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幼年型类天疱疮

类天疱疮 幼年型类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下水疱为特征的,婴幼儿多发的慢性皮肤病。类天疱疮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抗体要是Ig,少数为IgA、IgM。80%的患儿清中可检出此抗体。抗原与抗体结,通过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导致基底膜损伤,成临床上的皮肤损害。表皮下疱,疱以嗜酸性细胞为,还有嗜中性白细胞,疱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水肿,浅层管丝周围及乳头部有大量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还可有少数嗜中性白细胞。......
目录

病因

天疱疮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抗体要是Ig,少数为IgA、IgM。80%的患儿清中可检出此抗体。抗原与抗体结,通过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导致基底膜损伤,成临床上的皮肤损害。

发病机制

表皮下疱,疱以嗜酸性细胞为,还有嗜中性白细胞,疱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水肿,浅层管丝周围及乳头部有大量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还可有少数嗜中性白细胞。

临床表现

本病急性起病,初次发作较重,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突然发生成批水疱,直径为1~2厘米,半球,疱壁紧张,疱液澄清或者性,尼氏征阴性。疱疹反复发作,融及扩展,常成环状或多环状的外。水疱破裂后糜烂面不扩大,愈较快,表面结痂脓疱疮样,偶为湿疹样,痊愈后留有色素沉着,瘢痕罕见。疱疹多发于四肢屈侧、腋下、沟、下部,部分患儿有黏膜症状。黏膜症状较成人患者明显,且重。本病慢性病程,复发与缓解交替,持续3~4年可自缓解。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3~1/2患儿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2~2/3患儿清IgE升高。10%~80%患儿清中有抗表皮基底膜带环抗体。

2.组织病理检查

表皮下大疱,疱含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偶见乳头微脓疡,要为嗜酸性粒细胞组成。

3.免疫荧光

90%患儿的直接免疫荧光见基底膜带有IgG,100%患儿见补体C3线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在活动性患儿清中可检测出抗正常人基底膜抗体。电镜可见表皮下基底膜透明分离。

诊断

据红斑或正常皮肤上有紧张性大疱,疱壁紧张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糜烂面容易愈病理变化为表皮下水疱,基底膜带有IgG呈线状沉积;清中有抗基底膜带环抗体;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要与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幼年型疱疹皮炎、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相鉴

治疗

天疱疮的首选治疗为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维持起始治疗量两周,每二周减量15%,总疗程约1年。免疫抑制氨苯砜也有效。浆置换、静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常规治疗无效者。外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局限性、轻中度类天疱疮患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疣状肢端角化病

下一篇 阴囊湿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