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莲子

莲子 莲子(中药),藕实、水芝等,属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的种子。呈卵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色白色。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养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产于中国南北各省,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苏联、朝鲜、日本印度越南、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均有分布。干成熟种子。味甘、涩,性平。归补脾止泻,止带,益,养。用于脾虚泄......
目录

入药部位

莲子成熟种子

性味

莲子味甘、涩,性平。

归经

莲子

功效

莲子补脾止泻,止带,益,养

主治

莲子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相关配伍

1、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莲子下。(《世医得效》)

2、治下痢饮食不入,俗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水浓,细细与呷。(《本草疏》)

3、治小便白浊,梦遗泄: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用清米饮调下。(《奇效良》莲肉)

4、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浸一宿,入大猪肚,用水熟,取出干。上为极细末,糊为,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食前温送下。(《医发明》水芝)

用法用量

莲子6~15g。

炮制

莲子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

生理特性

莲子多年生水生草本;横生,肥厚,节间膨大,有多数纵通气孔道,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定根,盾状,直径25-90厘米,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长1-2米,中空,外面生小刺。花梗叶柄等长或稍长,也生小刺;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花瓣莲子红色红色白色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由外向渐小,有时变成雄蕊,先端钝或微尖;花药丝细长,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极短,柱头生;花托(莲房)直径5-10厘米。坚果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莲子)卵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色白色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莲子产于中国南北各省。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苏联、朝鲜、日本印度越南、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均有分布。

鉴别

莲子药材性状:略呈或类球,长1.2~1.8cm,直径0.8~1.4cm。表面浅黄棕色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纹。一端中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多有裂,其周边略下陷。质硬,种皮薄,不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肥厚,中有空隙,具绿色莲子微,味甘、微涩;莲子味苦。

相关论述

1、《本草纲》:“莲之味甘,温而性涩,禀清芳之,得稼穑之莲子味,乃之果也。土为元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乃自生,久视耐老,以其权舆也。昔人治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益精血,有瑞莲,皆得此理。”

2、《药解》:“莲子甘平,甚益,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3、《医林纂要》:“去连皮生嚼,最益人,能除烦、止渴、涩、和、止梦遗、调热。食仅治泄、久痢、厚肠,而交之功减矣。更去皮,则无涩味,其功止于补脾而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药物性皮炎

下一篇 淤积性皮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