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帕套综合征
病因
本病为染色体畸变疾病,病因仍不清楚。
通常发现13-三体综合征的孕母妊娠年龄分布存在25岁和38岁两个高峰,似乎后一个高峰与孕母的高龄密切相关,已知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是由于破坏了正常基因的平衡,出现不同程度的先天异常表现,三体可能与基因的剂量效应和(或)位置效应相关联,由于双亲之一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使其不能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出现了具有2条染色体的配子,这种配子与正常配子相结合时就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子代,显带技术证明额外的染色体是D组13号染色体,即13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
症状
多发畸形比爱德华兹综合征及唐氏三体综合征均严重,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喂养困难,常常窒息,生活力差,智能迟钝,肌张力低下,常有呼吸暂停及运动性惊厥发作,伴有脑电图高峰性节律不齐改变。
患儿头小,前额后缩,前囟大及骨缝宽,颅顶头皮有溃疡,睑裂呈水平线,可见不同程度的小眼至无眼,眼距宽,有白内障,虹膜缺损及视网膜发育异常,可见独眼畸形,小下颌,2/3病例见唇裂,常伴有腭裂,耳位低,耳轮较平而界限不清,且有耳聋,面,前额或颈背可有一个或多个血管瘤,颈部皮肤松弛,第12肋骨发育不良或缺如,80%病例有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消化道畸形可见结肠旋转不良,胰腺或脾组织异位等,常见六指(趾)畸形,指甲过度凸出,30%~60%患儿有泌尿系畸形,可见多囊肾,肾盂积水,双肾及双输尿管,男性80%有隐睾,见阴囊畸形,女性可有双角子宫,阴蒂肥大及双阴道。
检查
1.产前检查
(1)孕妇血清筛查早孕或中孕母亲外周血清标志物(PAPP–A、AFP、p-HCG、I.cE3)指标,加上孕妇年龄、体重及孕周等参数,联合计算,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有可能能够发现13–三体综合征。
(2)孕早、中期B超检查可显示胎儿肢端和面部结构异常,同时生长发育受限。
(3)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脐血管穿刺取脐静脉血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多态性标记分析、13染色体拷贝数定量分析或间期核FISH分析。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可见3种类型核型:①13-三体型(标准型):为13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约占80%。②易位型:约占15%,主要由D组染色体易位,13号染色体与13~15号染色体之间的易位,例如t(13q;14q)。③嵌合型:占5%左右,13-三体与正常染色体嵌合,染色体组核型为47XX(或)+13/46XX(或XY)。
(2)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是13-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终止妊娠必须在孕中期。核型分析类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
(3)荧光原位杂交通过13-三体综合征核心区特异性探针,可以检测13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应用已定位的探针进行FISH杂交,结合Q显带方法检测13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4)胎儿血红蛋白检测患儿常有胎儿型血红蛋白持续过久现象。血细胞形态检查可见中性多核粒细胞有无蒂或有蒂的突起,呈镰刀状。
(5)可常规做X线片、超声、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患儿常可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脑电图异常改变,高峰性节律不齐改变;X线检查六指(趾)畸形;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消化道、泌尿道各种畸形。
诊断
诊断鉴别
并发症
治疗
预后
预防
对13-三体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可参考以下几条:
2.婚前检查以期发现不应结婚的遗传病或其他疾病。
3.通过群体普查,家系调查及系谱分析,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是否为遗传病,并确定遗传方式等。
4.遗传咨询
5.产前诊断或宫内诊断,是预防性优生学的一项重要措施。所用产前诊断技术有:①羊水细胞培养及有关生化检查(羊膜穿刺时间以妊娠16~20周为宜);②孕妇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测定;③超声波显像(妊娠4个月左右即可应用);④X线检查(妊娠5个月后),对诊断胎儿骨骼畸形有利;⑤绒毛细胞的性染色质测定(受孕40~70天时),预测胎儿性别,以帮助对X连锁遗传病的诊断;⑥应用基因连锁分析;⑦胎儿镜检查。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防止患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胎儿的出生。
饮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砷中毒
下一篇 小儿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