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芦竹

芦竹 芦竹(拉丁:Arundo donax L.),毛鞘芦竹,是禾本科芦竹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竹秆坚韧多,常生分枝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颈部具长柔毛,叶舌,长约1.5毫米,先端具纤毛;花序长30-60厘米,宽3-6厘米,分枝稠密,斜升;颖果细小黑色果期9-12月。其广布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中国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分布,喜温暖湿候,年降雨量在1000m......
目录

形态特征

芦竹多年生,具发达。秆粗大直立,高3-6米,直径(1-) 1.5-2.5(-3.5)厘米,坚韧,具多数,常生分枝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颈部具长柔毛;叶舌平,长约1.5毫米,先端具短纤毛;叶片扁平,长30-50厘米,宽3-5厘米,上面与边缘微粗糙,基部白色,抱花序极大型,长30-60 (-90)厘米,宽3-6厘米,分枝稠密,斜升;小穗长10-12毫米;含2-4小花小穗长约1毫米;外稃中脉延伸成1-2毫米之短面中部以下密生长柔毛,毛长5-7毫米,基盘长约0.5毫米,两侧上部具短柔毛,第一外稃长约1厘米;内稃长约为外秤之半;雄蕊3,颖果细小黑色果期9-12月。染色体2n=12(Sahni et Bir 1985),2n=60(Larsen 1963,b),110(Hunter 1934,Pizzolongo 1962)。为5倍、6倍和9倍的非整倍体。

主要品种

毛鞘芦竹

台湾植物志)(变种)

芦竹高大苇状草本。以叶鞘被毛及花序分枝腋间具柔毛与原变种和变芦竹

台湾台北。生于溪河堤岸旁。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潭水。

芦竹

台湾植物志)(变种)叶片伸长,具白色纵长条纹而甚美观。产台湾园常种作观植物

毛鞘芦竹(变种)Arundo donax L. var. coleotricha Hack.

芦竹(原变种)Arundo donax L. var. donax

芦竹(变种)Arundo donax L. var. versicolor (Mill.) Stokes

台湾芦竹Arundo formosana Hack.

花叶芦竹 :Arundodonaxvar.versicolor,芦竹、彩芦竹,禾本科芦竹属,非常粗放,可地种植或盆栽观赏,生长期注意拔除杂草和保持湿度。无需特殊养护。

生长习性

芦竹芦竹喜温暖,喜水湿,耐性不强。生于河岸道旁、砂质壤土上。

分布范围

芦竹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南各地栽培。亚洲、非洲、大洋洲热带地区广布。模式标本采自西班

繁殖栽培

种植

芦竹可用播种、分株、扦插繁殖,一般用分株法。早春用快揪沿植物四周切成有4-5个一丛,然后移植。扦插可在春天将花叶芦竹秆剪成20-30厘米一,每个插穗都要有间,扦入湿润的泥土中,30天左右间处会萌发白色,然后定植。生长期注意拔除杂草和保持湿度。无需特殊养护。

选地: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灌排便的轻度盐碱地(含盐量在0.4%以下)种植,要成芦竹生长对土质要求不严格,但以黏土壤土为最好。

深耕施肥:栽植前每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肥50公斤,深耕25-30厘米,耙细、耙透,整平地面。

芦竹选种育苗:选1-2年生健壮芦竹,无病虫、无霉变、无伤害,每墩重0.5-1公斤,有生长3-5个,于3月上旬待芦竹萌发前成带状种植; 1.5米,墩0.8米,每隔15米留5米的交通管理带,沟或挖深15-20厘米,栽后覆土5-10厘米,踏实,浇足水,盐碱较重地块,先浇水压碱。每亩种植555墩。粘土地以先造墒,后耕翻种植为好,以防地表干裂。

田间管理

出苗后加强管理,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破除土表结,防止土壤返盐;在肥水管理中,一般追肥两次,于5月上旬一次,7月上旬芦竹生长旺盛期一次,亩施尿素10-15公斤,追肥后浇水,进入雨季要排除积水,注意防治病虫害

病害防治

染病的芦竹芦竹一旦生病,竹竿发黄,影响观赏。症状要为害叶片,在上生有铁锈色至褪黄色隆起斑,即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发病初期产生状斑点,被寄表皮覆盖,后表皮破裂,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叶片上夏孢子多的,叶片逐渐变黄。面集生杯状黄色孢子器。

病原AecidiμmdisporiDiet.称万寿竹锈孢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该菌可侵染玉竹、万寿竹、黄精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转寄生,但生活史不详,春季温暖潮湿易发病。

收获储存

一般进入12月后收获,收割时离越近越好,有利于以后的管理。由于刚收割的芦竹含水量较大,集堆存放会造成腐烂,因此割后在田间就地要存放,并去除、穗,待水下降到25%以下时,才可集运和堆垛储存。

主要价值

使用价值

秆为制管乐器中的簧纤维长,长宽比值大,纤维素含量高,是制优质纸浆和人造丝的原料。幼嫩的粗蛋白质达12%,是牲畜的良好青饲料。

(芦竹):苦,。清热利水。用于热病发狂,虚劳骨蒸淋证,小便淋痛不利,牙痛

作用

芦竹根脂乙醇提取物,有降压及解痉作用,能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乙酰起的痉挛;中提出的蟾蜍特尼定具有抗乙酰碱作用,在抗乙酰碱较在平滑强,使子宫兴奋,并能释放组织胺。对羊无毒性,可用于水肿

含N,N-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蟾毒色胺、去氢蟾毒色胺、蟾蜍特尼定等多种吲哚衍生物。

含卅烷、α-香树脂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卅烷醇、无羁萜、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

成分

含多种吲哚衍生物禾草碱及其Nb-氧化物、禾草碱甲氢氧化物、N,N-甲基色胺甲氢氧化物、3,3'-双(吲哚甲基)二甲铵氢氧化物、胡颓子碱等。

药用价值

芦竹及嫩笋入药。四季可采,将头砍下,洗净,除去须根,切晒干。

性味:苦、甘,微苦,。清热利尿,养阴止渴。

1.《草木便》:苦,大凉。

2.《岭南采药录》:甘,淡。

3.《四川中药志》:性,味苦,无毒

治:尿路感染,热病伤津;外治急性关节炎,清热泻。用于热病烦渴,牙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1-2两。

芦竹1.尿路感染:鲜60克,灯芯草车前草各12克,水服。

2.急性关节炎:新适量,捣烂患处。

3.《草木便》:治疼痛,虚劳骨蒸潮热头昏目赤

4.《分类草药性》:治牙痛淋;天热狂,反胃

5.《岭南采药录》:清肺热,食瘟马肉中毒,取捣自然汁服。

6.《四川中药志》:退清热。治寒湿化热。

芦竹

来源:芦竹

单生

作用:具有解热作用;还有利尿及升高糖的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功效:味甘、淡、性。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能。

治:用于热病心烦渴、生疮、牙龈肿痛、咽喉炎、口腔炎、尿少色黄、尿路炎痛、小便热痛等。

用量:服用量9-15克

芦竹

:芦荻头(《岭南采药录》),楼梯杆(《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

地理环境: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而深厚的土壤上。分布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采集:夏季拔起全株,砍取洗净,剔除须根,切或整条晒干。

药材:干,呈弯,长10-48厘米,粗2-2.5厘米,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笋子苞突起,基部周围有须根断痕;有上有淡黄色的叶鞘残痕,或全为叶鞘包裹。质坚硬,不易折断。以质嫩、干秆短者为佳。

禾草碱的药理作用

①对心血管的作用

对麻醉猫静注射,压反应不恒定;1-20毫克/公斤能升压,大量(30-40毫克/公斤)则先降而后升;还可轻度降低上腺素的升压反应,但不起翻转,90毫克/公斤在狗身上,对上腺素的影响也是如此。对蛙的末梢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对蛙则有抑制作用。对哺乳动物的心脏有抑制作用,并能扩张管(皮肤管则为收缩),大压下降,故认为它有微弱的拟碱作用。

②对平滑的作用

对离体兔、豚、大子宫有收缩作用,对在位猫子宫亦能收缩,对上腺素的子宫收缩作用有轻度拮抗。对离体兔、豚小肠有收缩作用,也有报告在短暂的收缩后,随之出现抑制。

③对5-羟色胺的影响

禾草碱有抗5-羟色胺作用。麻醉猫静注射1毫克/公斤可抑制5-羟色胺对颈上神经的作用(对山梗菜碱则无影响)。还能拮抗5-羟色胺对小的毒性。对豚子宫小肠过敏性收缩氏反应),禾草碱或育亨宾有阻断作用,但对组织起的收缩,二者也有同样的阻断作用。另有报告禾草碱能提高正常或用过后的小中5-羟色胺的水平,以及对抗平的5-羟色胺耗竭作用者。

④其他作用

禾草碱有弱的拟碱或抗上腺素作用(降低上腺素对压、平滑的影响)。不影响兔血糖水平。对碱酯酶无作用。它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乃至发生阵发性痉挛,大量则导致麻痹,对小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5毫克/公斤,对大则为63毫克/公斤。

科技应用

生产沼

芦竹2014年4月,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级校的农业、环境和景观土地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发现,芦竹生产沼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案,它可被用于生产发动机生物燃料,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很小。这项研究近期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期刊上。
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恩里科·博纳睿(Enrico Bonari)认为,芦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玉米替代物,就生物质而言,芦竹是一种有着巨大增产潜力的一年生植物,其生产力可保持10—15年,而且能适应边际土壤(marginal soils)。此外,芦竹还有一个很大优点,即在生产作物的同时不会带走土壤的肥力。这些特性都有助于芦竹在生产沼时保持环境和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