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疹
病因
育龄期妇女体内的性激素(雌激素和黄体酮)随排卵周期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还会使女性皮肤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如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肤敏感性增高,加重或发生某种皮肤病。机体也会对某种性激素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由此引起过敏性皮疹。干扰素、Th1细胞因子参与本病发生。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与本病发生有关系。
临床表现
经前7~10天开始出现症状,逐渐加重,经前2~3天达到高峰,月经后4天内症状消失。主要是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严重的几乎都有焦虑、抑郁、失眠、健忘等。躯体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还有乳房胀痛、体重增加、盆腔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尿频等。也有低血糖、基础代谢降低等。皮肤表现为痤疮、头油多、头皮干燥、手足面部水肿,眼眶皮肤色沉。
2.原有皮肤病加重
月经前面部炎性疾病酒糟鼻、痤疮、红斑狼疮、皮疹加重或易激惹,单纯疱疹、口疮定期发生。扁平苔藓、银屑病、湿疹也会加重。
多见于20~30岁,月经前5~10天开始出现皮疹,经前达到高峰,也可以发生在妊娠早期。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口腔黏膜和外阴,有时固定性发疹,每次发作均同一部位。随着月经的来潮而反复发生,也有间断发疹者。痛经者多见。皮疹呈多形性,可有红斑、多形红斑样皮疹,结节性红斑样疹,单纯疱疹,水疱,荨麻疹,紫癜,眶周色素加深等。口腔和外阴黏膜还可出现溃疡。皮损一般对称分布,好发于面、躯干和四肢。有的仅有月经期皮肤瘙痒,常随着月经结束逐渐减退或消失。如此在每次月经前又反复发作,但也有少数间断发疹者。皮疹发作时,全身可伴有精神疲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等。
皮疹为瘙痒性丘疹和风团,类似湿疹和荨麻疹,随着月经的来潮而反复发生,周期性发作,妊娠期和绝经期后皮疹消退。
5.痛经疹
检查
诊断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遗传性硬化性皮肤异色症
下一篇 腋毛癣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