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
发病原因
副流感病毒属副黏病毒科,RNA病毒,与人类有关的副流感病毒分为4型:1型中有两种株别,即血细胞吸附第2型病毒(HA2)和仙台病毒(HVJ);2型为哮吼病毒(CA);3型为血细胞吸附1型病毒(HA1);4型也有两种株别,A及B(M25),1,2,3型可引起轻度鼻炎,咽炎及支气管炎;1,2型可引起重症喉炎(哮吼),多见于2~6岁的儿童;3型可引起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至于仙台病毒,1952年及1953年在日本,1955年在苏联海参崴曾有少数引起肺炎的报告,但国外对其能引起人类疾病有怀疑,在我国,北京曾发现婴幼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仙台病毒恢复期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分离出病毒,因此,仙台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应予以肯定,副流感病毒作为婴幼儿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病原,近年来在北方次于合胞病毒及腺病毒为第3位,在南方仅次于合胞病毒,为第2位,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仙台病毒肺炎的症状是:发热1~8天,多数为3~5天,其间高热时间很短,咳嗽不甚剧烈,只有个别病例出现喉炎,轻度呼吸困难,肺部有散在性啰音,但绝大多数叩诊无浊音,X线检查均可见小片状阴影,在1~3周内吸收。还观察到个别其他型副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症状与上述仙台病毒所致者相仿。
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起病时先有感冒症状,流涕,低热,咳嗽,而后出现咳嗽加重,有痰,呼吸加快,肺内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合并细菌感染体温高热,中毒症状重,喘憋明显。
检查
病毒抗原的快速诊断可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鼻咽分泌物,也可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IA),酶标抗体染色法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确诊需做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健康儿童很少能从鼻咽部分离出该病毒,因此从咽,鼻分泌物中分离出该病毒即可确定致病原,进行病毒学诊断时,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标本应在发病早期采取,以猴肾细胞分离阳性率最高,1型及3型培养3~7天出现病变,可用血细胞吸附鉴定;2,4型培养时间较长,仅有2型可见融合细胞,血清诊断可用血凝抑制试验,即使第1次发病时也可能有1,2,3型及腮腺炎病毒同型及异型抗体同时上升;再感染时同型和(或)异型抗体也可上升;但有时虽鼻咽分泌物的病毒分离阳性,却无抗体上升,关于4型病毒抗体上升情况了解较少,只知第1次感染时常有同型抗体上升,临床要求快速诊断,急性期的快速诊断可用分泌物涂片或组织免疫荧光法查抗原,也可应用RIA,酶标抗体染色法,补体固定法,血凝抑制法或ELISA法检测,X线肺纹理增重,双下肺可见点状阴影,肺泡充气过度,合并细菌感染可见实变征象。
诊断
目前临床上无法做出副流感的特异性诊断,需要时,可通过组织培养接种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也可应用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呼吸道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抗原,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集抑制反应中和试验可证实副流感病毒感染,但如果不做病毒分离,由于血清学的交叉反应,就难以鉴定特异的病毒型。
治疗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