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望子
物种起源
形态特征
酸豆
(Tamarindus indica Linn):酸角又称酸豆、罗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甜目坎、通血图,为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该属仅含酸角1种,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酸角,常绿乔木,高6~25m,胸径可达1.6m。树皮暗灰色,成片状开裂。小枝具短绒毛;皮多孔,褐色。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对生。圆锥花序顶生或总状花序腋生;木有硬心脏,暗红色,圆形嫩黄色。
花朵
两性花,花萼筒状螺形,先端4裂;花瓣5,上面3片发达,黄色有紫红色条纹,下面3片退化成鳞片状,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其余的3~5枚退化成刺毛状;雌蕊子房有柄。荚果肥厚长直或微弯,圆筒形,长7~20cm、宽2~3cm,外果皮褐色,薄而脆,硬壳质;中果皮厚,肉质,可食;果熟时红棕色,味酸;故名“酸角”。种子黄褐色,3~10粒,近长方形,深红色光亮,包藏于厚黏质状的中果皮内。花期5~6月,果期8~12月。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长5—12厘米、宽1.5厘米荚果。一般一个荚果里有2—6颗果实。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针形;花冠黄色有紫红色条纹,上面3枚花瓣发达,下面2枚退化成鳞片状;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有3-5刺毛状退化雄蕊;子房有柄,胚珠多数。
酸豆树
常绿乔木,高6-25m。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短而粗壮;小叶14-40,叶片长圆形,长1-2.4cm,宽4-9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胚珠多数。荚果肥厚肉质,圆筒形,直或微弯,灰褐色,长3-6cm,宽约2cm,果实熟时红棕色,味酸。种子3-10颗,近长方形,红褐色,有光泽。花期2-8月,果期8-12月至翌年4月。酸角常绿乔木,高6-20m。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短而粗壮;小叶14-40,叶片长圆形,长1-2.4cm,宽4-9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
酸豆果
荚果肥厚肉质,圆筒形,直或微弯,灰褐色,长3-6cm,宽约2cm,果实熟时红棕色,味酸。种子3-10颗,近长方形,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7-12月至翌年5月。果肉味酸甜,可生食或熟食,或作蜜饯或制成各种调味酱及泡菜;果汁加糖水是很好的清凉饮料;种仁榨取的油可供食用。果实入药,为清凉缓下剂,有驱风和抗坏血病之功效。此外,叶、花、果实均含有一种酸性物质,与其他含有染料的花混合,可作染料。
性状鉴别
果实长圆形,长3-6cm,直径约2cm。表面深褐色,果皮较厚,质坚硬,内含种子3-10枚。 种子条圆形或近圆形,表面红褐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味酸。
酸豆树可以长到20米高,在没有干季的地区可以保持四季常绿。酸豆木有硬质的黑红色的心材和软质黄色的白色的边材。酸豆的叶子是偶数羽状复叶,包括10-40个小叶。酸豆的花是总状花序,呈黄橙色。果实是褐色的豆角似的荚果,其中有软的果肉和许多硬皮的种子。划破种皮有助于萌发。
生长习性
酸豆最适宜在温度高、日照长、气候干燥、干湿季节分明的地区生长。
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需要在日平均温10℃以上,年积温7500℃左右,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和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严,在质地疏松、较肥沃的南亚热带红壤、砖红壤和冲积沙质土壤均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粘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长发育较差。
生命力强,四季常绿,树型优美,是较好的防风林防沙林,利用价值大。
个性:坚韧、从容、挺拔、俊秀。
分布范围
酸角原产热带非洲,后经苏丹引入印度繁衍栽植,生长非常适宜,以致人们误认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长的植物。后来酸角由亚洲南部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国家和欧洲等地。
公元前4世纪酸角曾一度风靡古埃及和希腊。在世界上所有的热带果树中,酸角分布最为广泛,除南极洲外,其它各大洲均有分布。
亚州分布情况
亚洲是世界酸角的主要出产区。印度、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主要生长于热量条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旱坡地。
其中印度、菲律宾、泰国有成片果园,且产量都十分可观,仅印度年产果荚达27.5万吨,菲律宾每年出口价值8万美元的酸角,泰国著名的甜酸角和酸酸角每年也大量出口创汇。
美洲分布情况
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于拉美许多国家及美国的干热地区,墨西哥栽培面积在本洲最大,达4443公顷。美国主要分布于夏威夷、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南段、墨西哥湾沿岸和佛罗里达州,有著名的迈尼勒甜酸角。在危地马拉,集中分布于墨塔瓜干热峡谷,且这里还生长有大片的野生酸角树。
非洲分布情况
在非洲,酸角主要分布于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莱索托、肯尼亚、尼日利亚、喀麦隆、苏丹等国家的低海拔荒坡旱地和沙漠。南非、埃塞俄比亚数量相对较多。
欧洲分布情况
在欧洲,酸角主要分布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一些家庭也喜欢种植酸角来美化庭院。
大洋洲分布情况
中国分布情况
酸角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的南部及海南、台湾,海拔不越过1400米的旱坡荒地、干热河谷、庭院四旁和滨海。绝大部分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面积估算不到830公顷。长期以来,由于热区龙眼、荔枝、芒果、菠萝、咖啡、橡胶、椰子等经济作物与酸角的比较利益差距大,因而酸角果树的保护与发展被人们忽视。特别是受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大量老酸角树遭到砍伐,资源毁坏严重。
酸角在云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怒江、元江干热河谷及西双版纳一带,海拔50—1350米的热量好的地方,自然生长有版纳甜型和普通酸型两个类型。
其中川滇两省境内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是我国酸角的主要产区,年产酸角100吨,单产、品质、风味都优于省内其它地区。
20世纪70年代中期,酸角曾在广州交易会上引起国外客商注意和询购,可惜当时限于条件未能及时开拓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酸角的更进一步认识和开发,酸角已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酸豆原产于非洲,现各热带地均有栽培。酸角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的南部及海南、台湾也有分布。在海南,其主要分布在南部如三亚、陵水、乐东以及昌江和儋州交界地带(即珠碧江两岸)等地分布较多,北部、中部相对较少,云南被称为“酸角之乡”。
世界酸角的主要出产区是亚洲,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主要生长于热量条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旱坡地。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于拉美许多国家及美国的干热地区。
繁殖栽培
栽培方法
采种
采下成熟荚果,去其果肉取出种子,洗净后稍晒干,然后播种或贮藏。种子干时坚硬,颇耐贮藏,纯度高,每公斤约有1500~1700粒,发芽率95%左右。
造林
2~3月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天左右开始发芽,20天以后芽基本出齐。幼苗出土后最初几天生长迅速,1个月后平均高可达15~20厘米,根深达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这期间幼苗宜稍加荫蔽。5~6个月后苗高达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较好,春季换叶时也可定植。还可在雨季开始后进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种子,出芽率高达95%,1个月后小苗高5~13厘米,但后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长慢。由于牲畜喜欢吃它的叶子,造林后要加强管理。
育苗
由于酸豆实生苗繁殖的后代变异性不大,能保留母株的优良特性,因此在育苗时应选择品质好、结果多的优良母株采集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果肉,取出种子,洗净、晾干保存。待秋季或春季时播种(穴播、条播均可)在预先准备好的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苗床上,然后覆盖2~3厘米沙或细土,再盖上松针或禾草。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光照强时还要遮荫。在种子萌发幼苗长至高6厘米时,移人育苗袋内或继续留在苗床中生长。播种前若事先用25~30℃的温水浸泡种子5~6小时,更有助于萌发。
移栽
移栽最好选在春季发芽前开始进行,移栽时要施足基肥,特别是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窝穴要挖大些深些,并施足有机肥,将有利于促进根系的迅速扩展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管理
移栽成活后,要注意加强管理,施一些氮肥和有机肥,以促进植株生长。
酸豆耐高温,喜光照,光照充足时,结果多、品质好;相反,过荫则结果少、品质差。因此,每年都要对植株的陡长枝、枯死枝、密集枝条进行修剪、整形,保证枝叶的通风透光,促进萌发新枝,避免出现大小年,以利稳产、高产和提高品质。修剪应在春末采果之后,春芽萌发之前进行。
预先断根技术
采用 “预先断根”法可有效提高成龄酸豆的移植成活率 通过预先截断侧根, 保留主根, 利用根系的再生能力, 在酸豆侧根伤口形成愈伤组织,进而产生大量的吸收根, 而保留的主根在侧根截断后仍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有利于新根的发生。因此, 经过 5-6 个月的养根, 在移植时已经具有较多的吸收根, 移植后能保持较强的吸收能力, 有利于尽快建立新的水分平衡, 从而有效提高移植成活率。
嫁接技术
嫁接时期和方法 印度学者Awasthi O P等在巴斯达半湿润气候地区,酸角嫁接的最佳时间是3—4月,嫁接成活率76.16%~82.15%;Grjazevva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温度和相对湿度对酸角接穗发芽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较显著。罗望子自身含有较多的生物碱,在华南地区气候较为温和,罗望子芽又具有早熟性,因此一年四季均可嫁接;但由于夏季高温、秋旱,因此,在春季(3—4月)嫁接成活率较高,建议在华南地区最好在春季进行嫁接。在嫁接方法方面,印度、泰国、苏丹等国家已研究和总结的补片芽接法、嫩枝接法、切接法等嫁接方法,我国李建增等采用劈接法,嫁接成活率达到85%以上。罗望子芽接成活率很低,可能由于罗望子生物碱含量较高,皮层薄、芽体小,削芽及剥皮均不易,因此,嫁接成活率较低。劈接方法嫁接成活率也不理想,而以切接法为好。
加强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加强保湿。在华南地区秋季育苗由于干旱燥热,嫁接后接穗裸露,如不采取保湿措施,接穗在一周内几乎全部干枯死亡。用切接法和劈接法,前期基本都能成活,但接穗长到2~3 cm时逐渐枯死,因此接后加强保湿,对嫁接成活至关重要。接穗保湿措施为:一是在嫁接圃内要搭遮阳网,避免阳光暴晒;二是在接穗及整个接口部位用宽3 cm的薄膜带紧紧缠绕包裹,封闭保湿;三是接后及时灌水。及时除萌。罗望子萌蘖较多,不定期发生,一般10~15天除萌一次,否则会影响接穗萌芽和生长。一般在嫁接后15~20天内,接穗开始萌芽,刚萌芽时不能过早解膜。当芽体膨大,长度伸至约2.5 cm,薄膜束缚萌芽生长较严重时,应及时剔破薄膜,使接穗能够良好生长。等抽生新梢半木质化时,解膜除绑。新梢长到10 cm以上时,浇稀薄粪水2~3次促发新梢,嫁接后保持土壤湿润,2个月后每月喷施0.2%磷酸二氢钾2次,并及时清除杂草,至7月中上旬,新梢长20~25 cm时,即可出圃定植。可能由于新引种,罗望子苗圃内基本无病虫害。
基地建设
在新平县漠沙镇曼线村牛独山上,30000棵酸角王后代将扎根此地,4座曾经荒凉的小山披上了新绿,3000多亩酸角小树构筑了云南最大的连片酸角林区。
云南猫哆哩酸角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就是云南目前最大的连片酸角林,30000棵酸角树,4座小山,3000多亩的面积,而且全是元谋酸角王的后代。
2013年2月9日,猫哆哩集团与新平县政府正式签订了合同,选种育苗、坡改地、建水池、修路等工作全面拉开。从签订合同不久开始,原来渺无人烟的山顶上开始热闹起来,7台挖机的轰鸣声、上百村民的欢笑声在牛独山上汇集成一股洪流,让曾经已经被遗忘的小山变得热闹,曾经的荒凉之地一天一个样渐渐地披上绿装。
角的人知道,一方面酸角全身是宝,其果、叶、树干都有着极高的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在医药、化工、食品等方面用途广泛,另一方面酸角树生长周期缓慢,挂果所需时间较长,经济效益显现慢,所以在国内,酸角多为“四旁”零星栽种,管理粗放,集中表现为品质差、产量低,一些优良种质渐趋枯竭灭绝。
正因为这样,在有人认为新平3000亩酸角基地是猫 熟悉酸哆哩原料战略布局的一部分的同时,猫哆哩的掌舵人宋字波却有着另一番解读:“酸角树不仅仅是经济林,还是生态林,酸角树根系庞大、树形优美、枝繁叶茂,是防止水土流失较好的树种,同时也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较好的观赏性植物。新平酸角基地的建设,符合国家‘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发展战略,同时也符合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培育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猫哆哩的新平基地今后可以为公司提供酸角食品原料,而在应用‘畜、沼、果、粮、草’循环经济的原理后,通过套种牧草、西番莲、玫瑰茄等,养殖生态牛羊,更是起到了改善山地生态循环的效应。
所以,新平的3000亩酸角基地,不是简单的原料基地,更是带头改善治理红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示范基地。我们期盼在这一示范效应下,让红河流域在成为酸角王国的同时,还能成为酸角林天然保护水土流失的典范区,最后能够让酸角这一生命之树、效益之树造福云南人民。”
病虫防治
烟煤病
酸豆病害主要有烟煤病、白粉病。烟煤病多在6-9月雨季发生,主要靠风雨、蚜虫和蚧类传播,发病初期用灭菌灵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白粉病多在9月上旬秋梢抽生时发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虫害主要有金龟子、天牛、蓝绿象虫和黄蚂蚁等,用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每年结合冬季清理园地,喷洒农药,减少越冬虫源。
种类介绍
云南产酸角从口感上可分为酸角(果形马蹄形)、中甜角(果形似泥鳅状,又称泥鳅酸角)和甜角(主要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腊,思茅地区的思茅.玉溪地区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3类,其中,甜角很受食用者喜爱。
主要价值
研究价值
新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
酸角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其在医药、化工、食品和饮料等方面用途广泛, 在国内外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加大市场调查预测, 加强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当前, 第 3 代功能食品开发, 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 膳食纤维作为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被誉为人类的第 7 大营养素, 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植物种类较少, 且产量低, 价格昂贵, 但酸角种子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木聚葡糖, 是一种理想的膳食纤维来源, 今后应将系统研究这一新来源的膳食纤维的生物学活性。酸角果肉具有较多的药理活性作用, 在今后的药理研究中, 应加强酸角药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和作用机理研究, 以便为新药或新药模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在国内, 酸角多于 四旁 零星栽种, 栽培管理粗放, 集中表现为品种少, 良莠不齐, 品质差, 产量低, 病虫害危害较严重, 导致一些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已趋枯竭灭绝。另外,我国现有酸角品种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印度、苏丹、泰国等国家在酸角生产上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主要有东印度种( T. occidentalis) 、西印度种( T .indica) , Manila Sweet, Ziton, Bargeton, Zichupoton 等,这些品种具有质优、丰产、早果、矮化等优良特性,已在国外广泛栽培。加强酸角种质资源的发掘、收集与评价, 重视开展酸角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新技术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保持酸角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丰富性, 对已有酸角种质资源要做好保存,并不断引进国外生产上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 以补充新的育种资源。酸角种质资源是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 亦能满足不同育种方向的需要。因此开展酸角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和保存很有必要。
环境对酸豆水分的影响
罗望子适应干热环境生长,但生长受到一定抑制。其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于体内水分的合理变化和脯氨酸的保护作用。当降雨量很少时(1~4)月份,特别是2~3月份达到最小时导致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下降到最小(3~4)。持续到4~5月份罗望子树叶组织含水量降低,组织内束缚水含量极大增加,自由水含量极大降低,这时原生质粘性加大,使代谢变弱,有利于植物抵抗逆境,而此时植物缺水倍数明显上升。体内脯氨酸上升3~5倍。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大量积累被认为是一种保护反应,有助于细胞持水,防止脱水作用,能够调节渗透压,稳定生物大分子建构,降低细胞酸性,提供合成蛋白质的硫源和氮源,解除毒素,提供代谢能源。这样罗望子在其它抗旱保墒措施配合下顺利度过旱季。在雨养条件下存活、生长。但是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为了使罗望子高产、优质必须采取补灌措施。根据本文缺水参数初步分析,补灌时间应早于植物最缺水时间,大致为1~2月第一次补灌时间,即补灌关键期应在土壤干旱前进行,以保证罗望子不致于因土壤干旱而导致植物组织严重缺水而停止生长代谢,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观赏价值
酸豆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经济价值
材质重而坚硬,纹理细致,用于建筑,制造农具、车辆和高级家具。叶、花、果实均含有一种酸性物质,与其他含有染料的花混合,可作染料。 若对幼树施以园艺盆景技术,又不失为一种上好的盆景制作材料。
在卷烟方面的应用:酸豆浸膏作为烟用香精的原料,主要用于底料,能谐调烟香,增加甜香、木香,圆和烟气,可除去烟叶中的辣味及杂气和生津味,改善口感,缓和吸味,抑制刺激,有效地使余味更舒适、烟草香气纯正。酸豆多糖是生产再生烟丝(重组烟丝、膨胀烟丝)良好的黏合剂,其具有好的耐热、耐盐、耐酸性,不仅能起到很好的黏合作用,还能提高其耐水性,且再造烟叶燃烧后无异味,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由酸豆果实开发的产品还有:酸豆胚乳粉(种仁粉)、酒石酸(TA)、果胶、酸豆多糖等。酸豆多糖是一种中性多糖,具有胶粘、增稠、稳定、凝胶、分散、乳化、保水、成膜等作用,在日本普遍用作食品添加剂。种仁粉(TKP)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原料,在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建材工业、药物工业、化妆工业均有重要的作用。TKP在纺织业上主要用来代替淀粉作为棉织品的上浆剂;在造纸行业上用来代替淀粉与半乳甘露聚糖的替代品,作为湿端添加剂;在药物工业上作为药物胶囊的壁材控制药物的释放。在建筑行业,作为一种黏结剂和稳定剂,使沙、土、泥、氢氧化钙和水粘结成砖瓦。使锯木屑粘合成胶合板,它也广泛地用作尿酚醛树脂的展延剂,含有硼酸的酸豆胶糊状可用作纸、玻璃和金属的黏结剂。
食用价值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 酸豆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239 千卡 |
酸豆
果肉味酸甜,可生食或熟食,或作蜜饯或制成各种调味酱及泡菜;果汁加糖水是很好的清凉饮料;种仁榨取的油可供食用。果肉味酸甜,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蚁酸、柠檬酸等成分,开胃助消化,可生食或熟用,或制作成各种调味酱、果酱等;果汁加糖水是很好的清凉饮料;种仁榨取的油可供食用。
酸豆果肉在食品领域主要用来做调味品、饮料、果酱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常见酸豆调味品,而在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酸豆饮料和酸豆混合饮料非常盛行,以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研究酸豆。国际市场出售的有中美洲酸豆ADE汽水,印度酸豆饮料,南美洲酸豆与番木瓜、番石榴、香蕉等的混配饮料,泰国威士忌酸豆调配酒,中国昆明酸豆汁、果露等。每逢炎夏,西双版纳当地居民都喜欢选用成熟的酸豆,加红糖煮水后制成清凉饮料饮用,酸甜鲜美,祛暑解热;或将酸豆汁放在消闲食品米凉粉、米干、米线中做调味料,酸辣开胃,诱人食欲。同时,酸豆果肉又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其中含钙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
果肉
果荚和果肉约各占重量的1/2,除生食外,可制饮料、浓缩果汁或果酱、面包和糕点;调味品,
木材
淡紫褐色,坚硬,闭合纹理,强度大,磨光性能好,系上等旋木工艺材,可做精美装饰用材、家具材等。
花朵
花量大,花期长,4~8月均不断开花,是较好的蜜源植物,其花蜜略带酸味,口感好,同时,花也可用来作西餐沙拉。
绿化
酸角树形优美,枝叶常绿,是一种理想的路旁行道树或公园、庭院作遮阳的观赏乔木,若对幼树施以园艺盆景技术,又不失为一种上好盆景的制作材料。
外壳
通过测定其 α-葡萄糖苷酶以及猪胰液 α-淀粉酶(PPA)的抑制活性,并结合现代分离技术,纯化以及鉴定方法,确定了罗望子壳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以及完成了相关主要活性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确定了罗望子壳中降血糖活性较好的部分为正丁醇部分;其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品阿卡波糖接近。 确定了罗望子壳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他们分别为槲皮素(A)、山萘酚(B)、桑黄素(C)、芹菜素(D),柚皮素(E)、木犀草素(F)、杨梅酮(M)。
进一步测定了7 个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以及猪胰液 α-淀粉酶(PPA)抑制活性,我们证实了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对 α-葡萄糖苷酶和猪胰液 α-淀粉酶(PPA)抑制效果显著。
罗望子壳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提取物食用安全性高,降血糖活性高,有望作为新资源食品来开发。
酸角种皮约占种子的 28 .6% , 其主要成分是粗纤维 占 21. 6% , 灰 分 7. 4% , 单 宁 20 .0% ~24.0% 。据报道, 酸角种子的外皮含大量单宁, 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 煎剂用以治脓疡; 种子粉制成膏, 食用可退 热, 配加 枯茗可治慢性腹泻 和痢疾。国外一些学者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 得到的酸角种皮抽提物在猪油与植物油中表现了很强的抗氧化性, 是一种安全、纯天然和低成本的抗氧化剂, 可广泛用于食品、食用油和肉类的加工上。酸角种皮用热水或热碱处理, 去掉苦味的黄酮类化合物, 再用碱、酒精提取, 能得到一种很好的棕色无毒的食品添加色素。国内学者张敬熔等研究了酸角种皮色素提取的工艺流程和色素产品, 所制备的酸角种皮色素呈红棕色, 具金属光泽, 不吸潮, 配成水溶液, 长期受阳光作用, 颜色不但不减退, 反而有加深的趋势, 着色效果好, 这些研究结果为酸角种皮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酸豆可以生吃,嫩的连皮带肉整个都可以吃,不过如果是老的,里头的籽咬到会很苦哦。要拿来蘸辣椒盐,或腌制着吃味道会更好,还可以做成酸豆酱来吃,口味香甜浓郁。
酸豆果肉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蚁酸、柠檬酸等成分,在食品领域主要用来做调味品、饮料、果酱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国际市场已经出售的有中美洲酸豆ADE汽水、印度酸豆饮料、南美洲酸豆与番木瓜、番石榴、香蕉等的混配饮料、泰国威士忌酸豆调配酒、中国昆明酸豆汁、果露等。
每逢炎夏,西双版纳当地居民都喜欢选用成熟的酸豆,加红糖煮水后制成清凉饮料饮用,酸甜鲜美,祛暑解热,或将酸豆汁放在消闲食品米凉粉、米干、米线中做调味料,酸辣开胃,诱人食欲。
酸豆果肉又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其中含钙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所以,在医药方面酸豆也被人们广为运用。
酸豆树叶的吃法
一是将叶子舂细后凉拌,方法是先将嫩叶煮熟,捞出漂泡干净,除去酸味(叶子是酸的),用手挤掉水,放进盐碓里舂细成泥状,再把小头葱(本地葱,个头小而香)放进去一道再舂,取出盛在碗里,再以薄荷、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上桌,如果能再有几条干黄鳝放进去一齐舂,那味道更不用说了,“香、甜、酸、辣”各味俱全。
二是炒吃。将嫩叶子煮好,取出掏洗,除去酸味,放进锅里翻炒几分钟,再加入已切好的葱姜继续翻炒,最后加入薄荷、盐、味精即可。也可与煮熟切片或捣烂的洋芋一同炒,味道酸酸甜甜,很好吃。
三是做酸菜鱼。如白鱼、鲤鱼、红尾巴鱼等等煮到半熟,再放进新鲜嫩叶子同煮到鱼熟,然后再放入薄荷、葱段、盐、味精等即可。这道菜汤酸甜,鱼肉鲜,大人小孩都爱吃。
酸角的果实成熟后,剥开皮壳,挑出果核,取果肉与白糖相拌,做成果酱,存于器皿中,几个小时后即可食用。其味酸带甜,可做下饭菜。取未成熟的嫩酸角舂细,加入葱、姜、蒜及盐、味精等相拌下饭吃,其味酸甜,口感细嫩滑润。
原料:食用玫瑰50克,红砂糖100克,酸角100克,蜂蜜25克,柠檬酸0.2克。
做法:首先制备玫瑰水,精选食用玫瑰花,摘取花瓣,将玫瑰和红砂糖按2:1的比例搓揉,直到红糖与花瓣融为一体,成为色泽艳紫的团块。将揉搓好的玫瑰糖装瓶、封口,置于避光通风处自然酿化100天,成熟后即成玫瑰糖。将玫瑰糖取出,按照玫瑰糖和水为1:5的比例添加冷开水,置于50℃恒温的水中搅拌20分钟。过滤,取其滤液,即为玫瑰萃取液。
然后再制备酸角水,精选成熟酸角,手工除去荚壳,加入12倍的冷开水,采用50℃的水恒温浸泡6小时,用打浆机打浆5分钟,得酸角果肉浆。由于酸角中含有大量的酒石酸,而酒石酸盐常带有一种刺激性的涩味。因此,采用温水浸提果肉浆,可有效地减少酒石酸盐的溶出,防止风味的散失,同时可保持果汁橙黄色的色质。选取一定的料液比,在适当的温度下将打浆后的果肉浸提一段时间后过滤,取其滤液,即得到酸角汁。
将玫瑰水、酸角水、蜂蜜和柠檬酸复合配制既得酸角玫瑰花复合饮料。
酸角玫瑰花汁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简单,既有玫瑰花的芬芳馥郁,又有酸角的天然香味,,香气浓郁,色泽明艳,澄清透明,营养丰富。
开发现状
果用
酸角果实为荚果,果肉味酸甜,可生食。其鲜果或干果果肉中还原糖含量33. 33%~47.05%,其中70%为葡萄糖, 30%为果糖,这在水果中很少见,高于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柑桔(4.09%~7.83% )等水果。有机酸含量13.86%~24.28%,主要为酒石酸,远较柠檬(5. 84%~6. 98% )、梅(1. 32%~2. 08% )的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3.19%~6.79%,氨基酸含量高达5.79%,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0.43%。富含Ca、P、Fe等多种矿物质元素,维生素中胡萝卜素含量0.0105~0.0125mg/g,Vc含量0.1014~0.1046mg/g(接近梨0.4~1.3 mg/g和苹果0.5~0.8 mg/g)。由于酸角果肉的营养成分全面,口感鲜美,是大多数水果无法媲美的,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印度、苏丹、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酸角主产国,被当地居民用作水果,仅印度每年就生产酸角果实40余万吨。
医用
酸角果肉性凉, 是一味常用中药, 主要以果实入药, 其树皮、叶、花序亦可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等功效, 在我国古代传统医学上就有记载并应用。有文献报道, 食用酸角后, 对肾结石和泌尿系统结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人体内氟化物的排泄也有一定的作用。酸角果肉乙醇或乙醚的提取物中含有抗菌成分, 印度和苏丹开发的酸角保健饮料已被证明有很好的治感冒、消炎等作用。此外, 酸角果肉在热带国家作为治疗胆汁混乱, 黄疸病及粘膜炎患者的特殊利尿剂。酸角种皮含大量鞣质, 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 煎剂用以治脓疡。种子粉制成膏, 食用可退热, 配加枯茗可治慢性腹泻和痢疾。
叶花烘干煮制后可作治关节肿大、扭伤和烫伤的泥敷剂。树皮被认为是有效的收敛剂、增补剂和解热剂, 可治慢性胃炎、腹泻。根的浸汁可治愈肺病并作为治麻风病的主要配料, 根和叶含有黄酮类活性物质, 对抗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缺血有良好的疗效。叶片煎剂加糖对医治咳嗽、发烧有很好的效果, 嫩叶热汁与花的敷剂可治疗结膜炎。由于酸角在医药上的疗效, 英国、美国和德国相继将其载入药典, 并大量向印度、苏丹、泰国等国家进口去壳酸角用于医药行业。张家华等按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对酸角果肉进行了一、二阶段毒性试验, 认为酸角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不会造成远期的遗传危害。酸角果肉药理作用的研究表明, 其具有抑菌、降血糖、抗突变和抗致癌物的作用, 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取罗望子多糖
罗望子多糖简称TSP(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其又名罗望子胶,是从酸角种仁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多糖物质,多糖的分子主链为B-D-1,4-连接的葡萄糖、侧链是±-D-1,6连接的木糖和B-D-1,2-连接的半乳糖,这3种单糖经糖苷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罗望子多糖的研究是国内外酸角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与最深入的部分,并且许多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罗望子多糖可作食品添加剂、胶粘剂和增稠剂等,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首先工业化生产罗望子多糖并以商品出售用作食品添加剂,日本不是酸角的主产国,但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生产出一系列的罗望子多糖产品,并在其国内应用广泛。
提取抗氧化物质
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抗氧化物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学者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CDE)方法,从酸角种皮中提取和分离出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表儿茶素等化合物,所提取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稳定性高和耐盐性强,在猪油与植物油中表现了很强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安全、低成本的天然抗氧化剂,可广泛用于食品、食用油和肉类的加工。
用作色素
酸角种皮用热水或热碱处理,去掉苦味的黄酮类化合物,再用碱、酒精提取,能得到一种很好的棕色无毒的食品添加色素。国内学者张敬熔等研究了酸角种皮色素提取的工艺流程和色素产品,所制备的酸角种皮色素呈红棕色,具有金属光泽,不吸潮,配成水溶液,长期受阳光作用,颜色不但不减退,反而有加深的趋势,着色效果好,这些研究结果为酸角种皮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用于加工饮料或功能食品
酸角果实可用于加工多种风味饮料,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酸角果汁和保健饮料的工艺流程,并已投入生产。在印度、苏丹、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酸角主产国,随处可见用酸角果肉开发加工的饮料或食品,如酸角浓缩汁、酸角果肉粉、酸角蜂蜜茶、酸角茶、调味品、蜜饯、果脯、咖喱粉、果酱、果冻等产品。
药用价值
果实入药,为清凉缓下剂,有驱风和抗坏血病之功效。食用酸豆还可减缓酒精、曼陀罗中毒。在医药方面酸豆也被人们广为运用。如常食用酸豆可治腹泻、气胀、麻风病、麻痹、瘫痪,防治坏血病、胆汁过多,可杀死人体寄生虫,减缓酒精、曼陀罗中毒。直接口含酸豆则可生津祛暑,清热解毒,消除咽喉疼痛,帮助消化,洁齿固齿。如与食盐拌用可作为去风湿病搽剂。鉴于酸豆的医药用途,英国、美国和一些大型制药商号均已将其列入药典,并大量向印度、埃及、大安的列斯群岛、墨西哥、泰国、小安的列斯群岛等国家和地区进口酸豆,仅美国每年就要进口90吨用于医药行业。
物种保护
植物文化
孙中山手植酸角树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的围墙内东南角。酸角树高12米,胸围270厘米,冠幅15米。伟人与奇树,寓意深长。1883年,年仅18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读书归来,带回了这株酸豆树的种子,并亲手将其种在自家的门前。1931年被台风刮倒,折其枝千,拔其须根,但主根吃地三尺,酸豆树再焕生饥。主干数米处,陡然昂起,断枝生新芽,撑起一片绿荫,犹如一条巨龙枕地而卧。郭沫若先生1961年3月参观故居时曾赋诗一首:“酸豆一株起卧龙,当年榕树已成空。阶前古井苔犹活,村外木棉花正红……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
三亚181年酸豆树王
在三亚,一株古酸豆王,长得枝繁叶茂,园林工人在给古树浇水。林业局2013年1月给该树挂上了“古树名木保护标牌”,此树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已有181年历史。
区分讨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