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舒尔曼病

早于80多年前由Scheuermann(1921)描述了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胸椎或胸段的僵硬型柱后凸(驼背)畸,称为舒尔曼(Scheuermann)病。此后1930年Schmorl,1931年Beadle,1937年Cloward和Bucy1939年Wretblad,1944年Mac Gowan,1954年Van Landingham及1961年Bradford和Garcia等均对本病从不同角......
目录

概述

对在骼成熟以前诊断的患儿大多可选用支具成功地进矫正。但本病因常被混淆为姿势性驼背而不能被及时发现,以致出现驼背起持续性痛后才被发现或确诊,从而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当畸严重,特是非手术疗法不能缓解疼痛时,则需要手术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Seheuermann病属于良性发展性疾病,真正有严重畸和临床症状者极少在青少年生长期,不治疗的Scheuermann病可发展为进结构性后凸畸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有外伤及过劳者。常见的痛和疲劳感在骼成熟后常会自然消失。如果最终后凸畸不超过75°,除了痛外,患者一般不会有长期的不适,且痛常为轻度,少有致残者。

治疗的Scheuermann病患者成年时常因其畸明显影响美观或慢性痛就医。个患者可因严重畸(超过100°)而出现神经症状;此外,未治疗的严重后凸畸可致功能障碍而起一系列问题。

Marray及其同事曾对67位Scheuermann病患者长期随访,平均达31.7年,结果发现:平均后凸仅71°,这些患者的工作强度相对为轻,但畸却较严重,疼痛也比那些畸较轻的患者更严重且更自己的外;但疼痛并未明显地限制其日常生活。

总的看来,本病确切的自然病史进展不明,成人畸严重者未治疗的后凸畸可呈进性发展。Travaglini和Conte对43位患者随访达25年,发现:成人中80%病变呈进性发展,虽然导致严重畸者并不多但成年期出现的疼痛常与柱退变性关节病有这是Scheuermann病未治的结果,且非手术治疗可能无效;后凸小于75°者少有这些表现。他们认为:椎Scheuermann病患病者只要避免高强度工作,成年期并不会有生活不便。然而,最近观察到的一组20多岁的患者,虽多年来一直避免高强度活动,但仍因椎间盘退变导致慢性下痛而致残。

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起青少年结构驼背的疾病,其人群发生率约0.4%左右本病多见于男性约占70%左右男女之比为2∶1;本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其遗传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

1.后凸畸 由于本病在青少年期始,以致出现胸或胸段后凸。家人常认为是由不良姿势所起,以致成为延误诊断和治疗的常见原因此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胸部疼痛,可因站立及激烈的体力活动而加重。生长停止后本病亦停止发展,疼痛大多会自动消失但当畸严重时,患者亦可同时出现部疼痛。

2.椎前凸 除胸段后凸畸外,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椎前凸,对胸段而言,头颈亦相对向前突出。椎过度前凸实际上是患者对胸椎严重后凸弯代偿之故。

3.其他症状

(1)神经症状:严重后凸畸脊髓受压,严重者甚至可有下肢轻瘫

(2)痛:当病变波及椎时,患者常有下痛,常见于男性运动员和山区人群,表明本病的发展与恶化是反复创伤和激烈运动的结果。

并发症

本病严重的后凸畸可致功能障碍,脊髓受压,严重者甚至可有下肢轻瘫

诊断

本病的诊断要依据:

1.病史 自幼年缓慢发病,以胸部不适及疼痛为

2.畸 要为,颈、段可向前隆凸。

3.影像所见 椎至少3个以上的楔形椎体,多可见Schmorl结

检查

Scheuermann病的X线影像诊断标准包括:

1.楔形椎体 椎体呈楔形外观,且病段椎后凸椎至少3个以上,相邻的楔形椎体成的角度一般应超过5°。

2.Schmorl结 此是本病的另一影像特征,椎终呈不规则或扁平状,椎间隙狭窄核可突入上下椎体软,且椎前后径增长。个患者影像改变仅限于椎,其上下椎体的变化甚为轻微;对此类病例应注意除外其他疾患。

3.颈、段前凸 除了站立侧位显示胸椎过度后凸畸外,尚可同时发现椎的过度前凸和颈椎前凸加剧等异常。

实际上,颈、椎的畸改变并非结构性,而是对胸椎后凸的代偿性改变,与维持椎体在矢状面上的平衡相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要包括以下容:

(1)随访观察、科普教育:对柱后凸小于50°的青少年需定期随访包括X线摄,直到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应予以相知识教育,使家长及患儿了解本病注意预防畸及配治疗。

(2)功能锻炼:要为单独的姿势训练,其对本病的矫正具有一定作用;姿势训练与支具治疗相结可以使柱柔韧,矫正椎过度前凸,增强柱的伸。对后凸小于75°者,此种措施具有肯定的效果。

(3)支具治疗:在发育成熟之前进支具治疗亦可得到满意的疗效,即使对后凸已近80°者亦多有效。由于胸椎型Scheuermann病患者椎大多位于胸6~8处,可选用具有三点支撑的Milkwaukee支具,因其具有动力性三点矫正功能,可以增加胸椎的伸展幅度使椎前凸变浅胸椎型Scheuermann病患者的椎大多在胸9或更低,可用改良的腋下胸--骶矫正器。在支具治疗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进姿势性伸展运动和的牵张运动支具治疗至少应坚持至骼成熟后2年。在支具治疗的最后一年,仅需晚上配戴支具即可。虽然支具治疗后患者的畸可得到明显矫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15%~30%的效果可能会丧失。

2.手术治疗

(1)后凸畸矫正术的生物力原则:即从生物力角度提出的治疗原则,要包括以下三点:

①延长柱前柱:以求恢复胸椎的生理度与椎高度。

②提供前柱支撑:与前者意义相同,且可同时使椎恢复正常的稳定

③缩短柱后柱:亦为恢复椎正常态的要措施之一。

(2)病例选择与术式:仅有为数甚少的Scheuermann病患者需手术治疗,要是在青少年期采用支具治疗无法控制畸发展的病例包括那些超过80°的后凸畸骼尚未发育成熟者。对成人后凸超过75°以上造成持久功能 障碍性疼痛经6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和明确提出要求改变外美观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Scheuermann病的手术治疗常包括后凸畸的矫正和柱融 术,后者需要通过器械前后路椎融术。

手术治疗后凸畸要是稳定、平衡柱而不致神经损害。为此,矫正畸恢复椎的长度是其重要的。此外,尚应注意需手术的柱畸是否并有结构柱侧凸,以及侧凸的部位。单纯后路器械固定融的成功率高,比前后路联手术的危险性要小,但其疗效欠佳,而前后路同时施术的疗效则较为理想。

①前路椎间盘切除和前纵韧带松解术:有利于柱前柱延长及前柱支撑。如果是在骼尚未成熟者前施术则可通过前韧带松解术来促进椎生长。对发育成熟者,可通过椎体间融或支撑物(多选用植块)植入。而缩短后柱则可通过后路沿畸长度安装柱压缩器械。后路柱融固定可以增加矫正的长期稳定性。

②单纯器械后路融术:效果不满意,因为此种式并不符矫正术的生物力原则,不仅矫正力度不够,且器械固定易失败假关节成率亦高。其失败原因是由于此种沿张力侧的后柱融固定使前柱不能分担负荷,以致易造成融部位弯、器械固定失败和假关节成,因此前已较少选用。

③复手术:对伴有侧凸者术式则较复杂应全面设计后可施术。

(3)术前检查和准备:

①术前X线摄检查:所有患者均应摄站立后前位、侧位以及以后凸椎为中的仰卧过伸侧位X线(照时后垫一长枕)。如果有侧凸存在,还应摄仰卧前后位。这些摄有助于决定椎前、后融段。对进展迅速的后凸畸或非典型疼痛特是夜间痛,应常规MRI检查,以排除椎管病变对有下痛的患者,需注意斜位有无椎滑。并酌情MRI检查以排除退性椎间盘病变起的疾患。

②全面的物理和神经系统检查:对所有拟手术治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由科医生或专门的科医生进全面的术前评价术中应密切监测他们的全身状态及生命体征

③备:在前后路联手术前,通常准备适量的自体及其他源,而后路手术所需的备量则相对为少

抗生素的应用:在术前30min始使用,一般用48h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先锋霉素或万古霉素

(4)手术式:大多数外科医生张同时行前后路手术,这样对纠正畸角度效果更好且住院时间缩短。而另外一些医生则从安全角度考虑而倾向于分期手术两期间隔7~10天这期间让患者活动,以改善功能。

(5)术中监护:前、后路手术中都应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脊髓功能。SEF监测应视为常规前路手术时,MEP刺激电极亦可置于融水平近端的两个相邻棘突。这些技术比皮下法监测更可靠,MEP的记录电极总是置于窝后路手术结束之前应唤醒试验,并观察双下肢功能状态

(6)其他准备:

①术中膝下充袜:此技术有助于静回充。如此可明显减少柱手术后栓栓塞的发生率。

②中通路:用于监测静压,这样可用控制性压麻醉来减少失

液过滤回输系统:如细胞回收器也可常规使用。

④双腔或Univent气管插管:前路手术中使用此项技术可使手术侧萎陷而有利于暴

⑤使用呼吸机:所有前路手术的患者术后均需使用1~2天以确保术后部膨胀完全。

(7)常用的术式:

①前路松解及融术:凡有前路融术适应者均需先前路手术。

A.体位:将患者置于左(或右)侧卧位,在隆突处用软枕充分垫好,并在支撑手胸廓之间放置腋垫以保护神经。有人张取右侧卧位,因为动脉横跨柱左侧,右侧位可避管。但对同时并侧凸者应从侧凸的凸面进;除非柱后凸严重而又需要前路支撑植者在此情况下,从凹面进支撑植较易。

B.切据椎间盘切除及融最近头侧的肋骨位置选择相应的切。首先要切除融部位最近段的肋骨,其前端分离至肋软关节在后端分离肋骨横突关节两指宽把肋骨切成段以用做椎间融的移植。沿着肋骨床切胸膜插入牵器。然后,沿椎体正中纵向切壁层胸膜如果管需结扎及分离,应尽可能从远离椎间孔的地切断结扎,以免影响脊髓供,尤其是在胸5~9分水岭区域,后侧的管不要解剖游离,椎间孔区域不能用电灼以免破坏脊髓动脉交通支。切记应保存所有的段性管。若需要暴至胸12以下则应

C.显施术椎:首先应分离深层胸组织包括切除相应的肋骨(通常是胸9~11)并沿肋骨床进入胸腔,直视下离肋骨附着处2~3cm处横断膈肌,置入胸腔扩张器,同时需切断膈肌下部,小心保护脏大神经升静及交感神经干。

D.切除椎间盘:首先使椎间盘充分暴,切除前部椎间盘,并在每椎间盘之间置入撑器,再彻底切除余下的椎间盘至后纵韧带并切除椎体上、下终

E.植:先对每个间隙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充再将肋骨小碎填入每个椎间隙或是另取长块植入椎,完成椎体间融术。

F.:放置胸腔流管及肋骨拢器,缝胸膜肋间,缝各组层、皮下组织及皮肤。

②后路手术:

A.体位: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用软垫保护髂嵴中部及外侧皮神经

B.切:取后正中切,暴棘突、椎及两侧横突,切除棘突并将其切碎用做植材料。据需手术的部位与范围,确定显的部位与范围。

C.后路器械置入的段选择:据术前站立后前位及侧位确定后凸畸器械置入及融的范围如果术前后前位X线发现并明显的结构性侧凸,则需超过后凸近或远端的范围。器械置入及融范围取决于侧凸及仰卧弯位X线

固定器械置入远端时,不但要包括测量的后凸远端终末椎,且要包括其下第一个前凸的椎体,此椎体刚好在后凸畸下端第一个前凸畸椎间盘下,如果融段达不到这一水平,则易发生融段以下出现后凸畸

决定要融段的另一法是从5骶1椎间盘的后缘画一条垂直线,即侧位垂直骶线。大多数类型的后凸畸的远端应在侧位垂直骶线之前,以免产生融固定交界处后凸但对于Scheuermann病后凸畸,作者发现侧位垂直骶线意义不大,要是因为患者处于负的矢状面平衡,对于正常矢状面平衡的患者,这种法较好,可作为融术下端终末椎的指示线。

如上讨论,在胸椎型后凸畸,手术包括后凸远端椎第一个前凸椎间盘及近端终末椎(胸1或胸2)不会导致任何融固定交界处后凸,前提是畸没有被过度纠正(>50%)。在胸、椎型患者,融术要包括第一个前凸段以及已测量的Cobb角的上、下终末段,以免产生融固定交界处后凸。

D.后路器械置物:可用于后路融术的置物有多种临床上多用的是Harrington棒,每有6或7个钩,用于纠正后凸畸。其次是Luque器械,亦可获得更好的平衡及矢状线,并可通过椎下钢线进更好的固定,且术后也勿需制动。此外,后路多段钩系统如C-D、TSRH和Isola等亦可用于Scheuermann病后凸畸的治疗

E.柱后凸的整复:常用的法是:a.插入椎爪钩:在后凸椎以上双侧各挂3个椎弓爪钩,之后再在下插入各3套椎弓爪钩。b.复位:即通过近段的棒钩连接和固定,并向远端被压棒器压向下段椎。注意棒下段的预弯度,但便于远端钩插入。c.加强固定:即对远近两端用横向联结器连接固定棒。

(8)术后处理:

①早期活动:所有的患者于术后第2天或第3天始坐立和走一般勿需使用支具,除非是老年患者,可使用伸展支具直至融始坚固,一般为3~6个月。

②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术后及早走,并逐渐增加时间带支具的患者,6个月后允许轻度的耗氧运动1年后才可全量运动。而不带支具的患者3个月时可始轻度耗氧运动,如重器和骑车6个月时可进大部分运动。所有的患者3个月始等张和等长肉锻炼

(9)手术并发症:

①一般并发症:指常见的部并发症(部感染和不张)、肠道并发症(麻痹)、泌尿道并发症(膀胱炎)、栓栓塞和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②Scheuermann病矫术并发症:视手术式不同而出现各种固定器械所特有的并发症,亦需不同情况分处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食管重复畸形

下一篇 绿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