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CM1神经苷脂贮积症(CM1 gangliosidosis)是由β-半乳糖苷酶缺乏而起的一种遗传性溶酶体疾病,其遗传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征为进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及类似黏多糖贮积症Ⅰ型骼异常。 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体各组织中明显缺乏是本病的病因组织和生物化研究明,CM1神经苷脂贮积症是由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体各组织中明显缺乏是本病的病因

病机

组织和生物化研究明,CM1神经苷脂贮积症是由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体各组织中明显缺乏而起,可分为Ⅰ、Ⅱ、Ⅲ、Ⅳ型,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以Ⅰ型和Ⅱ型为。Ⅰ型患儿β-半乳糖苷酶显著缺乏。该酶活性降低时,CM1神经苷脂即沉积于体器官中,特灰质。此外,该酶还参与某些酸性黏多糖的降解,故也可有部分降解的酸性黏多糖沉积于组织细胞,其中以细胞最明显。体沉积的神经苷脂可能来自各种细胞的细胞膜,因为该种结构中有大量神经苷脂存在。Ⅱ型CM1神经苷脂贮积症虽然也是β-半乳糖苷酶缺乏,但其pH活性线和同工酶类型与Ⅰ型有所不同。

病理:在显微镜下,Ⅰ型的病理改变是所有器官组织细胞都有球样空,以网状皮系统细胞和神经最明显。细胞质包涵体组织染色显示溶酶体有糖脂沉积,神经沉积的物质为强嗜苏丹性及PAS弱阳性,而质细胞和脏细胞的组织染色要显示为多糖的特征。在实质细胞、库普弗细胞、小球细胞、小管上皮细胞、组织细胞、造组织的网织红细胞、细胞、上皮细胞、和肠道的结缔组织细胞,都可见有大的溶酶体。用电子显微镜检查,有膜的空含有细小的无定、轻度亲水性物质,偶尔含有成层的膜性结构

小脑脑干脊髓及自神经细胞神经元在显微镜下呈球样,这是由于大量具有膜性结构溶酶体所造成的。此外,组织尚有质反应和脱髓鞘性改变。同样,在周围液中的单核细胞、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有细胞质包涵体,该种包涵体,甲苯丁蓝染色呈异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两种细胞显示溶酶体增大,其含有透明的颗粒物质。

生化分析神经元包涵体沉积的物质,要由CM1神经苷脂及单涎酸衍生物、固醇、少量磷脂和葡萄神经鞘磷脂所组成。器官包涵体沉积物要由糖蛋白和单涎酸黏多糖及少量CM1神经苷脂所组成。

Ⅱ型的病理改变与Ⅰ型相似,但程度较轻。器官可以无CM1神经苷脂沉积,而有黏多糖沉积。尿中也可排出过多的黏多糖。神经元沉积物CM1苷脂也较Ⅰ型低。

症状

1.Ⅰ型又称全身性神经苷脂贮积症,亦称婴儿型,其特点是:

(1)严重的变性,多于2岁死亡。

(2)神经元,和其他组织细胞及小球上皮细胞中神经糖苷贮积。

(3)表现有Hurler病的骼畸

本病起病早,通常在出生时就可出现精神和运动障碍症状,患儿外貌严重异常,呈Hurler综征样粗笨面容,前突出,梁扁平,眼间增宽,齿肥厚,伸舌短颈多毛症,多数病例无角膜浑浊,但所有病人均有椎改变和眼底黄斑部有樱桃红斑点,还有肿大及多发性发育不良畸,皮肤增厚,有时可出现毛细管扩张,新生儿期呈蛙形体态,智力发育低下,至6~7个月时,反应迟钝,不能随物注视,甚至对外界无任何反应,张力减低,自运动少,反射活跃,抽风发作是其突出症状,而且出现较早,用解痉药物治疗无效,抽风,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阵发性动过速,是病儿于2岁前死亡的要原因。

2.Ⅱ型亦称少年型,起病较晚,新生儿期大致正常,在1岁时即出现精神,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运动不协调,抽风,语言障碍,表情淡漠,眼呆滞反射亢进等,并可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恶化,Ⅱ型除起病较晚外,尚有病程较长,存活年龄较大,临床上无骼异常,无Hurler综征样面容,无肿大,眼底黄斑部无樱桃红斑点等特征,视力和听觉通常不受损害,多在3~5岁夭折,常死于反复抽风及呼吸道感染。

3.Ⅲ型亦称成人型,Reuser等将Ⅳ型也归类于成人型,本型发病较晚,年幼时部分患者可有较轻的全身性神经苷脂贮积症症状,20岁后出现进性智力低下,齿不清,小脑功能失调及视力减退,轻微的柱改变,无肿大和眼底黄斑部的樱桃红斑点,部分患者可有弥漫性管角质,全身张力减低,当病人躺下来或坐着松弛时,张力异常姿势和张力异常运动并不消失,磁共振显示豆状核有双侧对称性的高密度病变。

检查

Ⅰ型病人周围液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均可见有细胞,但Ⅱ型病人的阳性率低,Ⅰ型病人尿中可能有过多的糖蛋白,Ⅱ型病人尿中可排出过多的酸性黏多糖,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生化分析,可见CMl神经苷脂及硫酸角质素沉积。

Ⅰ型最早的X线表现为长管状肋骨膜新成,继之出现椎体发育不良,并呈鸟嘴状,胸柱侧弯,肋骨在椎体端变细,其余部分呈船桨状,还可有“乙”状蝶鞍,髂翼向外张掌骨,爪状手,关节僵直,肘关节和膝关节挛缩等,骼畸在新生儿期不明显,到5~6个月时才较显著,Ⅱ型病人大多数无骼异常,即使出现骼异常症状也较轻。

诊断

据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即可获得诊断。

Ⅰ型需与某些黏多糖贮积症,但后者病程较长,Ⅱ和Ⅲ型应与CM2神经苷脂贮积症的婴儿型相鉴,后者脏不受累,必要时可通过酶的测定来进一步确诊。

治疗

治疗   

无特效疗法,要以对症治疗为

预后

Ⅰ型预后较差,严重的变性,多数在2岁以前死亡。Ⅱ型预后较差,多在3~5岁夭折,常死于反复抽风及呼吸道感染。Ⅲ型预后较前者都好,可活到40~50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