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伤风(tetanus of newborn)是由伤风厌氧孢梭菌由脐部侵入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的强直性痉挛、为特征,故有“脐”“七日”“锁”之称。新生儿伤风又称“四六”、“脐”、“七日”等,是指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起以和全身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
目录

概述

新生儿伤风又称“四六”、“脐”、“七日”等,是指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起以和全身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病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症状体征

潜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潜伏期与出现症状到首次抽搐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儿想吃,但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眉皱,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呼吸喉肌痉挛呼吸困难,青紫,窒息;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膀胱直肠括约痉挛可导致尿潴留和便秘

患儿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体温升高可因全身肉反复强直痉挛起,亦可因肺炎继发感染所致,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数周后痊愈,否则因越发越频,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

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伤风梭状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和人畜粪便中,其孢抵抗力极强,在无阳光照射的土壤中可几十年不死,能耐沸60min,干热150℃ 1h,5%苯酚10~15h,需高压消毒,用碘酒等含碘的消毒或双氧乙烷,体消毒环氧乙炔才能将其杀灭,感染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线来断脐,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儿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仅通过伤风痉挛毒素致病。伤风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仅次于肉毒毒素,其致死量约10~6mg/kg。

(二)发病机

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伤风梭菌出繁殖并产生伤风痉挛毒素而致病,随着毒素的释放,产生毒素的细菌死亡,溶解,伤风毒素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附在球蛋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也可由神经处吸收,通过外周神经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轴上脊髓脑干,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苷脂结,抗毒素也不能中和,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苷脂结后,使它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射强化,导致屈与伸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活动越频繁的群,越先受累,故咀嚼痉挛使痉挛而呈苦笑面容当痉挛较强后,角弓反张,此毒素亦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动过速,压,多汗等表现。

检查

1.周围象:可因脐带继发感染或持续痉挛起的应激反应而呈感染性象,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培养:脐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伤风杆菌,但仅部分患儿阳性。

3.液:液检查正常。

4.X线胸:检查可明确有无继发部感染。

5.CT:无明显异常,无表现,可与新生儿起的惊厥

6.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诊断

伤风的临床症状最有特征性,诊断要点如下:

1.病史:接生时处理脐带不当 特是断脐所用剪刀未正确消毒。

2.苦笑面容 出生后3~14天,常见7天左右出现苦笑面容等。

3.强直性痉挛:病情进展者,四肢抽动或强直性痉挛,一经刺激即起痉挛发作,重者喉肌,呼吸痉挛,甚至窒息,并发肺炎

病史加出生后典型发作表现,一般容易诊断,早期尚无典型表现时,可用压检查患儿部,若越用力下压,压反被咬得越紧,也可确诊。

鉴别

1.化脓性膜炎:虽有角弓反张,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抽搐,患者压增高,伴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高热,嗜睡等,液检查可作出鉴

2.狂犬病:多有被狂犬,猫咬伤史,以吞抽搐,而产生临床上所称的恐水症,膈肌收缩,产生大声呃逆如犬吠之声。

3.手足抽搐症:强直痉挛要限于手足,但无苦笑面容

4.新生儿惊厥:不一定在4~8天发病,一般无紧,面呈苦笑等表现,有多种病因起,可查出原发疾病。

并发症

抽搐频繁,不能咳出呼吸道分泌物,极易造成液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脐炎,脐出血症硬肿症力衰竭等。

治疗方案

伤风治疗的容有:仔细的护理、控制抽搐、中和毒素和防治并发症等几项。   

(一)一般处理

伤风的治疗,护理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有时看来一般情况很好的病婴,可能会由于一次严重的抽搐容物反流而窒息,故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病婴。病婴应放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房,但不一定需要暗室。

病婴应置于头低俯侧卧位,并注意常翻动身体,以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清除。部分泌物太多者要及时吸,以免呼吸道阻塞

要注意饮食供给,因本病病程长又不能吸乳,如不很好地解决饮食供给,即使 治好了病,也会因长期饥饿而致养不良,给病婴带来严重后果,解决办法有以下数种:   

① 如病情不太重,吞能力好,应尽量争取直接哺乳,或将乳汁挤出,用小匙或带有管的滴管喂食,要定时给以足量,以免养不足。喂乳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呕吐窒息。   

② 如吞能力不好,喂食有困难者,可以插饲。   

③ 如病情严重,有条件时最好食5~10天,由静维持养。可输入脂肪乳葡萄糖、全浆、水解蛋白等。其他治疗药物,亦可据需要与可能,采用静途径给药。   

(二)控制抽搐

伤风抽搐是由于伤风杆菌痉挛毒素与神经细胞结所致,反复严重抽搐会造成重要脏器,特的缺氧而导致严重后果。抽搐的能量消耗大,同时还会呼吸系统并发症。故有效地控制抽搐,就成为治疗伤风键。   

止痉药以能控制抽搐,使患儿处于嗜睡状态,刺激能醒为宜,理想的止痉药物应该是能很快控制抽搐而不具有呼吸抑制及其他副作用。   

1.安定:可作为首选,与其他镇静应用,效果良好,且可减少其他镇静的量,应用安定治疗伤风的优点是:   

①抑制反射性痉挛而没有抑制呼吸和环的作用。  

②具有镇静作用而无意识的丧失。  

⑧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呼吸抑制损害等。   

在应用时,应先静注射,病情减轻后改用服或饲。   

注射量与量相同,抽搐程度的轻、中、重不同而分采用下列的不同量:  

轻度每日2.5mg/kg;中度每日4.5mg/kg;重度每日9.5mg/kg,必要时还可据需要应用更大量。   

一般为饲给药,必要时亦可静缓慢注射。用药间隔时间,据病情可~4小时注射一次。安定可与鲁米那或冬眠灵交替使用。   

2.氯丙嗪(冬眠灵):可做为伤风病人抗抽搐的基础药物。单独应用冬眠灵亦能有效地控制抽搐,但大多数作者并其他药物应用,特是严重病例,应加用肉松弛或抗痉挛药物。使用量还没有统一,小量固然难起作用,太大量亦会起不良反应。   

有人报告,冬眠灵治疗伤风量有一定限度,超过此限度,反会使症状加重。因此张用药的间隔时间不能短于4小时。在新生儿病例,每次量不宜多于12mg。在此限度,特是与其他镇静、止痉药物交替使用时,冬眠灵是一个很有效的药物。 3.巴比妥类 本类药物大量时均有抗惊厥作用,以异戊巴比妥为好,因其起作用快,小量时呼吸抑制不明显,作用时间3~6小时,很少起蓄积中毒,一般可用每次5mg/kg,每4~6小时给药一次,静注射(需稀释)或注射。   

如果应用苯巴比妥,则要注意蓄积中毒中毒时出现呼吸衰竭及全身松弛,故应用苯巴比妥最好不要连续超过3天。如确需要应用,3天后以每天不超过30mg为宜。   

4.水氯醛:止痉作用快,不易起蓄积中毒,可用10%溶液注入或灌肠,每次0.5mg/kg。   

5.副醛:作用快而安全,要由排出,可刺激呼吸道粘膜,故有肺炎时忌用,多为临时用一次,每次量为5%溶液0.1~0.2ml/kg,静注射,或0.2~0.3ml/kg注射或灌肠。   

6.硫喷妥钠:在各种止痉药物无效时可选用,每次用0.2~0.4mg/kg,注射或缓慢静注射,边注边观察,停止抽搐即停止注射,用时不能搬动患儿头部,以免痉挛。一旦发生,即用阿托品0.lmg静注射或解救。   

以上止痉药的使用,比较好的案是以安定为基础,加用氯丙嗪或巴比妥类,必要时也可加用水氯醛、副醛或硫酸镁( 后3种药大量时均有呼吸抑制作用 )。每个病人使用止痉药物以2~3种交替注射为宜,间隔时间为4~6小时,不宜过多过频地使用,以免呼吸抑制。止痉药的应用,可持续到抽搐停止后3天。   

(三)中和毒素

伤风抗毒素(T.A.T)只能中和游离的毒素,对已与神经细胞结的毒素无效。即使已出现症状的患者,感染灶还有可能继续产生毒素,因此张早期使用伤风抗毒素。   

使用量近年来倾向于小量,有人提出用10000单位,即足以保持有效浓度7~10天。静注射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慢注,注射则要48~72小时后中才能达到最大浓度。由于新生儿不易产生过敏反应,故新生儿使用可不用先皮试。   

(四)抗生素的应用青霉素四环素对动物感染伤风杆菌有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亦明其疗效。但青霉素的量要大,新生儿病例每日可用 20万~30万 单位注射,用药5~l0天,或用至抽搐停止后24小时。有并症时,应加用广谱抗生素,并延长青霉素的用药时间。   

(五)气管只用于严重病例,如潜伏期在生后4天,或有频繁抽搐及(或)窒息者。   

(六)维生素B6治疗 由于伤风毒素要作用于神经触突部位及触突前神经末梢,并通过抑制对神经传递有抑制作用的Y-氨墓丁酸和甘氨酸而激发痉挛。因此,维生素B6作为谷氨酸羧酶的一个辅酶,能促进谷氨酸成Y-氨基丁酸,维生素B6可作为伤风病的一种助治疗。国外有资料表明,在用抗痉挛治疗的同时,每日注射维生素B6 100mg,可以降低新生儿伤风的病死率。

预后

新生儿伤风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乃至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生儿伤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严重缺氧可致细胞缺氧坏死,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据以下各点:   

1.潜伏期的长短: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 (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4/20),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2.抽搐发生的时限:指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h与长于24h,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   

3.抽搐的频率及程度:这是判断严重性最要的指标。抽搐越频,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4.呼吸窘迫及发绀:严重伤风病人,除频发抽搐外,往往有呼吸窘迫及发绀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呼吸痉挛、喉肌痉挛、 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头分泌物过多、严重抽搐缺氧、过量的镇静药抑制呼吸中枢和部感染等。   

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二者成为恶性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5.发热的高低:有高热者,除并感染外,还与严重抽搐或反复窒息。故有高热者,亦属严重病例。   

6.有无并发症:严重病例多有并发症存在。特部感染,是造成死亡的要原因,应积极抢救。   

虽然新生儿伤风病死率很高,但掌握治疗原则,采用综疗法,如能度过危险期(起病后10天左右),则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由于本病的自限性,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因此可望痊愈而不致产生后遗症。完全恢复需2~3个月。

预防

新生儿伤风的病死率很高,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实新法接生,接生时要求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手、接生用具以及产妇外阴部都要过严格消毒,一旦接生时未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将患儿脐带远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结扎,消毒脐蒂处,同时注TAT1500—3000IU,或注射伤风毒素75—250U。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前已在展的给孕妇注射伤风类毒素的法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伤风的发生。一旦发现新生儿伤风患儿就应迅速送医院诊治。严格执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