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
疾病简介
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 ,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编斜畸形 ,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发病原因
(1) 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2) 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宫内压迫学说:系胎儿在宫内胎位不正引起的压力改变所致。血运受阻学说:供应胸锁乳突肌的动静脉支闭塞引起肌肉的纤维化。遗传学说:约1/5的患儿有家族史,且伴有其他部分的畸。产伤学说:斜颈多发于难产分娩的病例特别是臀位产约占3/4。
临床表现
婴儿出生后1月后 ,被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有梭形肿块,较硬不活动,至5个月后逐渐消退,胸锁乳突肌纤维性萎缩变短呈条索状。牵扯拉枕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面部健侧饱满,患侧变小眼睛不在一个正确水平线,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B超检查对比二侧胸锁乳突肌厚薄,质地,有助于鉴别是否肌性斜颈。
鉴别诊断
1.骨性斜颈:颈椎异常如寰枢椎半脱位,半椎体等X线继续检查可确诊,胸锁乳突肌不挛缩 。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婴儿期采用保守治疗,大多数疗效满意。1岁后,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采用手术治疗。一般认为3岁以上,面部畸形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保守治疗
适用人群:适用于出生后和不满半周岁的婴儿,应积极采用保守治疗,以促进血肿早期吸收,防止肌纤维挛缩。
1.手法按摩:可先在医院按摩,患者家长掌握手法操作要点后,自行在家按摩,既方便也易于坚持。方法是用手指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进行柔和的捻散捋顺,边揉捻边,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动作轻柔。轻度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可以逐渐得到舒展,头颈姿势恢复正常。
2.沙袋固定:让婴儿仰卧床上,脸向患侧,枕部向健侧,用沙袋(或米袋)固定,保持头在以上体位。
3.局部按摩: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肿块反复按摩,可活血、消肿、散结、解痉,促进肿块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4.牵拉:持续将头牵向健侧,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时把患儿平放于床上,父母用双手按住其头,将其下颌转向患侧肩部(即颈部包块处),转过去之后停顿1分钟左右,让肌肉处于拉长伸展状态,手法要轻柔,防止用暴力。
5.体位疗法:亲人或者保姆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
注意事项
(2)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在出生3个月以内开始治疗为好。当肿块消失后,应继续推拿,直至颈部活动正常为止。
(3)1岁后无效,可考虑手术矫正。
(4) 斜颈患儿,还应注意检查是否伴有其他先天畸形特别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去医院拍双侧髋关节X线加以确诊)。
(5)小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
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持续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头部旋转活动受限超过l2-l5月;
(3)超过1岁以上发现的肌性斜颈。或经保守治疗1年未改善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1)胸锁乳突肌松解术:5岁内可单纯行锁骨头和胸骨头切断松解术,大于六岁需加做乳突头松解;
术后治疗
2岁以下患者,术后可用颈托固定。大龄患者,可用颈胸石膏固定,将头偏向健侧,下颌转向患侧。固定4~6周后进行康复锻炼、理疗,以防再挛缩,保持最好状态。
总之,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保守疗法失败,应该及早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多在1岁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岁半。
疾病预后
手术预后良好,但最好在3岁前完成。
疾病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一篇 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