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

高压综征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颅容物的总容积增加,或由先天性畸造成颅腔容积狭小时,颅压力增高并超出其代偿范围,继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征,又称压增高。颅病变均可能导致高压综征,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高压综征(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颅容物的总容积增加,或由先天性畸造成颅腔容积狭小时,颅压力增高并超出其代偿范围......
目录

疾病概述

高压综征(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颅容物的总容积增加,或由先天性畸造成颅腔容积狭小时,颅压力增高并超出其代偿范围,继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征,又称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颅病变均可能导致高压综征,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女性间差不大。

常见症状征:1.头痛 部位不定,进性加重。2.呕吐 可为喷射性呕吐。3.视盘水肿 可伴焰状出与渗出。4.展神经麻痹复视 因展神经在颅底走最长,高颅压时易受压迫而产生单侧或双侧麻痹复视,无定位意义。5.癫痫样发作。

疾病描述

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H2O)时,即为压增高。高压综征(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颅容物的总容积增加,或由先天性畸造成颅腔容积狭小时,颅压力增高并超出其代偿范围,继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征,又称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压增高可起一系列生理紊乱和病理改变,如不及时诊治,患者往往因脑疝而导致死亡。

据Monroe-Kellie 原理,维持正常颅压的条件是:颅容物的总体积必须与颅腔容积相适应。如果一种容物的体积增大或缩减,则会伴随其他两种或其中一种的代偿性缩减或增加。所以,颅压的生理调是通过液、流、组织及颅腔的体积相应缩减或增加来实现的。

液对颅压的调要是通过改变液的吸收和转移实现的;流量的自动调功能要是依靠管阻力和灌注压的变化实现的。

症状体征

高压综征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高压综征的典型表现,包括压增高本身所致的临床表现,以及压增高的病因所致的神经系统缺陷。

常见症状与体征:

1.头痛 部位不定,进性加重。

2.呕吐 可为喷射性呕吐

3.视盘水肿 可伴焰状出与渗出。

4.展神经麻痹复视 因展神经在颅底走最长,高颅压时易受压迫而产生单侧或双侧麻痹复视,无定位意义。

5.癫痫样发作 高颅压后期及昏迷时可出现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

6.生命体征变化

(1)搏:急性高颅压时可产生缓脉压增高愈快,缓脉愈明显。

(2)呼吸:急性高颅压时,最初呼吸深而慢,至延髓衰竭时,转为呼吸浅、慢而不规则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最后可突然停止。

(3)压:高颅压增高愈快,反射性地压上升愈高,至晚期延髓衰竭时压下降,出现休克

(4)意识:因高颅压和水肿,使大脑皮质及脑干网状结构、缺氧,可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慢性高颅压可先出现躁动不安,再出现嗜睡至昏迷。高颅压与意识障碍不一定成正比,视部位而定,如丘下部肿脑干挫伤意识障碍可很重,颅压不一定很高。

(5)瞳孔:早期忽大忽小或缩小,如一侧大,光反应消失说明成了颞钩回疝。

7.耳鸣、眩晕 高颅压可使迷路、前受刺激,以及内耳,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和眩晕。

要临床表现为“叁征”:头痛恶心呕吐;眼底视盘水肿。其他常见表现为意识障碍、视力减退、复视抽搐及去皮质强直。有些可表现为情绪不稳、易于激怒或哭泣,或情绪淡漠、反应迟钝、动作和思维缓慢等精神症状。在婴幼儿患者,头痛症状常不明显,常出现头皮静怒张、头颅增大囟门扩大、缝分张力增高或隆起。头部叩诊呈“破壶音”(Macewn 征)。对慢性高压综征,头颅X 线平可发现蝶鞍,尤其是鞍及前、后床突质破坏或吸收;颅骨弥漫性稀疏变薄;回压迹增多和加深;15 岁以前的儿童可见颅缝增宽和分离,年龄越小越多见。因颅占位起者,还可见松果体等正常钙化点移位,病理钙化颅骨局部增生或破坏,内耳道及其他神经孔的异常变化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发现占位性病变,明确诊断,且这两项检查既安全简便又准确可靠。对于那些具有压增高的客观体征或神经系统检查有阳性发现或临床上高度怀疑压增高的患者,应早期CT 或MRI 检查。对于压增高的患者,椎穿刺有促使脑疝发生的危险,应止或慎重做穿。必要情况下,应在给予脱水后进穿密测压为妥。穿后还应加强脱水和严密观察。

疾病病因

压增高的常见病因有:

1.损伤,如挫裂伤、颅肿、手术创伤、广泛性颅骨骨折、颅器伤、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等。

2.占位性病变,包括各种癌脓肿肿、肿、囊肿寄生虫等。这是压增高最常见的病因

3.管疾病,常见疾病为梗死、压性、蛛网膜下隙出脑病等。

4.颅炎症,如各种炎、膜炎、血症等。

5.缺氧,如多种疾病造成的呼吸道梗阻、窒息搏骤停、一氧化碳中毒及缺氧性脑病等。

6.中毒及代谢失调,如脑病、酸中毒中毒、急性中毒糖等。

7.假脑瘤征又良性压增高。

8.先天性异常,如导水管的发育、颅底凹陷和先天性小脑体下疝畸等,可以造成液回流受阻,从而继发积水和压增高;狭颅症,由于颅腔狭小,限制了的正常发育,也常发生压增高。

病理生理

1.压增高的机制 有以下几个面:

(1)组织的体积增加,这是由于水肿的原因。

(2)颅容量增加,各种原因液中的二氧化碳蓄积或碳酸血症,可使管扩张,流量急剧增加;丘下部、鞍区或脑干损伤时,可导致管调中枢的功能紊乱,管反应性扩张,使流量急剧增加。

(3)液过多,见于各种积水。

(4)占位性病变,为颅腔外增加之容物,除病变本身占有一定的颅腔容积外,还可起病变周围的水肿环通路的梗阻,从而导致压增高。

2.高压综征的病理生理

(1)全身性管加压反应:当管的自动调功能丧失后,为了保持需要的流量,机体通过自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使全身周围管收缩,压升高,搏出量增加,以提高灌注压,同时伴有呼吸律减慢,呼吸深度增加。这种以升高动脉压,并伴有率减慢、搏出量增加和呼吸律减慢加深的叁联反应,即称为全身性管加压反应或库欣(Cushing)叁征。多见于急性损伤或急性压增高患者。

(2)颅压力和容积的系:Langfitt 等(1965)动物实验表明,由于颅容物的代偿作用,外界病理因素的存在并不一定起颅压变化,颅容物体积与颅压力的数量增加并不呈直线系,而是呈指数系。这种系也可以用颅的可塑性(plasticity)与顺应性(compliance)来表示。可塑性来自颅腔的软组织的可塑性与弹性,是单位容积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变化,用△P/△V 表示。顺应性代表颅腔的容积代偿功能,是单位颅压的变化所产生的容积变化,用△V/△P 表示。在颅容物体积增加的早期,有足够的空间可供调,即顺应性(代偿)较强;颅容物体积增加的后期,可供调的空间越来越少,病变扩张遇到的阻力愈来愈大,故颅压急剧增加。通过检查顺应性和可塑性,有助于判断压增高的严重程度。临床使用的法如下:脑室流或穿时放出1ml 液,若压力下降甚少说明还在代偿期,若压力下降超过0.39kPa(3mmHg),则提示颅压力/容积线已超过临界点,即代偿功能已消耗殆尽。

(3)脑疝成:颅病变尤其是颅占位和损伤,起颅压的增高不均匀时,常使组织受压移位,部分组织通过某些解剖上的裂隙移位到压力较低的部位时,即为脑疝(brain herniation)。这是压增高最致命的紧急情况。

诊断检查

诊断:典型的高压综征具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视盘水肿最为客观,依据这一体征,诊断不难。但在急性压增高或慢性压增高的早期,多无视盘水肿,患者可能仅有头痛和(或)呕吐。容易误诊为功能性疾病,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应慎重对待每一个头痛和(或)呕吐患者,警惕压增高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1.液检查 压力一般均高于200mmH2O,CSF 常规化验检查多正常。对于压增高的患者,椎穿刺有促使脑疝发生的危险,对于临床怀疑压增高,而其他检查又无阳性发现者,在无后颅窝体征或项强直时,可以考虑慎重进,应在给予脱水后进穿密测压为妥。

2.必要的有选择性的检查依据可能的病因选择 常规、电解质、糖、免疫项检查,有鉴诊断意义。

其他助检查:

1.对慢性高压综征,头颅X 线平可发现蝶鞍,尤其是鞍及前、后床突质破坏或吸收;颅骨弥漫性稀疏变薄;回压迹增多和加深。

2.对于那些具有压增高的客观体征或神经系统检查有阳性发现或临床上高度怀疑压增高的患者,应早期CT 或MRI 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早期应和管性头痛等功能性疾病相鉴,尚需对导致高压综征的原发病进

1.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 任何原因起的损伤而致的挫裂伤、水肿和颅肿均可使压增高。急性重型损伤早期即可出现压增高。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肿等。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颅CT 能直接地确定颅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

2.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要为出管病,最为常见。一般起病较急,压增高的表现为1~3 天发展到高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小便失等。发病时常有显着的压升高。多数患者膜刺激征阳性。液压力增高并常呈性。CT 可明确出量的大小与出部位。

3.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脑病是指压骤然剧烈升高而起急性全面性功能障碍。常见于急进型压、急慢性肾炎子痫,偶或因嗜铬细胞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同时服用含胺的食物、中毒库欣综征等。常急骤起病,压突然显着升高至33.3/20kPa(250/150mmHg)以上,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更为显着。常同时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项强直等压增高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癫痫抽搐或肢体肉强直、意识障碍等。眼底可呈压眼底、网膜动脉痉挛,甚至网膜有出、渗出物和视盘水肿。CT 检查可见水肿脑室变窄。

4.(intracranial tumour) 可分为原发性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转移至颅成的转移起颅压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性的典型压增高表现。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少数慢性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据肿生长的部位可伴随不同的症状,如视力视野的改变,锥体束损害、癫痫发作、失语、感觉障碍精神症状小脑角综征等。头颅CT 可明确肿生长的部位与性质。

5.脓肿(brain abscess) 常有原发性感染灶、如源性、源性或外伤性。源性初起时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如高烧、畏寒膜刺激症状、白细胞增高、沉块、椎穿刺液白细胞数增多等。但在脓肿成熟期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消失,只表现为慢性压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脓肿病程一般较短,精神迟钝较严重。CT 扫描常显示或卵密度减低阴影,静注造影后边缘影像明显增强,呈壁薄而光滑之环密度增高阴影,此外脓肿周围的低密度水肿带较显着。

6.部感染性疾病(brain infectious disease) 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起的膜的炎症性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压增高,少数表现为慢性压增高,起病时常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象增高等。部分病例有意识障碍精神错乱、阵挛癫痫发作等,严重者数天发展至深昏迷。重要特点为常出现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双眼同向偏斜、部分性癫痫不自运动。其他尚可有项强直、膜刺激征等。液常有炎性改变,如液白细胞增多,蛋白量增多,或有糖或氯化物的降低,补体结试验阳性等。头颅CT 可见有炎性改变。

7.积水(hydrocephalus)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室系统液不断增加,同时实质相应减少,脑室扩大并伴有颅压增高时称为积水,也称为进性或高压力性积水。脑室造影可见脑室明显扩大。CT 检查可发现肿、准确地观察脑室的大小并可显示脑室周围的水肿程度。

8.良性压增高(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又“假性脑瘤”,系患者仅有压增高症状和体征,但无占位性病变存在。病因可能是蛛网膜炎、源性积水、静栓、分泌疾病等,但常查不清。临床表现除慢性压增高外,一般无局灶性体征。

9.其他 全身性疾病起的压增高的情况在临床上也相当多见。如感染中毒脑病、尿毒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糖尿昏迷昏迷食物中毒等。这些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出现压增高的表现。结疾病史及全身检查多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压增高到使组织移位嵌入硬膜裂隙或颅骨孔道时,即为脑疝。常见有颞钩回疝(天幕疝、天幕裂孔疝、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小脑脑疝)两种。

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 就是针对压增高的病因理的治疗。对于颅占位或颅肿等应采取手术治疗;有积水者可液分流术;针对感染或寄生虫给予抗感染或抗寄生虫治疗等。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及代谢障碍,给氧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打断水肿的恶性环。

2.降低颅压和抗水肿 常用药物:20%的醇250ml 快速静滴注,每4~6 小时1 次;速尿20~40mg,每天静推注2~4 次,常与醇交替使用;甘果糖(甘油果糖)注射液250~500ml,每天静滴注2~3 次;地塞米松5~10mg,静注射,2~3 次/d,或氢化可的松100mg 静滴注,1~2次/d;20%的白蛋白10~20g 或浓缩干浆等大分子的体静输入;近期新药七皂甙钠具有类固醇激素样作用,适用于压增高不严重者,每次20~40mg,2~3 次/d。如压增高不严重,也可服50%的甘油盐水、氢氯噻嗪(双氢克脲噻)及氨苯蝶啶等。

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压增高症状不断恶化,可脑室穿刺流术,或施下减压术、大瓣减压术等。

3.控制液体入量、防止快速输液 每天液体入量一般限制在2000ml 左右,应据患者对脱水药物的反应、尿量多少、中压及电解质的变化等因素综考虑液体的入量及输液速度。

4.监护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的诉、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条件者可进持续颅压监护。

5.其他 如冬眠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组织的代谢活动,减少耗氧量,防止水肿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降低颅压的作用。但它的效果不明显,前已少用。

并发症

意识障碍、视力减退、复视抽搐;情绪不稳、易于激怒或哭泣,或情绪淡漠、反应迟钝、动作和思维缓慢等,既是压增高逐渐出现的症候,也可以视作其并发症。严重颅压高可因下丘脑干功能障碍出现并症,较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神经源性水肿急性功能衰竭、尿崩症、性钠潴留和性耗钠综征。其严重并发症为脑疝及导致生命体征恶化的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有效的脱水治疗或手术治疗,控制高压综征并不难,但病因治疗的效果因病而异。病因不去除,则高压综征还会出现反复。

预防:积极防治原发病是最要的预防措施。对良性压增高及先天性异常,应及时诊断,早期治疗。

流行病学

前尚未查到较全面的流资料。颅病变均可能导致高压综征,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女性间差不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栗寄生

下一篇 小儿大动脉转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