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于胚胎时期膈肌不全,至单侧或双侧膈肌缺陷,部分部脏器通过缺损处进入胸腔,造成解剖系异常的一种疾病,分胸腹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先天性胸骨后疝。(一)发病原因胚胎发育膈肌部分缺损为本病发病基础,膈肌周边附着部位分3部分,即胸骨部,肋骨部及柱部,膈疝的好发部位有3处:1.胸腹裂孔(Bochdal......
目录

原因

(一)发病原因

胚胎发育膈肌部分缺损为本病发病基础,膈肌周边附着部位分3部分,即胸骨部,肋骨部及柱部,膈疝的好发部位有3处:

1.胸腹裂孔(Bochdalek孔):双侧肋骨后缘与部肋弓外缘之间各有一个三角小间隙,称胸腹裂孔(Bochdalek孔),此处可成后外侧疝,即胸腹裂孔疝或Bochdalek疝,先天性膈疝中85%~90%是胸腹裂孔疝,其中左侧占80%,右侧占15%,少于5%是双侧性,发病率1∶10000~1∶3000,男性略多于女性,28%~31%伴随畸,以心血管系统畸多见,症状是呼吸窘迫,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者多为此型,近年在治疗观念上明显改进,疗效有所提高。

2.胸骨后疝或Morgagni疝:胸骨外侧缘与双侧肋骨侧缘之间各成三角小间隙,称Morgagni孔,正常有结缔组织充填,此孔发生膈疝胸骨后疝或Morgagni疝,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3.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呈梭,周缘与食管壁之间有较坚韧的结缔组织连接,其前后壁连接紧密而两侧较弱,如有缺损,称食管裂孔疝,本病发病率特是小儿前无确切的统计数据,过去一直认为欧洲较为常见,而北美少见,近年来国外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特是有了儿科专业X线医师,使本病逐年上升,本病在我国并非少见

(二)发病机

一般于妊娠第10周中肠通过脐带基底返回腔时,因胸腹裂孔的存在,肠管可腹裂孔进入胸腔,甚至缺损大连结肠等均一同带入到胸腔发育不良与膈疝有密切联系,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与脏疝成的时间和程度有,临床表现与受累的动脉管床的表面积以及存在的其他畸,在患先天性膈疝死产儿尸检中发现,95%的患儿有其他缺陷,很多死亡的发生与这些畸,约25%的横膈疝伴有肠旋转不良,10%~20%病例膈疝带有疝囊,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系由于脏嵌入使气管生长停滞,数量减少,总量减少,动脉分支总数量亦减少,且动脉层增厚,阻力增加,造成新生儿高压,高压导致卵孔和未动脉导管的右向左分流,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由此又促使管痉挛,成恶性环,临床上称为新生儿持续高压(PPHN)。

发育不全致使通气功能和流动力的改变,如患膈疝的新生儿出生后始呼吸,吞进入胸腔肠道,加重对的压迫,管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和卵孔产生自右向左分流,这一切当然包括酸中毒刺激气管痉挛,更导致气管阻力增高,高压,膈疝患儿病理生理变化。

这些过在出生后如得不到一个有效的治疗,那必死无疑,当然一小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症状多不明显,因胸腹裂孔缺损小,发育受损不大,故出现病情也轻。

症状

1.胸腹裂孔疝:新生儿期的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环和消化三个系统同时存在的急性症状,但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

(1)症状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症状可在生后就始出现或出生后数小时出现,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膈肌缺损大小,腔脏器进入胸腔的数量及发育不良状况,呼吸困难发绀可呈现阵发性和可变性,即在哭闹或进食时加重,亦可突然加重和进性恶化,当哭闹时用力呼吸,患侧胸腔产生极大的负压,将腔脏器纳入胸腔,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若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立即死亡,腔脏器进入胸腔不但压迫脏,而且还使动脉动脉壁增厚,管床横断面积减少等,结果产生持续性动脉高压,除发绀外还有呼吸短促,酸血症,低氧,低体温,低钙,低镁等一系列症状呕吐症状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只有胸腹裂孔疝伴肠旋转不良或疝入腔脏器嵌造成肠梗阻时才出现呕吐

(2)体征:患侧胸廓呼吸运动减弱,饱满,肋间隙增宽,心脏向健侧移位,有时误诊为右位,胸腔叩诊呈浊音或鼓音,往往是浊鼓音相间,这与疝入胸腔脏器的性质或肠道充程度有,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常可闻到肠鸣音,这对诊断先天性膈疝有重要意义,新生儿膈肌位置较低,常达第8~9胸椎水平,膈肌和胸壁较薄弱,很容易将肠鸣音传至胸部,故应反复检查分析,有诊断意义,部凹陷状呈舟状,因腔脏器疝入胸腔变空虚,若疝入脏器少,则下陷的不明显。

2.食管裂孔疝:小儿食管裂孔疝以婴幼儿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又不能叙述病史,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若家长观察不细致,往往延误诊断与治疗,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1)呕吐:足月新生儿,婴幼儿及年长儿最常见的症状,占80%~95%以上,可发生在出生后第1周,呕吐式多样,常以平卧位或夜间为重,有时轻微呈现溢奶状,严重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起初为容物,严重时伴有胆汁,往往因食管下端反流性食管炎,出现呕吐咖啡样液体或呕血,但量不多,若能常保持半坐位或喂养中,黏稠饮食,呕吐明显改善,患病8~9个月后,呕吐次数减少,可能是病情好转,也可能是食管下段纤维成瘢痕性狭窄。

(2)呕血便血呕吐严重的病儿除呕吐咖啡样物外,还出现呕血,排柏油样便和黑便,多数大便化验检查,隐常为阳性,长时间的呕血便血是因为有反流性食管炎所致,养摄入不足,病孩呈现贫血貌,血红蛋白常在80~100g/L之间,身长,体重往往低于同龄儿,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3)咳嗽气喘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食管反流多在夜间出现,往往造成误吸,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30%~75%婴儿和儿童期食管裂孔疝是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诉而就诊,虽抗炎治疗,呼吸道感染可好转,但不能治愈,因为有些病儿平时察觉不到的极少量的容物,常反复吸入气管成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有些过敏体质的病孩,少量容物而被误吸气管,结果造成过敏性哮喘样发作。

(4)困难: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反流性食管炎逐渐加重,炎症已侵袭到层,使食管下端纤维化,结果不但造成食管短缩,贲门底疝入胸腔,而且还出现食管狭窄,常常出现困难,早期食和抗炎治疗可以好转,晚期就不能进食或呕吐白色黏液。

(5)食管旁疝:有时食管部仍然在腔正常位置,有底部分疝入胸腔或发生扭转疝至右侧上,不良造成潴留性胃炎溃疡,出,扭转过久,发生嵌,出现梗阻状,胸骨后疼痛,胸闷呼吸急促

(6)体检:病儿发育养状况差,贫血貌,一般检查无阳性体征,只有巨大食管裂孔疝发生嵌扭转时,上部可出现腹膜症状呼吸音减弱

3.先天性胸骨后疝:胸骨旁疝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通常是随着患儿哭闹,仰卧位,压增加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现象,当立位,安静,腔压力减小时,上述症状消失或减轻,若疝入胸腔的消化道出现嵌时,出现呕吐腹胀停止排排便等肠梗阻征象,有时出现消化道出,造成贫血征象,结肠疝入胸腔常有不适等。

检查

应做分析检查。PaCO2升高,可高达8~19kPa(60~142mmHg);PaO2明显下降,达5~10.4kPa(38~78mmHg);液pH值可达6.85~7.11。以判断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亦或出现代谢性或混性酸中毒 

1.X线检查 是诊断CDH的重要手段,单纯胸部摄可见部有影,侧位像前区胸骨后有充或液面性影。钡餐透视或钡灌肠检查,不但能明确诊断,还能辨明疝入胸腔的脏器种类。 

对于食管裂孔疝X线检查是诊断的法,它可以全面了解状、位置、食管裂孔大小及蠕动改变等。 

腹裂孔疝X线影像有以下特点: 

(1)膈肌边缘的影像中断、不清或消失。

(2)胸腔含有液面或积肠管蜂窝状影像,而且这种影像胸腔相连续。

(3)患侧萎陷,纵隔向健侧移位。

2.B超 能发现胸腔有扩张的肠管和频繁的蠕动,伴有液体无回声及体点状回声的游动影。积液的肠段有时可见黏膜皱襞。

3.MRI检查 对CDH诊断亦有帮助,MRI冠状面可清晰地见到疝环的边缘及疝入胸腔肠管影像。而横断面疝环呈三角有断面的肠管蜂窝状影,这与CT检查有相同之处。 

4.镜 对食管裂孔疝病理改变及食管反流的轻重十分重要,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外观状态,充水肿、糜烂、出、狭窄等,还能观察食管潴留情况;贲门的松弛程度,黏膜疝入食管腔的多少;食管黏膜与黏膜的交界线上移至食管裂孔的离。这不但有利于诊断,还对CDH的进一步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指标。 

5.99mTc核素扫描 可据扫描影像特点确定食管裂孔疝的类型。 

6.食管pH 24h动态监测 采用小儿 pH微电极便携记录仪,对食管下端pH值适时监测,并记录,标记进食、睡眠、体位、呕吐的起止时间,然后将监测结果通过计算机及软件进分析。还可采用食管下端、窦、底三支pH微电极进同步监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十二指肠反流即碱性反流。这对术式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十分重要。 

7.食管压力测定 采用生理测压仪,进食管下端和压力测定,可观测食管下端高压区长度、压力及压力情况,以及二者压力差的变化。

鉴别诊断

诊断

1.产前诊断:胎儿期产妇羊水过多,羊水检测可发现卵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低于正常,做超声显像可见胎儿胸腔腔脏器,羊膜腔穿刺造影见造影胎儿胸腔,即可作出胎诊断,产前诊断时间与预后相,时间越早预后越差,诊断时间大于25周者预后良好。

2.先天性膈疝诊断:新生儿出生后有明显缺氧,呼吸困难,患侧胸部闻及肠鸣音,界向健侧移位,应首先考虑有先天性膈疝可能。

3.助检查确诊:X线摄检查常有一侧横轮廓不清,胸腔见肠管或所致的不规则透亮区或液面,胸骨旁疝常见于右前角区有一向下隆起,边缘清楚的致密阴影,中间可含有体,右侧后外侧疝常不典型,上升或实质性阴影可误诊为肿,为了更明确诊断,可通过置入管或服造影,如患侧胸部见到管或造影,诊断 即确立,新生儿用钡检查,诊断困难者可做CT检查。

诊断

在鉴诊断时需要与膨升,先天性病,先天性心脏病,胸腔积水和部炎症等相区

要提到是先天性膨升,其是因层及纤维层缺如所致,成为腹膜组成的半透明的菲薄的膜,临床表现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有时在X线胸部直立位平上难以与膈疝相鉴,但在观察呼吸运动及在X线荧屏下注意到运动往往可呈反常运动;即在正常吸下降,而在膨升患侧膈肌反而上升,呼时患侧膈肌产生下降。

并发症

并发呼吸窘迫,代谢性酸中毒,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食管反流,肠梗阻,甚至休克等。尚可并发食管下段瘢痕性狭窄,贫血养缺乏,生长发育障碍,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预防

应做好孕期保健,防治孕期各种感染性疾病,加强孕期养和监测,如发现羊水过多并检测发现卵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低于正常,超声显像可见胎儿胸腔腔脏器等即可做出产前诊断,若同时并有染色体或心脏等其他畸,必要时可终止妊娠或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

(一)治疗

1.科治疗

(1)胎儿期诊断膈疝者:应由产科超声专家及胎儿超声动图专家检查有无其他畸心脏异常,是否染色体异常,特是18-三体综征。须围产医专家讨论,决定是否中止妊娠胎儿手术或待出生后再手术。

(2)采用保守治疗者:饮食调,适当用黏稠饮食,生活指导病儿多采用半坐位,进食后适当拍打部。给予动力药物和制酸药物,加强排空,防止食管炎的发生。

(3)术前准备:应及时肠减压、吸氧,纠正酸中毒,维持热量及体液平衡。

2.手术治疗:确定诊断后应尽早择期手术,若有嵌急诊手术。但一般需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评估和术前准备。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是食管裂孔大小,食管及贲门底疝入胸腔的多少,是否食管反流及扭转,临床症状轻重等,具体情况而确定治疗原则。手术和保守治疗没有明确的界线。

(1)滑动性小型食管裂孔疝:临床症状轻微,在发育过程中可以自消失或好转,因此多采用保守治疗。

(2)巨大型或伴有扭转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3)中型疝据病情发展趋势及患儿的实际情况,可择期手术治疗。

(4)小型疝是与滑动性柱状疝一样,采用保守治疗,并定期钡餐透视,观察疝状变化,若24h pH监测≤4,食管镜检查炎症较重,食管下端高压带压力明显低于压,临床上呕吐明显者,再考虑手术。

(二)预后

出生数小时出现症状先天性膈疝患儿,总成活率低于50%。世界少数几个有条件的医疗中采用ECMO治疗配成活率改进到60%~80%。新生儿期手术成活的儿童常有正常的生长发育。修补术后发育与功能问题均有不同意见,Reid(1976)等观察实全容量和有效容量均减少而残余量增加。Chatrath(1977)则认为两容量正常,仅在第1秒用力呼量(FEV1)减少。1979年Boles 58例随访认为CDH术后各项检查均可与正常同龄儿相似,上海第二医科大附属新华医院1987年随访20例修补术后1~11年大部分儿童(>80%)在身高、体重、发育、横膈肌活动度和功能测定,特氧耗量分侧测定均接近或同正常儿童。但据文献最近报道,一部分有明显较长时期功能不全者采用ECMO治疗,日后虽成活很可能需要做移植手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楝花

下一篇 楝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