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超过1年的小球肾炎伴有功能减退和(或)压及贫血者称之为慢性小球肾炎照全国儿科脏疾病科研协作组的建议,将病程超过1年伴有不同程度功能不全和(或)持续性压,预后较差的小球肾炎,称为慢性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慢性小球肾炎是各种原发性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可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炎症进展,终于进入慢性肾炎阶段......
目录

病因

原发性

可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炎症进展,终于进入慢性肾炎阶段,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肾炎表现,症状隐匿,但炎症缓慢进展,若干年后成为慢性肾炎

补体活化组织损伤

多属免疫病机制,其中大部分属免疫复物疾病,包括环免疫复物和原位复物,补体活化组织损伤,既可通过经典途径,又可通过旁路途径参与脏炎症病变,此外,感染反复发作,机体有在的免疫缺陷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某些型(如HLA-A10,A2,Bw35等)均被认为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早期可见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段性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病等,慢性肾炎发展至晚期时,组织严重破坏而成“终末固缩”,而失去功能,如上述,慢性肾炎包括了多种病因病理改变的小球疾病,其起病后的不断和持续进展的原因可能是:①原发病持续性活动。②小球局部流动力变化,即无病变的健存单位处,小球局部有代偿性高灌注,高滤过改变,终而致成硬化。③持续蛋白尿小球系膜吞噬清除功能长期负荷过重,并可致小管及间质病变。④同时并有的压对小球毛细管的影响,上述诸多因素导致更多的小球硬化功能减退,直至发展为尿毒症。

继发性

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遗传性

遗传性肾炎,多囊性肾病等。

症状

1.起病和进展

临床上慢性肾炎的起病和进展式有: (1)以急性肾炎肾病征起病:病程迁延不愈,终而进入慢性肾炎, (2)起病隐匿:可于体检,过筛检查中发现尿异常或压,进一步检查诊为慢性肾炎, (3)以非特异症状起病:如苍白,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就医时已有程度不等的功能衰竭,儿童中较多以急性起病,其后病情的发展和原发小球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其次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如能否及时控制并发感染及压等,急性起病的患儿中有些进展较迅速,水肿压,少尿功能不断恶化,可于1~2年死亡,另一些患儿虽水肿消退,但尿异常持续,又常于感染,劳累后反复出现急性发作,功能不断恶化,数年或数十年进入慢性功不全,一旦出现明显的慢性功能衰竭,如不进透析和移植,常于数月至1~2年死亡。

2.分型

一般分为普通型,肾病型及压型。

(1)普通型: ①一般表现:以苍白,乏力,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等。②特异性表现:包括程度不等的水肿压,贫血,尿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夜尿增多,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小球滤过率下降及尿浓缩功能受损。

(2)肾病型:表现以大量蛋白尿者称之为肾病型。

(3)压型:以严重压为症者称为压型。

3.病理类型分类

病理类型分类的各种慢性肾炎,其临床特点如下:

(1)膜增生性肾炎:多见于龄儿童及青少年,女多于男,起病式有: ①急性肾炎征,即起病急,血尿水肿压。 ②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此两种常以非特异上呼吸道感染为发作之先导。 ③以肾病征起病。 ④少数是尿常规过筛检查中发现尿异常[蛋白尿和(或)血尿]而当时全身症状尚不明显,本症临床上特点之一即补体(C3)低下,故又称低补体肾炎贫血也相对较重,而浆蛋白的降低和高脂血症的程度逊于微小病变,且病程迁延,虽有间断临床症状好转,最终大多出现慢性功能不全,病程早期即有压,功能减退者预后差,对常规皮质激素治疗常不敏感,有时还发生脑病,移植后还可于移植上复发,但近年不少报道早期病例较长期应用皮质激素(今张尽量隔天顿服)再配免疫抑制,抗聚集等治疗,有相当病例可缓解或维持稳定。

(2)局灶性段性小球硬化: 多数以肾病征起病,部分为无症状蛋白尿,1/3~1/2病例起病时即有压高,血尿酐增高;表现为肾病者多呈激素耐药或初为激素敏感,多次复发后转呈激素耐药,病程一般为进性恶化,所谓恶性型患儿可于数月至3年进入功能衰竭,此类病理上常属萎陷型改变者,移植后20%~30%病例于移植上复发。

(3)膜性肾病: 原发性者在小儿少见,多数表现为肾病征,少数为无症状蛋白尿蛋白尿为非选择性,常伴镜下血尿,早期一般不压和功能不全,预后在小儿较成年者相对好,Habib对69例小儿患者随访5年,10%进入慢性功能不全。

(4)硬化小球肾炎:一部分有急性肾炎史,其后或迁延不愈,或症状阶段然后又发,也可隐匿起病,多伴有压和功能减退,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剧加重。

(5)系膜增生性肾炎:临床上或为急性肾炎后迁延不愈,或为血尿和(或)蛋白尿,或肾病征起病,虽病程迁延但真正进入功能不全者为少数,多表现为迁延性肾炎, 凡肾炎病史超过1年,伴有压,功能不全和贫血者,即可做出临床诊断,活检可以确诊并可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

并发症

后期可发展为功能不全,出现压,贫血,以致功能衰竭,并发展成尿毒症,衰等,其要是由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养不良有贫血衰等严重程度与脏病变及功能减退成正比,易并感染等并发症,更加重病情。

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液一般检查:尿液异常是慢性肾炎必有的现象,尿量变化与水肿功能情况有水肿期间尿量减少,无水肿者尿量多数正常,功能明显减退,浓缩功能障碍者常有夜尿及多尿,尿比重(水10~12h)不超过1.020,尿渗透浓度低于550mOsm/(kg·H2O),尿蛋白含量不等,一般在1~3g/d,亦可呈大量蛋白尿(>3.5g/d),尿沉渣中可见到颗粒管型,伴有轻度至中度的血尿

(2)尿液其他检查:除上述尿常规检查及各种清除率检查之外,尿下列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 ①尿C3测定:以膜增殖性肾炎及新月体肾炎的阳性率最高,可达90%以上;其次为局灶段性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包括IgA肾病),以微小病变型及局灶段性肾炎阳性率最低。 ②尿FDP测定:其结果与C3测定相似,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段性小球硬化阳性率较高,局灶段性肾炎及微小病变较低。 ③尿盘电泳:呈现高分子蛋白尿者多见于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性肾炎及局灶段性小球硬化,以中分子蛋白尿者多见于微小病变,IgM肾病,早期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 ④尿蛋白选择性指数:其临床意义与尿盘电泳相似,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段性小球硬化及IgA肾病多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SPI>0.2)微小病变,IgM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等病例半数以上SPI≤0.2。

2.功能检查

小球肾炎功能不全要是指GFR降低,就诊时多数病人的酐清除率(Ccr)轻度降低,未降到正常值的50%以下,因此酐及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如果Ccr降至50%以下时则酐和尿素氮就会增高,换言之,酐到达133µmol/L时,Ccr已在正常的50%以下,继之,则出现小管功能不全,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及酚红排泄率明显降低,酚红排泄率受浆量的影响较大,不能完全代表小管功能。

3.液检查

慢性肾炎除上述尿常规及功能检查之外,还有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1)外周检查:慢性肾炎水肿明显时,有轻度贫血,可能与液稀释有,如病人有中度以上贫血,多数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表明单位损坏及功能障碍已较严重,小球肾炎末期(硬化性,萎缩性小球肾炎)则出现严重贫血,如病人无明显养不良,其贫血多属正细胞,正色素型。

(2)清补体测定:测定补体前成分(如C1q,C2,C4及C3)可以鉴病机制中的两种补体激活途径,一般医院只做总补体CH50或C3测定,现将Hayslett等(1975)报道的资料归纳如下: ①清补体正常者: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性和段性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硬化小球肾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管炎,性多动脉炎,Wegner肿,过敏紫癜糖尿病性小球硬化,淀粉样变,溶血尿毒症综征,妊娠栓性减少性紫癜起的小球病变。②初期清补体减低者:毛细性及系膜增殖性小球肾炎毛细管外增殖性肾炎。 ③清补体持续降低者: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膜性肾炎及狼疮性弥漫性增殖性肾炎

(3)清α2-巨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清α2-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在持续性损害时多增高,在慢性尿毒症时可降至正常或以下,α2-巨球蛋白增高,抑制纤溶酶原和纤溶酶,也是起高凝状态的原因,据周希静等(1986)报道,30例患者中96.4%增高,陈惠萍等报道,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段性小球硬化及IgA肾病的阳性率分为83.9%,66.7%及79%,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肾炎中有诊断及鉴诊断意义,微小病变型肾病慢性肾炎肾病型的清IgG及IgA均降低,以IgG减低为,但在微小病变型肾病时,多数病人有清IgM增高,慢性肾炎部分病人增高,因而Giangiacomo等认为在微小病变型时IgG及IgA降低,IgM增高是抗体成细胞不能使IgM转变为IgG及IgA,支持存在T细胞功能不足(免疫功能缺陷)的观点,此外,从尿中丧失过多的IgG也是清IgG降低的原因,清IgG增高者多数见于继发性小球肾炎,如多发性骨髓肾病狼疮性肾炎管炎综征所致的肾炎及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4)清β2-微球蛋白测定: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与小球滤过率密切相,成人正常值为1~2.7mg/L,当GFR降低时清β2-微球蛋白和酐都增高,有人认为前者较后者增高明显,且较敏感,故可作为小球肾炎功能损害的早期指征。

(5)凝因子检查:小球疾病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其程度与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往往相平,高凝状态是凝和纤溶过程平衡失调,浆凝因子被激活,数增多,纤溶系统活性(纤溶酶原)降低,据国外文献报道,慢性肾炎时白陶土部分凝活酶时间(KPTT)及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加及FDP明显增高,凝Ⅷ因子及其相抗原(ⅧRAg),抗酶Ⅲ(ATⅢ)活力降低,栓烷B2(TXB2)增高以及栓弹力图异常,都说明存在高凝状态,小球肾炎存在高凝状态可作为抗凝治疗的指征。

(6)脂检查:持续存在小球疾病,往往伴脂异常,高脂血症可加速损害及动脉粥样硬化

4.活检

活检确定病理类型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5.脏B超

了解脏体积大小及皮质厚度,皮质厚度<1.5cm,判断CRF优于以脏大小为标准,双萎缩,支持终末期诊断。

6.其他

常规做电图,X线胸镜检查等。

诊断鉴别

诊断

病因症状和相检查即可诊断。

诊断

本病病因面还应尽可能区为原发,继发或遗传性肾炎,同时应与下列几种疾患鉴

1.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畸,伴或不伴有感染。

2.慢性泌尿道感染,尤其是肾盂肾炎

3.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应与急性小球肾炎

4.慢性肾炎普通型需与慢性肾盂肾炎

5.慢性肾炎肾病型及压型,须鉴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慢性肾炎

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包括健脾湿、活化瘀、温阳利水等。此外,中成药制治疗如雷公藤多甙、川芎嗪、保康等。

西医治疗  

前尚无有效的特殊治疗。   

1、一般治疗

去除感染病灶,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平时应注意休息,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使用毒性药物。   

饮食面:对伴有水肿压者适当限盐。功能不全切忌摄入过量蛋白,过量蛋白不仅增加排泄含氮代谢物的负担,加重氮质血症,而且会导致小球局部流动力改变,加重和加速小球的硬化过程,故张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酮酸(小儿可依每天1.25~1.6g/418kJ(1.25~1.6g/100kcal)计算)。同时注意低磷和摄入优质动物蛋白。   

2、对症治疗

针对感染应理选用抗压和利尿药物,选择有效而毒性小的抗生素等。不仅要治疗全身性压,而且要控制小球局部的压,即解决其高灌注、高滤过问题。应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或其他转换酶抑制药及钙通道阻滞药,延缓病情进展。   

3、激素免疫抑制药治疗

长疗程的泼尼松服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针对不同病理类型者相继提出了改进案,共同点是采用激素长期隔天顿服法,并常配免疫抑制药(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例如膜增生性肾炎患者,对常规、足量、分次投药的激素治疗多耐药,且易并发压、脑病前有长疗程隔天顿服,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继以隔天泼尼松1mg/kg。本症还应强调应用抗聚集,如双嘧达莫(潘生丁)、小阿司匹林,有延缓小球滤过率下降过程(有人报道2~5年后发生肾衰者,治疗组14%,对照组47%)的可能。而局灶性段性硬化患儿,常规激素效应者仅23.1%。近年有报道皮质激素(初还可用甲泼尼龙冲击)及环磷酰胺治疗,皮质激素始少量其后渐减量并取得一定疗效。若2周6次冲击尿蛋白无明显改善,或虽部分效应,而后尿蛋白再次增高,则加用环磷酰胺。该报道呈停药后66%能维持缓解,19%未缓解。本症中还有报道称激素耐药者,环孢素伴用少量激素(30mg/m2隔天)取得一定疗效。   

4、抗凝疗法

肝素抗凝、纤溶药物(如,尿激酶蝮蛇抗栓酶等)和双嘧达莫(潘生丁)等,但前存在争议。

护理

(一)休息与活动

1、保充分休息和睡眠,并应有适度的活动。

2、对有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血尿压或并感染、力衰竭、肾衰竭、急性发作期病人,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以利于增加流量和尿量,减少尿蛋白,改善功能。病情减轻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

(二)饮食护理

1、一般情况下不必限制饮食,若功能减退应给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0.6~0.8g/(kg·d),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限盐3~4g/d。低蛋白饮食时,适当增加碳水化物和脂肪饮食热量中的比例,以满足机体生理代谢所需要的热量,避免发生负氮平衡。控制磷的摄入。

2、同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及锌,因锌有刺激食欲的作用。

(三)皮肤护理

1、水肿病人长期卧床应防止压疮,每2h翻身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2、协助翻身时防止拖、拉、推等动作,避免造成皮肤破损。

3、用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或用温水毛巾湿体表水肿部位。

预防

原发性慢性肾炎本的预防是防治链球菌感染,平日应加强锻炼,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如一旦感染则应及时彻底治疗,感染后2~3周时应检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以免发展成慢性肾炎,针对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慢性肾炎,如过敏紫癜等进积极治疗,以免发生慢性肾炎

饮食保健

1.选用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肉类等,以补充排泄损失。

2.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的食物。

3.水分不需限制,可饮用汁、西瓜汁、橙汁、果子水和菜汁等,以利尿消肿。

4.据‘功改变情况限制蛋白质,食盐和水分,少尿者还应限制高钾饮食。

5.对有贫血的病例,应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的食物,如动物牛肉蛋黄及绿蔬菜等。

6.为控制压,应限制盐的摄人,据病情给于少盐或无盐饮食,即使压恢复正常也应清淡饮食为宜。

7.功能减退而酐增高时,应给予低蛋白饮食,这有利于残余功能的保留。要选用生物价高的蛋白质食物。并可适当调、肉、鸡等动物蛋白,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8.饮食要冷热适宜,最好选用微温和微凉的食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