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野苋菜

野苋菜(xiàn)菜(拉丁:Amaranthus blitum Linnaeus 英文:Purple Amaranth),凹头、野,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到30厘米,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成腋生簇,生在端和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花序花被淡绿色,急尖,边缘种子黑色黑褐色。期7到8月,果期8......
目录

形态特性

1、凹头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端凹缺,有1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厘米。成腋生簇,直至下部的腋部,生在端和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花序苞片苞片,长不及1毫米;花被披针,长1.2-1.5毫米,淡绿色,急尖,边缘部有1隆起中脉雄蕊花被稍短;柱头3或2,果熟时落。胞果卵形,长3毫米,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种子,直径约12毫米,黑色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期7-8月,果期8-9月。

2、反:西古,红苋菜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时达1米多;直立,粗壮,单一或分枝淡绿色,有时具带紫色条纹,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卵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端锐尖或尖凹,有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波状缘,两面及边缘有柔毛,下面毛较密;叶柄长1.5-5.5厘米,淡绿色,有时淡紫色,有柔毛。花序生及腋生,直立,直径2-4厘米,由多数穗状花序成,穗较侧生者长;苞片苞片,长4-6毫米,白色面有1龙骨状突起,伸出端成白色花被状倒卵形,长2-2.5毫米,薄膜质,白色,有1淡绿色细中脉急尖或尖凹,具凸尖;雄蕊花被稍长;柱头3,有时2。胞果卵形,长约1.5毫米,环状横裂,薄膜质,淡绿色,包裹在宿存花被种子近球,直径1毫米,棕色黑色,边缘钝。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的候,耐热性强,不耐霜冻。较耐旱,不耐涝,适宜生长在温度为23℃-27℃的环境,偏碱性土壤中。

分布范围

1、凹头生于园、路边等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2、生于旷野、田间或村舍附近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台湾河南等地。

繁殖栽培

繁殖法一般为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幼苗及嫩焯水后可、制馅、凉拌或做汤,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健身祛病,润肤美容。

药用价值

1、凹头主根较直。长10-30cm,基部分枝淡绿色至暗紫色。叶片皱缩,展平后卵形卵形,长1.5-4.5cm,宽1-3cm,先端凹缺,有1尖,或不显,基部阔楔形叶柄叶片近等长。穗状花序胞果卵形,不裂,近平滑。微,味淡。

2、反主根较直。长20-80cm,稍具钝棱,被短柔毛。叶片皱缩,展平后卵形,长5-12cm,宽2-5cm,先端微凸,具小凸尖,两面和边缘有柔毛;叶柄长1.5-5.5cm。花序胞果卵形,盖裂。徽,味淡。

入药部位

全草或

性味

味甘,性微

归经

大肠小肠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

用于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蜂螫伤,小便不利,水肿

配伍

1、治痢疾凹头30g,车前子15g。水服。(《河南草药》)

2、治痔疮肿痛:鲜野苋菜30-60g,猪大肠1段。水,饭前服。

3、治蛇头:鲜野食盐捣烂患处。(2-3出自《福建草药》)

用法用量

服:汤,9-30g;捣汁。外用:适量,捣

使用注意

气虚寒湿久痢忌服。

采集加工

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论述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野苋菜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62 千卡

植物学史

野苋菜”是野外自然生长,非人工栽培植物多个品种的总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