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肢端脓皮病
疾病常识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3%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脓毒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病因
病因不明,将本病患者的脓疱或水疱内容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预防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并发症
脓毒症
本病虽然属于化脓性疾病,但病初脓液穿刺并未发现有细菌生长。但疱疹的破裂,可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
诊断方法
症状
常见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2~10个月的婴儿,偶有5岁的患儿发生,在国外以黑人儿童多见,男多于女,皮损初起为帽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孤立或成群分布,24h后变为直径1~2mm的水疱或脓疱,好发部位是手掌及足底,其次为手背,腕部,足背,踝部,偶见于头皮,皮疹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小儿因此烦躁不安,皮损一般于发病后7~10天自然缓解,消退,但2~3周后可再发,夏季皮损加剧,2岁后可自愈。
检查
皮损内容物涂片可见多数多型核粒细胞,部分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菌和真菌培养均阴性。
组织病理:示局限性角层下脓疱,疱液中充满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和浆液,疱顶由致密的角质层组成,疱底是由压缩的生发层组成,真皮乳头轻度水肿,浅部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及少许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未见特殊,皮损内容物涂片可见多数多型核粒细胞,部分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菌和真菌培养均阴性。
诊断鉴别
诊断
鉴别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一)治疗
本病治疗较困难。氨苯砜(DDS)对本病有良效。每天2mg/kg,72h后可明显好转,但停药后2~3天可复发。个别患者在长期应用DDS后可产生耐药,则将剂量增至每天3mg/kg,待症状控制后每天用0.5~0.7mg/kg控制复发。抗组胺药对止痒有效。外用皮质激素无效。
(二)预后
发病后7~10天自然缓解、消退,但2~3周后可再发。夏季皮损加剧。2岁后可自愈。
护理
1.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饮食保健
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宜
1.宜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3.宜吃含锌高的食物。
忌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