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睾丸炎

睾丸炎通常由细菌和病毒起。睾丸本身很少发生细菌性感染,由于睾丸有丰富的液和淋巴液供应,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强。细菌性睾丸炎大多数是由于邻近的附睾发炎起,所以又称为附睾睾丸炎。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可以直接侵犯睾丸,最多见是腮腺炎病毒,这种病原体要侵犯儿童的腮腺。但是,这种病毒也好侵犯睾丸,所以往往在腮腺炎发病后不久,出现病毒性睾丸炎。睾丸炎是男科常见......
目录

病因

睾丸炎是男科常见疾病,临床上要分为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两种,其中以急性化脓性睾丸炎最为多见。睾丸炎的原因很多,譬如感染、外伤、肿都可以起。

分类

1.慢性非特异性睾丸

睾丸炎慢性睾丸炎多由非特异性急性睾丸炎治疗不彻底所致,也可因霉菌、螺旋体、寄生虫感染造成,例如睾丸梅毒。既往有睾丸外伤者,可发生肿性睾丸炎。睾丸局部或全身放射性同位素磷照射,也可发生睾丸炎症,破坏睾丸组织

2.急性非特异性睾丸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多发生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淋巴或管扩附睾附睾睾丸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变杆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等。细菌可睾丸起单纯的睾丸炎。但睾丸运丰富,对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故这种情况较少见。

3.急性腮腺炎性睾丸

腮腺炎是最常见的睾丸炎发病原因,约20%腮腺炎患者并发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期。肉眼可见睾丸高度肿大并呈紫蓝色。

临床表现

1.高热、畏寒

2.睾丸疼痛,并有阴囊、大腿部以及沟区域放射痛。

3.患病睾丸肿胀、压痛,如果化脓,触诊有积脓的波动感。

4.常伴有阴囊皮肤红肿和阴囊鞘膜积液

5.儿童发生病毒性睾丸炎,有时可见到腮腺肿大与疼痛现象。

检查

1.睾丸自检

使阴囊松弛,以便摸到硬块和异常。检查时,双脚站立,摸摸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呈卵,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2.局部检查

双侧阴囊肿块后,大致可区分良恶性病变。怀疑睾丸后,不宜作睾丸局部穿刺活检,因较易起肿转移。确诊睾丸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3.B超检查

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态及有无肿发生。凡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4.抽化验

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升)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升)检查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5.胸部X线检查

包括透视或拍胸

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可较为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并发症

1.诱发严重疾病,如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分泌疾病、肾炎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等。

2.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

3.导致死,无,丧失生育能力,并且将炎性病菌传染给配偶,造成妇科疾病。

4.睾丸疾病久治不愈。

治疗

1.细菌性睾丸

卧床休息,将阴囊托起,局部热阴囊皮肤肿胀明显,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以利炎症消退。疼痛剧烈时用止痛药效果不佳者,可作患侧索封。全身用药应选广谱或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各种头孢菌素等。

2.慢性非特异性睾丸

双侧慢性睾丸炎常可造成不育。治疗上要针对慢性睾丸炎的病因

3.腮腺炎性睾丸

(1)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以对症治疗为

(2)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对恢复期患者有明确疗效。

(3)1%利多卡因低位索封可改善睾丸流,保护生功能。

(4)干扰素除对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有较好疗效外,还对防止睾丸萎缩有明显效果。

4.睾丸疼痛的治疗

应在确定其病因的基础上进对症治疗,一时查不出原因,则可做镇静和止痛的对症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普鲁卡因治疗。

预防

睾丸炎1.中年男性要注重自己的睾丸保养。睾丸保养是解决男人性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

2.如在按摩时发现有疼痛感,可能为睾丸炎或附睾炎,请及时到医院检查。

3.急性腮腺睾丸炎双侧病变可以起生活动不可逆的破坏,甚至睾丸萎缩,可导致男子不育症。

4.应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增加维生素C等成分摄入,以提高身体抗炎能力。

5.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吸烟、饮、久站久坐、过度性生活、频繁自慰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睾丸损伤

下一篇 龟头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