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藤
荔枝藤·版本一
【异名】红叶藤、红叶秋树、牛见愁(《广州植物志》),牛栓藤(《广西植物名录》)。
【植物形态】红叶藤多分枝藤本,无毛。长达2米。羽状复叶,小叶通常11~17,稀有5~9,近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8~15毫米,基部阔楔形,常偏斜,先端渐尖钝,两面均无毛,上面光泽,下面粉绿色;小叶柄长约1毫米。总状花序腋生,花序柄及花序均纤弱;花有芳香,长2~3毫米;萼片5,圆形,长约1毫米,结果时长约3毫米;花瓣5,白色;雄蕊10,花丝基部合生;心皮5,分离,常仅1个发育。
蒴果长12~15毫米,长椭圆形,背部弯曲,腹面开裂,基部为增大的宿存萼所包围。种子1,有假种皮。花期8~9月。果期10月。生于山坡干燥地方或灌木丛中,攀援树上。分布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陆川本草》:苦涩,凉。
【功用主治-荔枝藤的功效】①《陆川本草》:解热毒,治小儿热气疮。
荔枝藤·版本二
简介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拼音名】Lì Zhī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Littleleaf Rourea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urea microphylla ( Arn.) Planch.[Connarus microphyllus Arn.;Santaloides microphylla(Arn.)Schell.]
原形态
圆锥花序生于叶腋,长2.5~5cm;苞片及小苞片不显着;花小,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芳香;萼片5裂,边缘被短缘毛;花瓣5,长于萼片;雄蕊10,花丝基部合生成1管;雌蕊心皮5,离生,其中4个通常不发育,子房长圆形,花柱纤细,柱头头状。蓇葖果椭圆形或斜卵形,熟时红色,无柄,略弯曲,腹面开裂。种子1颗,长约1cm,橙黄色,为膜质的假种皮所包围。花期3~9月,果期5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600m的山野丘陵、灌丛或疏林中。
【性状】茎近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4cm,表面淡灰棕色,老茎具深或浅纵沟,往往附灰白色地衣。质坚硬。横断面木部淡棕色;有众多小孔,皮部深棕红色;老茎呈2~3层淡棕色与深红棕色相间排列、断续的同心环。气微,味淡。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4cm,宽0.5~2cm,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楔形至圆形,常偏斜,两面无毛,全缘。叶近革质,气微、味淡。
药用价值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主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各家论述】
2.《广西植物名录》:叶捣敷,埋口生肌,收敛止血;治跌打、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