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胎粪性便秘

胎粪的成分包括肠分泌液、胆汁腺分泌液、各种消化酶及吞羊水中不被吸收的胎脂、角化上皮细胞、肠物质成的钙皂晶体、无机盐类,以及脂肪、盐酸、红素等衍生物。胎粪多在出生12小时初次排出,或延至12~24小时,很少24~48小时才始排便。如果新生儿因胎粪稠厚、积聚在乙状结肠直肠,出生48小时后尚未始排便,出现一过性低位肠梗阻症状,称胎粪性便秘或胎粪栓塞。多为非器质性病变,由于稠厚的......
目录

病因

多为非器质性病变,由于稠厚的胎粪秘结而成粪塞。也可发生于张力低下的早产儿,或母亲产前用过麻醉硫酸镁的新生儿,也可发生于患呼吸窘迫、损伤、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巨结肠等病的新生儿。

临床表现

胎粪排出时间延迟至12小时~48小时,逐渐表现不安、腹胀、拒奶及呕吐呕吐物可呈黄绿色或粪便状。壁可见肠型,并可触及粪块,肛查或生理盐水灌肠,即可使黏稠胎粪排出,上述现象随之缓解。

如发生于某些疾病中,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巨结肠、呼吸窘迫、损伤、血症等的新生儿,尚有原发病的表现。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非器质性病发,常规检查各项正常,如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应查钠钾氯、钙镁和pH值等。

2.其他助检查

部X线平可见小肠结肠。B超可见干结的粪栓。

诊断

据临床表现特点和生后48小时后尚未排便,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即缓解,并除外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

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不论锁部位的高低,患儿均无正常的胎粪排出,十二指肠空肠近段的高位锁于24小时出现呕吐,可不伴腹胀空肠远段及回肠的低位呕吐出现较晚,吐出物可带有粪汁,多伴有明显的腹胀部直立位平双球征提示存在上消化道梗阻,钡灌肠,盲肠在上部即可确诊。

2.先天性巨结肠

是新生儿低位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胎粪延迟排出、腹胀呕吐及喂养困难。X线部平表现为低位肠梗阻征象,直肠指检可觉出直肠括约痉挛和直肠部的空虚感,采用直肠黏膜吸活检的法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符率较高。

3.胎粪性肠梗阻

是由腺囊性纤维变所致,由于过分浓缩,黏稠的胎粪不能通过回肠末端而肠梗阻。本病在中国极为罕见,多见于低体重儿或早产儿,可有家族史。部平显示被胎粪充填而扩张的肠,但由于胎粪稠厚而罕见液平。钡肠结肠管腔细小为其特征性表现,可与胎粪延迟排出和巨结肠相区

并发症

并发一过性肠梗阻,出现呕吐腹胀、拒奶和烦躁等。

治疗

如胎粪不能顺利排出,可灌肠促其排便,一般用等渗温盐水,每次15~30毫升灌肠,亦可用甘油/氯化钠()每次5毫升轻轻注入肛门,保留数分钟,多即奏效。

预防

围生期母亲用麻醉硫酸镁应严格掌握适应量,生后尽早始母乳喂养,一般生后半小时喂母乳,防止脱水,加强新生儿各项护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同型胱氨酸尿症

下一篇 绿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