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疾病常识
疾病介绍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新生儿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疣状角化不良病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40-5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40000 —— 60000元)
温馨提示
本病与12号染色体上的K1角蛋白基因或17号染色体上的K16角蛋白基因突变有关。
主要病因
遗传(30%):
显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dominant congenital 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病机制
本病与12号染色体上的K1角蛋白基因或17号染色体上的K16角蛋白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内张力细丝异常聚集,破坏细胞骨架网及板层小体分泌,导致水分丧失增多。
病理生理
可有明显的角化过度、细胞内水肿,致表皮细胞松解,故病理改变呈表皮松解型。也可见网状空泡化。颗粒层可明显增厚。在棘细胞层中常见双核细胞。电镜检查可见核周有空晕形成。其表皮细胞的分裂率也明显增加,细胞到达表皮的时间可明显缩短而较快脱落,并可有水分丢失增加。真皮可水肿伴淋巴及组织细胞浸润。电镜可见张力丝排列紊乱及桥粒接触不良。透明角质颗粒大小不一。
疾病预防
本病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并发病症
疣状角化不良病
暂无并发症。
诊断方法
常见症状
鱼鳞癣样红皮 掌趾皮肤黄色角化物 鳞屑 层状鱼鳞癣 大疱(含脓性液体)
出生时即有皮肤发红,角质样增厚,鳞屑如铠甲状广泛分布于整个身体,鳞屑脱落后,留下湿润面,可有松弛性大疱,四肢屈侧和皱襞部受累较重,如腹股沟,腋窝,腘窝,肘窝等可见灰棕色疣状鳞屑,掌跖呈板样角化,甲和毛发正常,此型鱼鳞病可在颈部及手足背出现局限性线状疣状损害,随年龄增长,症状可逐渐减轻。
常见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呈现特征性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表现有显著的角化过度,中度棘层肥厚,颗粒层可明显增厚,表皮内有细胞边界不清的网状间隙,系因细胞内水肿所致,真皮上部有中度慢性炎性浸润,电镜检查可见核周区张力细丝形成过多,特征性表现为透明角质颗粒大且多。
诊断鉴别
治疗方案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