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

CARASI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ARASIL)的简称,也称青年发病的Binswanger样白质脑病秃头痛。福武(1985)报告一个家系三兄弟青年的发病类似Binswanger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特点,复习自1965年日本发表的4个病例,缺乏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均有秃头痛,指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征。CARASI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目录

基本概述

CARASI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动脉病及动脉硬化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recessive arteriopathy/arteriosclorosis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RASIL)的简称,也称青年发病的Binswanger样白质脑病秃头痛(福武,1998)。福武(1985)报告一个家系三兄弟青年的发病类似Binswanger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特点,自1965年日本发表的4个病例,缺乏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均有秃头痛,指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征。[1]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要表现为白质管病变、动脉病变,结秃头痛,推测管病变为炎症性。秃头的特点是整个头部脱发,类似放射性损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秃头,后者的病变本质是细小动脉病变,与炎症机制有。本病的骼系统退性变,提示管性因素导致缺和早老性改变,如用一元论解释、毛发和骼病变,可能是管性因素与先天性中发育异常所致。亦有认为是变态反应导致动脉坏死性管炎,CARASIL是否仅见于日本人及遗传基因尚待研究。[2]

发病机制

要病变是白质广泛脱髓鞘,U纤维保存,少突质细胞及星质细胞减少。不同病例的白质病变可在及枕或颞胼胝体亦可见萎缩及多数软化灶,病变可沿锥体束累及大脑脚和桥基底部。白质和基底核可见多发在小软化灶,白质直径100~400μm的小动脉及细小动脉可见纤维化、玻璃样变、弹力层断裂、管径狭窄及塞等。底部大管无异常或轻度动脉粥样硬化,颞动脉活检直径800μm的小动脉可见膜肥厚,动脉壁中性粒细胞浸润等。静多无改变。[3]

症状体征

1.平均(31.9±7.1)岁发病,脑病出现较早,多见于20~40岁,10~20岁即出现脱发,在症状前后出现痛。迄今报告病例包括可疑(possible)病例在,共18个家系29例,全部为日本人,男性多见。如不包括可疑病例,男女比例为3.2∶1,包括可疑病例则为1.6∶1。18个家系中10个家系患者的双亲有近亲结婚史,系谱分析分离比为0.27,基本上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1/4发病。首发症状多为步障碍及一侧下肢无力,或以性格改变、记忆障碍和前神经症状发病。半数病人神经症状隐袭出现,呈慢性病程和阶段性加重,另半数病人以卒中式起病,但压正常。

2.脑病症状与Binswanger病类似,要表现为痴呆、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多以遗忘起病,逐渐出现记忆障碍、计算力下降、定向力障碍、性格改变和感情失控,后期表现为无言或无动、去强直发作,无失语、失认、失用和昼夜颠倒等。与CADASIL的表现不同,初期可出现性格改变,如易怒、不礼貌、情感易变、否认有病和固执等,抑郁很少见;疾病晚期人格仍保存,能表达感情,渐出现对周围事物不,缺乏自发性活动。所有的病人可见假性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不对称的锥体束征,半数以上病人张力增高,30%出现脑干症状眼球运动障碍、眩晕和眼震,1/3出现运动障碍,约1/5出现轻度感觉障碍,个有痉挛、上肢神经痛、下肢远端萎缩和味觉障碍,对本病的诊断并无特殊意义。

3.多数病例可有脱发,较早(10~20岁)出现,分布于前、头,广泛头发稀疏或秃头,周身汗毛正常或轻度减少,可见皮肤角化、溃疡、干皮症和色素斑等。80%的病人有急性痛史,多因椎间盘突出,半数以上的病人椎退性变,部分病例MRI可见椎间盘变性和马尾受压,有的病例可见脊髓网膜粘连和可疑神经纤维,胸椎移处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易发生梗阻,提示痛绝非单一原因,可见驼背、变颈椎病椎病变,龋齿很常见,可见双肘部变、项韧带钙化、硬高等症状

4.MRI检查 T2WI可见大脑白质广泛高信号,基底核、桥及大脑脚常可见小的在高信号,而CADASIL点状、斑状高信号逐渐融,部分病例双亲和兄弟无临床症状时,MRI检查未见异常。DSA半数以上无异常,其余病例可见小动脉管壁蛇,部分病例的粗大动脉可见动脉硬化。SPECT检查可见广泛或以流降低,无抗核抗体等。

福武(1992)提出CARASIL的诊断标准,前采用部分修正标准:

1.40岁前出现症状,临床呈进性(有时可短暂性停顿)智能低下、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影像病变以弥漫性皮质下白质为

2.早年(10~20岁)出现秃头或广泛头发稀疏。

3.急性反复痛,伴变椎病或椎间盘突出。

4.压<140mm/90mmHg,未服过降压药。

5.无上腺白质养不良等侵犯白质的疾病。

具备以上5项为确诊(definite)病例;第2或第4项中一项不清,具备其他4项为可能(probable)病例,确诊病例的同胞,且双亲近亲结婚,有脑病表现或有第2、3两项,为可疑(possible)病例。

以下几项可作为诊断参考:①双亲或祖父母近亲结婚的遗传景;②卒中或阶段性恶化进展式;③CT/MRI显示弥漫性白质病变,基底核及大脑白质腔隙性梗死。[4]

辅助检查

液常规检查和测定液、清中Apo E多态性及Tau蛋白定量、β淀粉样蛋白段,有诊断与鉴意义。   CT、MRI显示弥漫性白质病变,基底核及大脑白质腔隙性梗死。[5]

鉴别诊断

1.本病与CADASIL均有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如假性延髓麻痹步态不稳和锥体束征等,无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压病,鉴要点见表1。

表1CADASIL与CARASIL的鉴

疾病CADASILCARASIL
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点19q12常染色体阴性遗传
发病年龄中年前期发病,平均45岁,无性差异年轻(20-40岁,平均31岁),男性多见
分布世界范围前病例全部为日本
首发症状约85%为反复TIA或卒中,痴呆为30%-90%,约30%的病例有先兆性头痛障碍,一侧下肢无力,性格改变,隐匿或卒中样起病,无先兆症状
痴呆精神症状认知障碍伴卒中反复发作,明显的抑郁,躁狂,自杀倾向或遗忘,定向障碍,易怒,固执等,抑郁很少见,后期无言无语
运动障碍及脑干症状约1/3的病人出现
秃头秃头早期(10-20岁)出现,急性反复发生的痛,伴变椎病和椎间盘突出
MRI侧,脑室,及半卵均匀广泛的高信号区(白质疏松)及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脑室点状,斑状高信号逐渐融
基因突变及皮肤活检Notch3基因突变是确诊的指标,皮肤活检可发现GOM无特异性

2.Binswanger病 55~65岁发病,有卒中的危险因素如压、糖尿病、梗死、淀粉样管病、抗磷脂抗体综征、力衰竭、红细胞增多症、黏液腺瘤、严重高脂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等,临床症状不同,缺少秃头痛等症状

3.Nasu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20岁发病,四肢疼痛及病理骨折,30~40岁出现症状。病变以质增生为,伴神经轴索养不良。MRI显示白质弥漫性脱髓鞘,与CARASIL类似,Nasu病患者的X线平可见多发性囊肿阴影,可以确诊。

4.上腺白质养不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儿多见,成人起病变异型极少,也有秃头要表现为痉挛性截瘫病理管病变,生化检查极长链脂肪酸增高。[6]

治疗方法

本病无特异疗法,有报告用噻氯匹定(ticlopidine)治疗可使卒中发作停止。一般在出现脑病症状10年死亡,近年来随医疗及护理条件改善和加强可存活10~20年。[7]

预防方法

有明确遗传景者应进基因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 [8] 

疾病预后

白质的管病变部位密切相,同时痴呆的预后因病变部位、范围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进展速度不一。[9]

基本概述资料来源发病原因资料来源发病机制资料来源症状体征资料来源助检查资料来源鉴诊断资料来源治疗法资料来源预防法资料来源疾病预后资料来源"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