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老鸦糊

老鸦糊:Callicarpa giraldii)是马鞭草紫珠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浙江云南、广西、甘肃、江西湖南贵州广东、湖北、河南、江苏、福建四川陕西安徽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3,400米的地区,多生于疏林或灌丛中,前尚未由人工栽培灌木,高1-3-(5)米;小,灰黄色,被星状毛。叶片纸质,宽至披针状长,长5-15厘米,宽2......
目录

生长形态

灌木,高1-3-(5)米;小,灰黄色,被星状毛。叶片纸质,宽至披针状长,长5-15厘米,宽2-7厘米,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狭楔形,边缘有锯齿,表面黄绿色,稍有微毛,淡绿色,疏被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点,侧脉8-10对,侧脉细脉隆起,细脉近平叶柄长1-2厘米。聚伞花序宽2-3厘米,4-5次分歧,被毛与小同;花萼钟状,疏被星状毛,老后常落,具黄色腺点,长约1.5毫米,萼齿钝三角花冠紫色,稍有毛,具黄色腺点,长约3毫米;雄蕊长约6毫米,花药,药室纵裂药隔黄色腺点;子房被毛。果实,初时疏被星状毛,熟时无毛,紫色,径约2.5-4毫米。期5-6月,果期7-11月。

产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200-3400米的疏林和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全株入药能清热、和、解毒;治小米(裤带疮)、崩(《贵州民间药物》第一

药用价值

功效介绍

老鸦糊 (《福建民间草药》)

老鸦糊图册【异紫珠、 牛癀、(《中国树木分类》)、猴草、粗糠草、粥香(《福建民间草药》),没翻、大麻米、鸡米树、菜子木、红果(《贵州民间药物》),爆竹子、路金子、百子爆、米筛、米筛子、大鲤鱼泻子、毛(《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马鞭草植物老鸦糊果实

植物态】老鸦糊灌木,高达3米。

有粗糠状短柔毛或平滑无毛。

对生;阔以至椭卵形或椭披针,长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为小齿齿状,下面疏生星状毛及腺点;叶柄长0.5~1厘米。

密生的聚伞花序,径2~3厘米;总梗有短柔毛,与叶柄等长或短于叶柄红色;萼短钟状,截形花冠短筒状,4裂;雄蕊4,长7毫米,丝较花冠之裂为长,花药广雌蕊1,子房4室。

核果,堇紫色,径3~4毫米。

期7~9月。

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旷野间。

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等地。

【采集】5~10月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味辛。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涩。

【功用治-老鸦糊的功效】祛,除湿瘀,解毒。

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尿血

①《植物实图考》:疟。

②《福建民间草药》:驱湿,杀虫解毒,结化瘀。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收敛止,祛湿

老鸦糊图册老鸦糊图册

用法与用量

服:汤,0.5~1两;或研末。

外用:捣水熏洗。

① 治 关节炎:老鸦糊二两,猪蹄半斤,黄二两。 酌加水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② 治跌打损伤:鲜老鸦糊捣烂后伤部。 (《福建民间草药》)

③ 治外伤老鸦糊果实,晒干研粉外,或鲜捣烂外伤处。

④ 治老鸦糊研粉,每次一钱,每天三、四次,冲服

⑤ 治尿血老鸦糊白茅活血丹各一两,檵木五钱,水服。(③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 治皮下漏:鲜老鸦糊半斤。 水熏洗。

⑦ 治冻疮老鸦糊一握。汤熏洗,不断擦患郎,日洗一两次。

⑧ 治蛇伤:老鸦糊二两切碎。 酌加水服。(⑥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前列腺结石

下一篇 鞘膜积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