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石
中药概述
功用主治
[功效]:清热,除烦,止渴。
②《别录》: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
③《唐本草》:酒溃服之,疗癖,令人肥悦。
④《本草纲目》:身热,利胃解烦,益精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破积聚,去肠虫。解烦毒,止消渴,以及中风痿痹。渍酒服,疗两肋间的积块,使人肥健悦泽。
①《本草衍义》:理石如长石,但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其非顺理而细看为长石,治疗亦不相辽。
②《纲目》:理石,即石膏中之长文细直如丝而明洁色带微青者。唐人谓石膏为寒水石,长石为石膏,故苏恭言其不似石膏也。此石与软石膏一类二色,亦可通用。
【拼音名】Lǐ Shí
【英文名】Fibrous gypsum
药品来源
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Ca(SO4)·2H2O]与硬石膏[Ca(SO4)]的集合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psum and Anhydrite
【原形态】单斜晶系。属个体纤维状、集合体细脉状或透镜状的石膏变种。新鲜面白色,风化面灰、黄、褐黄等色,或被粘土质围岩污染,呈青灰等色调。条痕白色。新鲜断面丝绢光泽,或见解理面的反光亮点;风化面黯淡,无光泽。肉眼见不到解理面,只见平行纤维方向的解理纹和(或)斜交纤维的解理纹。断口 不平坦至参差状。硬度2(脱水—硬石膏化则硬度增大),性脆,易碎。相对密度2.3(或随硬石膏化增大密度)。
【生境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 该品为不规则块状。深灰色。体较轻,质硬脆,可砸碎,断面大部分粗糙,呈暗灰色,解理面可见到明显亮星;其中部分可见到直立的细纤维,纤维间亦可见到亮星。气、味皆淡。
【鉴别】
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7.68(>10),4.31⑸,3.82⑽,3.08⑹,2.88⑵,2.80⑴,2.70⑵,2.61⑴,2.54⑴,2.51⑴,2.46⑴,2.22⑵,由此表明理石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膏。
差热分析曲线:吸热175℃(大),205℃(大);放热375℃(微);由125℃始230℃止失重;表明属石膏的特征;但不同于纯石膏曲线。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养胃益阴;益清明目;消积破聚。主身热心烦;痿痹;消渴
【各家论述】
⒉《别录》: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发育性角回综合征
下一篇 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