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病因
本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皮肤病,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反应原可为感染(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药物(磺胺药,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红霉素、头孢类,抗惊厥药物,镇静剂),食物(鱼、虾、蟹、牛奶、鸡蛋),物理因素(冷、日光),某些疾病(风湿、自身免疫病)等。
约半数病例在发病前1~3周有原发病的历史或服用药物史。感染引起发病的潜伏期较药物引起者潜伏期长。有的病人的发病与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副鼻窦炎、慢性附件炎等有关,有人指出,30%以上多形红斑病人是由疱疹病毒所致,并已通过试验予以证实,即用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进行皮内注射后,可引起本病的发生。有的病人往往是磺胺制剂、解热止痛药、镇静安眠药剂、抗生素等所引起的药疹;有些是体内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风湿热、伤寒、波浪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肉芽肿及各种恶性肿瘤等均可伴发多形红斑;部分患者的发生是吃用日常食物如鱼肉、蛋等之后引起的;其他如X线照射、月经紊乱,妊娠等也可伴发。还有相当数目的病例的原因仍难于查明。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为多见于春秋季节,对称性好发于手足背,前臂及小腿等部位的多形性皮疹。多为急性起病。根据皮肤黏膜损伤程度,全身症状轻重和内脏受累情况,可分为轻型及重型。皮疹可在发病当天或病后数天内出现。
1.轻型
(1)皮肤表现红斑-丘疹型,此型常见,发病较轻。皮疹呈多形性,不规则红斑,直径2mm~2cm,约如扁豆或指盖。可散在或呈融合。红斑扩大后其中心色素变淡,或渐出现青紫,而周围肤色鲜红。有些红斑中心可消退形成环状,或出现重叠水疱,形如虹膜,称彩虹状红斑。此外,尚可见多样化皮疹,如斑疹、丘疹、荨麻疹、疱疹。有时在斑丘疹的中央出现水疱,或因溢血而形成瘀斑。皮疹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病变多见于手背、足背、四肢伸侧,面、颈、躯干也可发生,多为对称性。皮疹从四肢远心端,手掌和足底开始,向近心端发展,波及上臂和大腿,经1~2周消退。如有疱疹,破裂后可形成溃疡,有剧烈痛感及烧灼感。可出现结节或水疱、紫癜等。
水疱-大疱型,常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因渗出较严重,形成水疱、大疱或血疱,为浆液性张力性疱,周围绕以暗红色晕轮,表现为虹膜样。
(2)黏膜病变为充血的红斑,继而形成水疱、脱皮、渗出、结痂、糜烂及溃疡等多形变化,好发于舌、腭、颊、唇及牙龈。口黏膜受损时,可引起进食困难。生殖器及眼结膜也可发病。
(3)非特异性表现可见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可伴咽痛、头痛、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2.严重型
即斯-琼综合征,曾有多种命名,如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皮肤黏膜眼综合征,Fuchs综合征等。
本型发病急剧,有较重的前驱症状如高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等。患者全身情况严重,短期内进入衰竭状态,脉搏细弱,呼吸快,可发生虚脱、昏迷和抽搐。
(1)皮肤病变严重,红斑较大,疱疹多,范围较广。大疱破裂后,大片皮肤剥脱和出血。继发细菌感染可红肿化脓。全身各部位均可见到,躯干部更为多见。
(2)黏膜病变皮疹大片泛发,并累及口腔黏膜、鼻黏膜、眼结膜及外生殖器黏膜。尤以口唇炎及结膜炎更常见且严重。唇内及结膜也可见疱疹、出血、溃疡及灰白色假膜,有脓性分泌物。眼睑红肿,畏光,角膜溃疡,重者可影响以后的视力。偶见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
(3)除广泛、严重的皮肤表现外,尚见广泛黏膜病变和内脏受累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可出现坏死、溃疡、出血,并发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皮损继发感染可引起败血症。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尿检查可见一过性蛋白尿。继发感染的脓性分泌物应做细菌培养。
重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严重者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表皮分离,其上方表面大片坏死。
斑疹、丘疹性损害:真皮乳头水肿,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浸润,以单一核细胞为主,间有嗜酸性粒细胞。
常见的为上述两者混合出现。
3.皮肤检查
可观察到上述的红斑,丘疹,水疱等皮肤表现。
4.其他检查
诊断
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对症处理和预防继发感染。加强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注意皮肤、口腔、眼部的卫生,以预防继发感染。保证液量及热量。
1.应去除可疑病因,如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致敏药物、禁食易致敏食物
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常用抗组胺药物、钙剂、维生素和皮质类固醇。对重症型应使用大剂量激素静脉滴注,并加强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加营养,选择适当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等。
2.轻症患者可内服抗组胺剂、钙剂及维生素C或10%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
便秘者,可给盐类泻剂如硫酸镁。发病若与HSV病毒有关者,可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
也可输血浆等支持疗法。做好局部治疗,皮肤及黏膜破损处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或抗生素可的松软膏。口腔糜烂处宜吹入中药锡类散,可减轻疼痛,促进恢复。眼部应用硼酸水经常冲洗,并涂抗生素,可的松眼膏。
可采用静脉给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必要时根据病情可加大剂量,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逐渐停用,一般疗程不超过一周。如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不应用激素,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存在,或在应用激素过程中,选用过敏反应少的抗生素。注意处理心、肺并发症。如有肾功能障碍,液体的局部治疗:对渗出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1:40次醋酸铝湿敷,渗出水肿消退后外用氧化锌油,硼锌糊包扎。口腔黏膜损害可用1%~2%双氧水清洗局部或含漱,每天3~5次。眼部损害治疗需极小心,包括湿敷,冲洗,解离粘连,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关节痛时给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或吲哚美辛(消炎痛)。
预后
经过2~4周,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皮肤及黏膜症状较重者,需经数月才完全退尽。严重型可有其他系统并发症,不仅治疗困难,病程更长。但多数病例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因继发感染,或心、肾严重并发症而死亡。角膜发生溃疡者,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失明。如再接触致病因素,尚可复发。有报道复发率达20%。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