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脓窠疮

小儿脓窠疮是一种皮损部位较深在的化脓性皮肤病,愈较慢,愈后留有瘢痕。本病西医称之为深脓疱疮。小儿脓窠疱多因素体气虚,脾虚不运,则湿浊停,兼之湿热毒外袭所致。也有因蚊虫、跳蚤叮咬,或患其他瘙痒性皮肤病,搔抓损破染毒所致。皮疹好发于小腿,其次为大腿、部和部。皮疹初起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疱壁较厚,不易溃破,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皮损继续向外围及深处发展,数日后结成暗褐色厚痂。痂......
目录

病因

小儿脓窠疱多因素体气虚,脾虚不运,则湿浊停,兼之湿热毒外袭所致。也有因蚊虫、跳蚤叮咬,或患其他瘙痒性皮肤病,搔抓损破染毒所致。

症状

皮疹好发于小腿,其次为大腿、部和部。皮疹初起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疱壁较厚,不易溃破,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皮损继续向外围及深处发展,数日后结成暗褐色厚痂。痂皮落后,成典型的1~2厘米直径大小的脓性溃疡,绕以红色硬实边缘。一般2~4周愈,留有瘢痕。往往反复化脓结痂,有的可成蛎壳样厚痂。皮疹数不等,常为数个至数十个。自觉灼热疼痛,也可有痒感。一般无全身症状,较重者可伴有发热渴、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病程常可持续数周以上,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

饮食

理膳食调配。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治疗

脓窠疮辨证论治

湿热

见】皮疹为脓疱、脓痂及脓性溃疡,自觉灼热疼痛,可伴有发热,疲乏不适,口干渴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1.五味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龙胆泻肝汤(李东垣,录自《古今医集成》)加减处金银连翘蒲公英地丁各15克,龙胆草、栀子木通黄芩野菊花各9克,草30克,生甘草3克。水服,每日1

若素体气虚者或日久脾虚弱者,酌加党参(或太子参)、生黄芪各15~18克、白术茯苓各9克,并适当减少苦之品。

2.中成药

(1)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肉注射。

(2)黄连注射液,每次2.4~3.0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静滴注,每日1次。

(3)服液,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水送服。

说明:如患儿年龄较小,上述各方药量宜酌情减少。

检查

皮疹,皮损,皮肤涂显微镜检查,皮肤真菌镜检,皮肤病的物理检查,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检查,尿常规,常规,便常规。

诊断鉴别

诊断

据临床表现进诊断。

诊断

1.丘疹荨麻疹:在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或水疱,好发四肢、躯干,成批出现,反复发生,瘙痒症状突出。

2.水痘:发疹时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在1~2天发全身,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同时见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各时期的皮疹;口腔粘膜常受累。

3.湿疹:皮损为多性,瘙痒较明显,易反复发作。

并发症

发热渴、疲乏不适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