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羊痘

羊痘是羊感染痘病毒后,皮肤上发生化脓性炎症,再传染给人,使人的皮肤也发生化脓性炎症。本症是羊痘病毒所致。这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要是侵犯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导。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病毒接种在人体后获得成功。把人和动物的损害进组织培养有病毒生长羊痘是一种在电镜下呈编织状外观的类痘病毒起,是绵......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羊痘是一种在电镜下呈编织状外观的类痘病毒起,是绵羊普遍发生的疾病。羊痘病毒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在电镜下呈,末端凸出,中央有致密的DNA核和一宽阔的、层状衣壳。其大小200×300nm,能在人羊膜细胞和原始恒河猴细胞培养上生长。此病毒要侵犯羊,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绵羊的为绵羊痘,侵害山羊的为山羊痘,山羊、绵羊互不传染,绵羊比山羊更容易感染。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为特征。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尚未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报道。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

病机

羊痘是一种在电镜下呈编织状外观的类痘病毒起,是绵羊普遍发生的疾病。要影响羔羊,是接触感染。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尚未见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道。传染后有终身免疫力。病毒接种在人获得成功,把人和动物的损害进组织培养有病毒生长羊痘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但一般的消毒药物即可将其杀死。

在干环境中可存活6~8周。病毒在痘疱浆汁或水疱含量较多。在干痘浆或痂皮能生存数年,抵抗力较强。羊痘可全年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发。在南地区山羊痘病多发生在霉雨季、蚊虻活动频繁,加速传播。传染源要是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病毒存在于痘疹、水疱液、痘痂上皮和黏膜的分泌物,随落的痂皮和分泌物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病毒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过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黏膜而传染。山羊痘的流最初是个羊发病,以 后逐渐蔓延全群。羊痘对成年羊危害较轻,死亡率为1%~2%, 而患病羔羊的死亡率则很高,可达50%以上。

症状

据接触史、典型皮疹、自愈过程,一般不难诊断。如有怀疑,可将损害的痂皮或活检组织放在电镜下观察,如发现病毒包涵体可明确诊断。在组织培养上病毒生长缓慢。

本病潜伏期为6~8天。体温升高至41~42℃,鼻腔和眼结膜有卡他性脓性炎症。在面、乳房、外阴、四肢侧等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发生暗红斑疹,并迅速发展为丘疹,疹块逐渐增大呈和不规则的凸出。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端扁平水疱,能发展成出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2~3cm,最大可达5cm。

在24~48h疱破表面覆盖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紫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变成乳头样结,最后变平、干结痂而自愈。病程一般为3周,也可长达5~6周。获得永久性免疫。再次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较常见。皮损数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手、前及面部等暴部位,除了局部有轻 微肿痛及瘙痒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有些病人在发病后2周时,躯干部可发生一过性丘疹,亦可在四肢伸侧出现红斑样皮疹。巨大的向外生长的皮损,类似化脓性肿或恶性肿,可见于免疫力低下或AD患者,偶可见病毒血症,表现为广泛的丘疹、水疱或大疱性皮损。瘦弱羊特是羔羊,全身发痘严重,波及脏反应明显,继发重度肺炎,孕羊流产,病死率很高。

检查

1、周围象:白细胞计数可暂时升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2、清抗体测试:山羊和病人恢复期清中能发现中和抗体。

3、电子显微镜检查:痂及病损组织可见羊痘病毒。

4、组织病理表皮明显细胞及细胞间水肿、空成以及球状变性。真皮有密集的细胞浸润,中央要是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周围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很少有多核白细胞浸润。整个损害有许多皮细胞增生和肿胀的小管。在真皮皮细胞的胞质里可以看到嗜酸性包涵体。

治疗措施

(一)对人的治疗

据接触史、典型皮疹、自愈过程,一般不难诊断。如有怀疑,可将损害的痂皮或活检组织放在电镜下观察,如发现病毒包涵体可明确诊断。在组织培养上病毒生长缓慢。

1、避免接触患羊痘的绵羊和山羊。对病羊应首先加强护理,注意卫生,给予软嫩而容易消化的饲料,圈舍要暖和而通,最好在天晴时放牧,让病羊能晒晒太阳。特是在发疹期,要加强保温。铺上垫草,供给温水。

2、在实验室制备疫苗的工作人员防止自身接种。

3、2~3周羔羊接种羊痘活病毒疫苗可获终身免疫。

4、患者一般作对症处理。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水泡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甘油或紫药水。

5、巨大而向外生长的皮损可从真皮下部予以切除。

(二)对病羊的治疗

现代疗法:

1、首先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给予软嫩而容易消化的饲料,圈舍要暖和而通,最好在天晴时放牧,让病羊能晒晒太阳。特是在发疹期,要加强保温。铺上垫草,供给温水。

2、病初可注射免疫清,1.5千克左右重的羊注射20毫升,体重大者应多加注射,但清较贵,不太划算,故宜用于贵重的种羊和幼羔。

3、皮下注射0.1%麝香溶液。这是青海牧民的治疗验,过兽医诊断实验室试验,明效果良好。配制法:将麝香1克研碎,加无菌馏水1000毫升,为促进溶解,可稍微加温。将此溶液静置1周后再过滤。滤得的溶液呈棕红色,清朗透明,有特殊气味。亦可将麝香溶于生理盐水或60度的白中,浓度同前。 用法:皮下注射1毫升。必要时重复注射1~2次。病羊(出现丘疹以后)于注射后第4天即见结痂始痊愈。严重的于注射后第2天即可恢复食欲及反刍,精神亦见好转。

4、局部治疗 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水泡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甘油或紫药水。

5、恶性山羊痘,采用“九一四”治疗,量为0.01克/千克体重,配成5%的溶液,静注射。一般成年羊用0.3克,溶于生理盐水10毫升中即可,平均15~20千克的成年奶羊,用量不得超过0.4~0.5克;5月龄以下的仔山羊不超过0.1~0.15克;5月龄以上的仔羊不超过0.2~0.25克,,注射后有不安、呻吟等中毒现象,但第2天即体温下降,恢复食欲,全身状况好转。早期病羊在注射后1周左右痊愈,脓疱期与水泡期的可以迅速制止其继续发展。

诊断

本症是羊痘病毒所致。这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要是侵犯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导。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病毒接种在人体后获得成功。把人和动物的损害进组织培养有病毒生长

1、挤奶员结:接触病牛而得病,多见挤奶员,皮疹为疱疹和结,无焦痂。

2、环状肿:丘疹紧密排列成环状,外观似珠,表面光滑,多见儿童及青年,病理变化有特征性。

3、皮肤纤维肉瘤:好发躯干,特是前胸,中年人多见,早期皮疹为斑块上多个坚硬结,晚期易破溃并伴出组织见成纤维细胞排列成特殊的旋涡状、扇状或车轮状结构而有诊断价值。

巨大的向外生长的皮损应与化脓性肿(又称为毛细管扩张性肿、分毛细,是一种常由轻微损伤起的皮肤粘膜毛细管和小静状增生而成的息肉状损害。本病与感染无,也非真正的肿。)或恶性肿相鉴

并发症

羊痘发生后,常常伴发并发症,如呼吸道炎症(流水、眼睛发红)、肺炎关节炎、肠炎,失明、关节炎、孕羊流产等。病羊可在发病后死亡,特是幼龄羔羊死亡率很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莲座革菌

下一篇 婴儿肢端脓皮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