,这个分流供给了体环需要的氧,因此是有效环;同样流也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为,小部分为从体环分流来的体静,后者可进入氧交换,因此是有效体环,由此可见,有效流量越大,体动脉氧饱和度越高,病儿青紫可较轻,但过多的分流加重了心脏环负担,可导致严重衰及早期出现动脉高压,当病儿动脉狭窄时,流量得到适当限制,减轻了心脏负担,防止了动脉高压的产生,因此只有那些伴较大体,环交通和适当的动脉狭窄的病儿才能活得较久。

流动力改变本病可分为4型:Ⅰ型:室间隔完整;Ⅱ型:室间隔完整伴动脉狭窄;Ⅲ型;伴大型室缺或室或大型动脉导管;Ⅳ型:伴室间隔缺损和动脉狭窄,Ⅰ型最多见,Ⅳ型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

1.青紫

出现早,半数出生时即存在,绝大多数始于1个月。随着年龄增长及活动量增加,青紫逐渐加重。青紫为全身性,若同时动脉导管,则出现差异性发绀,上肢青紫较下肢重。

2.力衰竭

生后3~4周婴儿出现喂养困难、多汗、促、肝大部细湿啰音等进力衰竭等症状。患儿常发育不良。

3.体检发现

早期出现杵状指。生后心脏可无明显杂音,但有单一的响亮的第2音,是出自靠近胸壁的动脉音。若伴有大的室隔缺损或大的动脉导管动脉狭窄等,则可听到相应畸所产生杂音。如动脉导管,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听到连续性杂音。室间隔缺损,可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听到全收缩期杂音动脉狭窄,可在胸骨左缘上缘听到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较响时,常伴有震颤。一般伴有大型室隔缺损者早期出现力衰竭伴动脉高压,但伴有动脉狭窄者则发绀明显,而力衰竭少见。

检查

1.X线检查

要表现为:①由于动脉干常呈前后位排列,因此正位见大动脉阴影狭小,动脉略凹陷,蒂小而影呈“蛋”。②影进性增大。③大多数患者纹理增多,若动脉狭窄者纹理减少。

2.电图

新生儿期可无特殊改变。婴儿期示电轴右偏,右室肥大,有时尚有房肥大。流量明显增加时则可出现电轴正常或左偏,左右室肥大等。并房室通道型室间隔缺损时电轴左偏,双室肥大。

3.超声动图

是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常用法。若二维超声显示房室连接正常,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则可建立诊断。动脉常位于右前,发自室;动脉位于左后,发自室。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分流向、大小的判定及并畸的检出。

4.导管检查

导管可从室直接插入动脉室压力与动脉相等。也有可能通过卵孔或房间隔缺损到左腔再人动脉动脉氧饱和度高于动脉

5.心血管造影

选择性室造影时可见动脉发自室,室造影可见动脉发自室。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显示大动脉的位置系,判断是否冠状动脉

并发症

动脉高压、力衰竭、栓塞等。

治疗

诊断明确后首先纠正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如无适当大小的房间隔缺损,可保持动脉导管放直到手术。对于有严重缺氧的婴儿应在转送至三级医院前即脉静前列腺素E1或前列腺素E2以扩张动脉导管代谢性酸中毒者可静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1.姑息性治疗

(1)球囊房隔成缺氧严重而又不能进治手术时可球囊房隔造漏或房缺扩大术,使液在房水平大量混,提高动脉氧饱和度,使患儿存活至适治手术。在X线或超声动图的直视监控下,导管插入,下腔静房后推孔帘膜进入房,确定导管位于左房后使球囊膨胀,再轻巧快速地回拉导管,使球囊撕裂房间隔。这种法可改善体环的缺氧状态。

(2)动脉环缩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大型室间隔缺损者,可在6个月动脉环缩术,预防力衰竭及动脉高压起的管病变。

2.治性手术

(1)生理纠治术(Senning或Mustard手术)可在生后1~12个月,即用心包膜及房壁在建成障,将体环的静导向二尖瓣而人室,并将的回流导向三尖瓣而人室,成房室连接不一致及室大管连接不一致,以达到生理上的纠治。

(2)解剖纠正手术(switch手术)可在生后4周,即动脉动脉互换及冠状动脉再植,达到解剖系上的纠正。手术条件为:左/室压力比>0.85,室射分数>0.45,室舒张末期容量>正常的90%,室后壁厚度>4~4.5mm,室壁张力<12000达因/c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