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皮肤癌
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1.化学物质致癌 多环芳香烃碳氢化合物是引起职业性皮肤肿瘤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沥青焦油煤烟、炭黑、石蜡及矿物油等。长期接触这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发皮肤癌苯并芘(3,4-benzpyrene)是一切含碳物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在体内通过环氧化酶微粒体羟化酶等一系列作用,转变为环氧化物即烃化剂,与核酸结合,干扰遗传信息导致转录时生成异常的碱基对或妨碍完全解离而发生癌变。
砷剂致癌可能是长期接触砷及砷的化合物所致。潜伏期达15年以上。实验证明砷剂主要封闭DNA聚合酶作用而引发肿瘤。
诱发皮肤癌的化学物尚有烷基化物芳香胺类、氮染料、吖啶黄氨基甲酸酯、烟草、二甲基亚硝基脲、氯丁二烯硝酸胍乙酰氨基芴及二甲基联苯胺等。
2.光化作用致癌 日光照射可增强多环芳香烃的致癌作用。光化物质也能激发紫外线(UV)的致癌作用。UV的致癌光谱为240~320nm,以290~300nm致癌力最强。
3.离子辐射致癌 在原有放射线皮炎基础上,接受量相当于3000cGy。可致皮肤癌。潜伏期约25~30年。
4.创伤致癌 有些职业创伤发生在原来正常的皮肤上,经过相当时间在原创伤部位发生肿瘤。
(二)发病机制
1.长期接触多环芳香烃碳氢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发皮肤癌。苯并芘(3,4-benzpyrene)是一切含碳物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在体内通过环氧化酶、微粒体羟化酶等一系列作用,转变为环氧化物即烃化剂,与核酸结合,干扰遗传信息,导致转录时生成异常的碱基对或妨碍完全解离而发生癌变。
2.光化作用致癌 光化物质也能激发紫外线(UV)的致癌作用。UV照射能引起DNA中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使DNA的双螺旋链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诱发细胞突变。
表现诊断
有些职业创伤发生在原来正常皮肤上,经过相当时间在原创伤部位发生肿瘤。从创伤到肿瘤出现可发生如溃疡、瘢痕等持续性体征;本病为非转移性肿瘤,同时组织学上位于创伤部位。
多见于从事与上述因素有关的职业从业者。皮损好发于手部、颜面等暴露部位肿瘤发生多在从业若干年后如化学物质致癌需经15~20年离子辐射致癌需20~30年临床可出现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黑素细胞癌等。组织病理可助诊断。
疾病预防
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可疑致癌物的直接接触,寻找不具致癌性的代用品。
首要一点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
第二,防止长时间皮肤暴晒。
第三,是要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
第四,是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皮肤癌扼杀于萌芽之时。
第五,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如中医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第六,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可疑致癌物的直接接触,寻找不具致癌性的代用品。
饮食注意
1.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适量的脂肪为原则。
2.对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患者,应指导患者进优质蛋白,如动物瘦肉、禽类、鱼类、乳类、蛋类,以及海参、甲鱼、龙眼肉、薏苡仁、核桃、芝麻、灵芝、猕猴桃、枸杞子、莲子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3.多食新鲜的被认为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全谷类、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菜花、芹菜、菜椒、胡萝h、荠菜、番茄、大白菜、黄瓜、木耳、菌菇类、海带、薏苡仁、大豆、芽菜类、木瓜、柚子等。
4.具有約膳作用的食物,如胡萝卜、荸荠、茯苓、龙眼肉、粳米粥、H毛藤茜草章鱼汤等,具有滋补作用。
5.不宜食用油炸、油煎、烟熏、烧烤、腌制等方法加工的食品,不食用发生霉变的食物,如发霉的玉米、花牛米、大米、大豆及谷类等。
疾病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