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

小儿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征(Chédiak-Higashi syndrome)是一罕见的伴有神经系统及液系统异常的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征两性均可发病,患儿父母多为近亲婚配。小儿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征又称Chédiak-Higashi综征、Chédiak-Higashi-Steinbrinck综征、遗传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征、先天性过氧化物酶颗粒症、先天性白细胞异常白......
目录

病因

小儿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征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后代。人类CHS1基因突变起。

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 recessive,AR)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有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才发病。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不得病,但可以把致病基因向后代传递,并可能造成后代发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有以下规律:

(1)假如父母正常,孩子受累,那么父母都是杂合子,并且他们的孩子中平均有1/4的人会受累,1/2是杂合子,1/4正常。

(2)受累者和基因型正常的人结婚生出的孩子都将是表型正常的杂合子

(3)受累者和杂合子结婚生出的孩子平均1/2将受累,1/2是杂合子

(4)两个受累者结婚生出的孩子都将受累。

(5)男女受累的机会均等。

(6)杂合子表型正常,但属携带者。假如遗传病是由于某一特定蛋白质缺失所致(例如酶),那么携带者一般来说这种蛋白质的量会减少。假如已知道突变的部位,分子遗传分析可以鉴定表型正常的杂合子个体。近亲婚配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有重要作用。有系的人更容易携带同一个突变等位基因。

临床表现

本病征两性均可发病,患儿父母多为近亲婚配。临床表现有以下几面:

1.皮肤症状

较特殊,在婴儿期即可出现,皮肤局部白化,外受光照射的部位呈石样灰或黑色。头发呈亚麻色或黑褐色,皆有银光,特是在阳光下或洗涤后。

2.眼部症状

较为复杂,可呈现眼部白化病虹膜色素减少呈蓝紫色或棕色,半透明,眼底色素消失,网膜灰色,遇光可见水平性眼球震颤

3.淋巴结肿大

约85%患者有与全身淋巴结肿大,有人称之为“淋巴”,可能是淋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大,脾大明显时可出现功能亢进和溶血贫血

4.易感染

是皮肤、呼吸道的葡萄球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的感染。

5.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小脑震颤、辨不良、颈紧张、痉挛、睑下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昏迷液蛋白和细胞数增加、电图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等。

6.特征

白细胞胞浆中存在Dhle小体样的嗜甲苯胺颗粒。粒细胞有肿胀、退变及分不明显,浆缺乏正常的中性颗粒,而含有1~6个或多个、卵,直径1~2μm染色紫灰蓝色的异常颗粒。中性粒细胞可见1~6个异常巨大颗粒外,周边尚可见一个透明带。

患儿白细胞吞噬功能良好,但杀菌活性有缺陷,易发生感染,并可发展为进性粒细胞减少症,可有贫血减少。

检查

1.液和骨髓检查

有进性粒细胞减少,可有进贫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减少。中性粒细胞(包括早及中幼嗜酸、嗜碱粒细胞)的胞浆中含有过氧化物酶阳性颗粒和嗜天青Dohle小体样颗粒,大小不一。淋巴及单核细胞中也有此颗粒。骨髓细胞中有空,偶见被吞噬异物,有的胞核较固缩。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均正常。

2.液检查

蛋白和细胞数增加。

3.病理检查

全身许多组织可见大溶酶体样颗粒。

4.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

游走性和趋化性功能不全,杀菌力低下,吞噬功能正常。

5.中性粒细胞环核苷酸测定

cAMP含量显著升高(7~8倍于正常人),cGMP含量降低。

6.清溶菌酶含量升高

因为中性粒细胞易破坏,清溶菌酶活性增高。

7.毛发检查

显微镜下观察毛发中可发现巨大黑色素颗粒。

8.其他

X线胸、B超检查,发现肿大、纵隔大,电图检查可见异常波。

诊断

据皮肤、头发、眼的色素减淡、眼震、畏光视力障碍等眼部症状,以及特殊的外貌和特征可做出诊断。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异常的儿童应怀疑本病的可能:①反复不明原因的细菌感染。②毛发、皮肤、眼底色素沉着。③外周骨髓的粒细胞出现巨大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溶酶体颗粒。④轻、中度中性粒细胞减少。⑤尽管计数正常,但易擦伤或。⑥无法解释的肿大(与疾病加速期有)。

本病常表现于婴幼儿时期,也有在较迟的加速期确诊的。确诊需要在外周骨髓的粒细胞中发现巨大溶酶体颗粒。有些患者由于粒系前体细胞在骨髓中大量破坏,外周粒细胞很少,这就需要骨髓穿刺。

鉴别诊断

与伴有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鉴,上述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有助鉴。鉴诊断包括其他遗传式的部分白化病,如Griscelli综征、Hermansky-Pudlak综征。Griscelli综征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巨大胞浆颗粒,毛发杆部可发现大的色素沉着,黑色素细胞中可见成熟黑色素体的聚集。患儿常在10岁以前发生致命的淋巴组织细胞性综征,和CHS加速期相似。Hermansky-Pudlak综征以功能异常和相的出素质为特点。另外,在急、慢性粒细胞病细胞中也可发现类似CHS细胞的巨大颗粒。

并发症

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功能亢进和溶血贫血,易感染,特是皮肤、呼吸道的葡萄球菌及其他革兰阳性菌的感染。并可发展为进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减少。

治疗

前尚无特殊治疗法,由于缺乏色素保护,有向皮肤癌发展的倾向,因此,应用日光防护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预防感染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转移因子的使用可减少病毒的感染,大维生素C可获得改善中性粒细胞功能。病情重者切有短暂效果。切除效果不佳。采用泼尼松龙(强的松龙)静给药以及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可使部分病例的发热贫血症状改善。

预后

预后不良,患者在婴幼儿期常死于严重感染,存活到5~10岁者往往死于淋巴样疾病,至青年期者仅伴有神经系统的疾患,亦可死于肠道出

护理

小儿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前尚无有效治疗法,由于缺乏色素保护,患者对阳光很敏感,日晒后,皮肤可增厚并发生鳞状上皮癌。因此,应用日光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紫外线防护Solarine混物可以满足防晒配设计的要求。Solarine源自于沙棘油、野生玫瑰和非洲马铃果油的提取物,是一种含脂肪酸、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混物。玫瑰籽富含80%的脂肪酸,尤其是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EFA),要为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人体需要EFA来制造和修复细胞膜,这些EFA在皮肤免疫功能上起到控制皮肤炎症和促进身体低于感染的作用。

另外,预防感染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转移因子的使用可减少病毒的感染,大维生素C可获得改善中性粒细胞功能。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

维生素C富含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之中,如樱桃番石榴、红椒、黄椒、柿子、青菜、草莓、子、芥蓝猕猴、苹果、鲜枣、萝卜汁、土豆、甘薯、菠萝等蔬果中。

病情重者切有短暂效果。切除效果不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