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铅中毒

及其化物均有毒性,除金属外,的化物有很多,如一氧化、四氧化三、二氧化等。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于正处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尤为敏感。中毒可给儿童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其神经毒性是无阈值的,往往可以在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造成儿童智能发育的损害,并影响其发育和体格生长。(一)发病原因小儿中毒大多消化道摄入起,婴儿中毒常因舔食母亲面部含有质的粉类,吮吸涂拭于......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儿中毒大多消化道摄入起,婴儿中毒常因舔食母亲面部含有质的粉类,吮吸涂拭于母亲乳头的含软膏以及患中毒母亲的乳汁所致,当小儿乳萌出时,可由啃食床架,玩具等含的漆层而致中毒,有异嗜癖的儿童可因吞食大量油漆地或墙壁等落物中毒,还有食入含器皿,放的酸性食物或饮,食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等,误服过量含的药物,皆可起急性中毒,此外吸入体,长期在含的环境中生活皆可中毒起急性中毒量约为5mg/kg。

(二)发病机

入人体后,被吸收到环中,要以二盐基磷酸甘油磷酸盐,蛋白复物和离子等态而环,最初分布于全身,随后约有95%以三盐基磷酸式贮积在组织中,少量存留于肉,骨髓液,液中的约95%左右分布在红细胞液和软组织中的浓度过高时,可产生毒性作用,贮存于骼时不发生中毒症状;由于感染,创伤,劳累,饮用含类的饮料或服酸性药物等破坏体酸碱平衡时,不溶解的三盐基磷酸转化为可溶的二盐基磷酸移至液,使浓度大量增加,发生中毒症状,其中毒机制是:

1.影响血红蛋白成: 能抑制血红成中的一些酶,抑制血红成,使血红蛋白成受影响,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加,尿中见δ氨基γ-酮戊酸(ALA)和粪卟啉增多,这是中毒的早期据。

2.直接破坏红细胞: 由于抑制了红细胞三磷酸腺苷酶的活力,使红细胞外钾-钠离子比例异常,导致溶血,而且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而发生溶血

3.管痉挛: 影响卟啉代谢,干扰自神经,或直接作用于平滑导致管痉挛,脏缺以致绞痛,中毒脑病

4.干扰代谢: 使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出现退性变。

症状

1.急性中毒: 病儿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物常呈白色奶块状(生成白色氯化),尚有腹痛,出汗,烦躁拒食等,当中毒脑病时,突然出现顽固性呕吐,伴有呼吸和搏增快,共济失调斜视惊厥昏迷等,此时可有压增高及视盘水肿,小婴儿饱满,颅骨缝增宽,头围增大,重症中毒常有阵发性绞痛,并可见肝大黄疸少尿无尿环衰竭等,少数有消化道出麻痹肠梗阻,病儿多不发热或微热,病期较长者有贫血面容呈灰色容),伴心悸促,乏力,牙齿与指甲因质沉着而染黑,但幼儿很少见齿的“线”,四肢麻痹,腕,下垂征在婴儿期少见,但年龄大的儿童可有指,麻木,有时可见肢体瘫痪,若肋间瘫痪可致呼吸困难,甚至呼衰。

2.慢性中毒: 多见于2~3岁以后,从摄毒至出现症状一般3~6个月,要以神经系统病变,如癫痫样发作,运动过度,攻击性为,语言功能发育迟滞,此与常摄入过量的或为急性中毒脑病的后遗症,这些症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但智力缺陷持续存在,重者可有失明和偏瘫,有人认为网膜点彩常在中毒早期出现。

并发症

中毒脑病可出现共济失调惊厥昏迷;可出现肝大黄疸少尿无尿环衰竭;可有消化道出麻痹肠梗阻,可致呼吸困难,甚至呼衰;可起智力缺陷,失明和偏瘫。早期停止毒的吸收预后良好.症状发现后虽治疗往往发生后遗症,如癫痫及智力发育不全等。至于潜伏于骼的毒遇感染等,疾病时常易侵入环而致复发,直至X线上的重型带消失不见才无后患。

检查

1.周围

中度以上中毒可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嗜多染,点彩红细胞增加,检查荧光红细胞为中毒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法之一,其标准是:1%以下为正常,超过2%~10%为轻度增加,超过10%为高,但非特异诊断法。

2.测定

测定值一般达1.93μmol/L(30~50μg/dl)即有诊断意义,但因液较快,故此项检查仅在急性中毒诊断时价值较大,一般儿童超过600μg/L,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若水平持续高于400μg/L,即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有人曾做4~12岁儿童测定,明超过245μg/L,即可发生精神发育异常,尿测定可作诊断参考,正常上限值为0.08mg/L,因某些因素影响,可有差异,于爽身粉的检查,可加少许酸,再滴1%碘化钾溶液,如出现金黄色,即为含有

1991年CDC将水平分为5级,用以表示不同的负荷状态(load state of lead)。

Ⅰ级:<0.48μmol/L(10μg/dl)。

Ⅱ-A级:0.48~0.672μmol/L(10~14μg/dl)。

Ⅱ-B级:0.75~0.912μmol/L(15~19μg/dl)。

Ⅲ级:0.96~2.112μmol/L(20~44μg/dl)。

Ⅳ级:2.16~3.3μmol/L(45~69μg/dl)。

Ⅴ级:>3.36μmol/L(70μg/dl)。

其中,Ⅰ级前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水平,而Ⅱ~Ⅴ级属于不同程度的中毒

3.驱试验

对有接触史而无明显症状的病儿,尿测定正常,可作驱试验,一般用依地酸钙(CaEDTA)500mg/m2单次注,收集其后8h的尿,测尿,若对于所注入的每mg依地酸钙之尿排出量大于1μg,则提示患者浓度超过550μg/L。

4.卟啉测定

尿粪卟啉定量法较可靠,其正常值上限为<0.15mg/L,Benson和Chisolm设计的尿粪卟啉定性试验比较简单,可检出量超过1mg/L的病儿,红细胞原卟啉明显增加(正常值<400μg/L红细胞或<3μg/g血红蛋白)。

红细胞δ-氨基乙酰丙酸氢酶(δ-ALAD)和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的检测:只作为研究大气污染的指标,不适中毒的诊断指标,我国现订尿δ-ALA的正常上限为6mg/L,排出量增加与中毒程度明显相,其对中毒的诊断价值与尿粪卟啉大致相似。

5.液检查

液压力可高达58.8~78.4kPa(600~800mmH2O),蛋白量高,白细胞正常,偶达0.03×109/L(30/mm3),多数为淋巴细胞,糖正常。

6.其他检查

患儿粪便偶见鲜或潜,是由于大量质刺激肠道所致,此外糖往往增加。

X线检查,患者长干骺端出现密度增加,呈一白色带,2岁以下中毒X线改变不明显;部平可见到不透光的物质存在。

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中,重症中毒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多能做出诊断,但对慢性,微量中毒病儿,简易可的检测法尚在探索之中。

诊断

中毒初期呈现消化道症状时,应与急性肠炎病毒性炎等鉴绞痛时须与症鉴;发生脑病征象时应和炎,结核性膜炎,及手足搐搦症区;遇有末梢神经症状和体征时,须和脊髓灰质炎及白喉神经麻痹

治疗

(一)医治  

1.杜绝继续进入体

轻症病儿,杜绝的来源,已能中止危重症状。对误服大量含药物造成中毒者,首先催吐,并用1%硫酸钠,继之用管注入硫酸钠15~20g,成不溶性硫化,然后再洗,清除沉淀出的硫化。以后服用较大量牛乳或生蛋白,使剩余质成为不易溶解的盐类,并可保护黏膜;再导泻。   

2.促进的排泄

常用的驱疗法有:   

(1)0.5%依地酸的钙盐:要用CaNa2EDTA溶液加入5%葡萄糖,缓慢静注,每天总量不超过50mg/kg,在6~12h滴入,或分2次静缓注,幼儿最大量1天不超过1g,持续2~3天,间歇5~10天为一疗程,一般可用3~5个疗程,以后据病情,间隔3~6个月再祛。应用中注意查尿常规及功能,如有异常或无尿,应即停药。小儿进此项疗法,最好先用小量,即以0.25g溶于5%葡萄糖200ml中,在1h以上徐缓滴入,如4h无不良反应,再用上述量注射。慢性中毒可用注,但不可服。   

(2)二巯丁二钠(二巯基丁二酸钠):效果与依地酸钙钠相同, 1~2岁用0.3~0.4g加入生理盐水10~20ml,静注,大年龄可用1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注。1次/d,3~5天为一疗程。   

(3)急性中毒脑病:急性中毒脑病或当值超过800μg/L时,可用依地酸钙钠每次12.5mg/kg(或每24小时1500mg/m2),或每次二巯丙醇4mg/kg(每天1500mg/m2),每4小时1次,不同部位注,持续5天。如症状减轻,在72h后重复1/3量,或单用二巯丙醇。如需重复疗程,每天依地酸钙钠为50mg/kg,二巯丙醇为15mg/(kg·d),治疗5~10天后,继用青霉胺,25~40mg/(kg·d),分4次服。上述药物均须注意副作用。如病人无尿,立即停用依地酸钙钠。用二巯丙醇的过程中,勿同时应用。  

(4)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此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促排灵,CaNa3DTPA)排效果亦好,可酌情应用。   

3.治疗急性腹痛

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维生素K解除痉挛,可用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   

4.治疗急性症状

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控制惊厥,20%醇或50%葡萄糖降颅压。液量控制在40~60ml/kg(相当于800~1200ml/m2),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二)预后   

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量-效应连续的过程。随着水平的增高,受累系统由一个变为多个,受累程度也越趋严重。据美国等国家在儿童人展大规模筛查的结果,筛查所发现病例仅少数是有临床表现的症状中毒患儿,绝大多数均无上述临床症状。因此,前研究和预防的重点是亚临床水平的无症状中毒(asymptomatic lead poisoning)。无症状中毒的重要性在于,即便此水平尚不足以产生临床症状,但已明对儿童健康有害,特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是研究和注的焦点。   

1.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

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在儿童,神经毒性最普遍的表现式是对智能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亚临床的无症状中毒以来,发育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1)研究阶段:迄今为止的研究大致历3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研究对象为居住于特定污染源(如冶炼厂、蓄电池厂附近)、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儿童。该时期的许多研究提示,当高于2.88μmol/L(60μg/dl),即使没有中毒的临床表现,一般均能使IQ下降3~4分。而当在1.92~2.88μmol/L(40~60μg/dl)时,对智能发育的影响就难定论。   

②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此时的研究对象不限于居住于污染区域的儿童,在统计法上运用多因素分析的手段控制掺杂因素的作用,使研究结果更令人信服。研究实,既往认为是安全的水平同样对智能发育有害,发育的不利影响在考虑了家、社会等诸多掺杂因素的作用后仍有意义。这一研究结论促使CDC于1985年修订儿童过高的标准为1.2μmol/L(25μg/dl)。   

③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该时期的研究较以前有两个面的发展:   

A.研究对象:从儿童延伸到胎儿,这是因为胎儿期是神经系统发育最为迅速、也最易受损害的时期,对胎儿的研究更能客观而灵敏地反映发育的损害作用。   

B.研究法:由回顾性研究发展为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能更深入探讨与智力之间的因果系,以及毒性所致发育损害的可逆性问题。要研究结论如下。   

(2)对发育影响:水平在0.48μmol/L(10μg/dl)时即能对发育产生明确的不利影响。有者综研究结果计算得出,水平自0.48μmoL/L(10μg/dl)上升到0.96μmol/L(20μg/dl),IQ平均下降约2.6分。   

(3)对智能发育的危害:胎儿期和出生早期的对智能发育的危害可延续到龄期。脐带水平或婴儿期水平较高的儿童在10岁时智能发育水平仍落后于当年的低儿童,即使在潜在的掺杂因素控制后,两者的差仍非常明显。   

(4)对习能力和为的影响:早年过高的还可影响以后的阅读能力、定向能力、听力、眼-手协调能力、对刺激的反应速度等与习能力有发育,这些成为除智力因素外,造成以后习困难的原因。有一研究发现,幼年时有低水平史者,日后读小时辍的概率较对照儿童高7.4倍。   

2.对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

美国第2次全国健康和养普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在5~35μg/dl范围,儿童的值与身高、体重及胸围间存在着有统计意义的负相,这种相独立于性、种族、养等因素对人生长的影响。也有研究发现,生长迟缓儿童的水平明显高于生长正常的对照儿童,从而认为毒性作用是儿童生长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来的研究还实,孕妇在产前的能明显影响胎儿生长,包括孕龄缩短、出生体重和身长下降,提出孕期的预防应该成为围生期保健的容之一。

护理

1.注意卫生饮食:不吃含食品,如易拉罐饮料、松花蛋、爆米等。预防含药对水果的污染,建议吃水果削皮。

2.应树立防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衣物。培养儿童不咬异物不吮手指的好习惯。

预防

由于神经系统的损害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难以逆转的,因此对中毒的积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对中毒的预防不但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而且还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以美国前的医疗体制,人均水平每下降0.048μmol/L(1μg/dl),政府将少支出医疗保障,特殊教育等费用172亿美元,预防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济效益远超过对该病预防和研究的投入。

预防工作应从以下几面着手。

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有赖于全社会,特是政府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努力,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推广使用无汽油,取缔含油漆和涂料,控制工业污染等措施,使近10年来儿童中毒的流率大大下降,这些成功的事实已经证明了控制环境污染在儿童中毒预防中的键作用。

2.避免儿童接触

此有赖于家长和保育人员的积极配,以及对儿童中毒有正确的认识,宣传教育甚为重要。

3.定期筛查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中毒患儿,使对儿童的毒性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儿科医师和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职责,1993年美国儿科会建议,所有儿童在9~12个月龄时均应进测定,并至少在24个月龄时复查1次,除了定期筛查外,临床上凡是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都必须进检查:发育迟缓,习困难,为异常,孤独症,惊厥贫血,肠道寄生虫感染,语言和听力障碍,反复呕吐,反复腹痛水肿

饮食保健

生活中有很多原因容易导致我们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中毒后的处理法,以免导致人体机能受到损害。中毒后的处理要以饮食为,很多养物质都具有排的作用。

1.补充维生素C

专家提醒,如果人体含量过高的话,会导致体维生素c的氧化,并且还会使其失去生理作用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机体维生素c缺乏。因此专家提醒,出现中毒等情况后一定要及时给患者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以此来缓解中毒症状。还有就是一些长期作业人员,每天都应该尽量的多吃些富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每天维生素c的摄取量应该达到150mg。

多补充维生素c就可以延缓中毒症状的出现或使中毒症状减轻,这是因为维生素c可以直接参与解毒,从而帮助人体促进的排泄。而且维生素c在机体还可与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盐,从而降低人体对的吸收。

2.蛋白质

中毒以及一些长期从事工作的人群都应该及时的补充大量蛋白质,尤其是一些长期从事工作的人群,每天对蛋白质的摄取更要注意。蛋白质不足会降低机体的排能力,而充足的蛋白质则可以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排能力,尤其是一些含硫氨基酸丰富的蛋白质更有利于体浓度的降低。专提醒,中毒以及作业人员的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4%~15%,这样才有利于的排泄。

生活中富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像,瘦肉,牛奶,鸡蛋,豆腐及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都非常的优质。

3.限制脂肪

一些出现有中毒症状的患者在此期间一定要特注意对脂肪类食物的限制,尤其是在排期间脂肪类食物更应该止,以免导致中毒情况更加严重,日常饮食最好是以少油腻、多清淡为,这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大大的降低中毒的几率。同时在平时生活中还要特的注意,那就是尽量的多吃些水果以及蔬菜,这些诶食物中的维生素c同样能够促进的排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肺水肿

下一篇 小儿疳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