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自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广泛应用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其他两种肠道病毒感染相对地增多而起注意。该两种病毒感染流临床可炎、脊髓炎、-心包炎、呼吸道感染、炎、腹泻等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的损害。肠道病毒均属微小核糖核酸(RNA)型病毒,直径20~30nm呈球,居于人类肠道,对一般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肠道病毒感染时,临床......
目录

病因

肠道病毒均属微小核糖核酸(RNA)型病毒,直径20~30nm呈球,居于人类肠道,对一般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

临床表现

肠道病毒感染时,临床表现极为多样化,病情轻重差异悬殊,同型病毒有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型病毒可有相似症状,故单从临床表现难以判定型。常为多种表现同时存在。

1.神经系统感染

(1)炎一般认为该两种病毒可炎及无菌性膜炎综征。一般发病急,均有发热,轻重不等,以轻型为多。轻者可无炎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液检查异常才被发现。常见症状和体征有恶心呕吐头痛膜刺激症状等。同时伴有咽痛腹痛腹泻等非特异性表现。液所见与其他病毒起的炎相似,细胞数轻度增高,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后期以淋巴细胞为。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2)瘫痪疾病与脊髓灰质炎相比,该两种病毒瘫痪的发生率低,症状轻,恢复快,预后好。

2.心脏疾病

两种病毒可-心包炎,侵犯膜者少。新生儿患病可为胎感染,病情重,预后差,可发生猝死或慢性力衰竭。-心包炎的轻重程度悬殊,轻者仅有电图改变,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咳嗽呼吸困难率增快,各种律异常,心脏扩大,音低钝,可闻及杂音(尖部收缩期),啰音肝脏增大。临床电摩擦音,卧位透视部增宽,B超心包腔有积液而诊断心包炎。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慢性炎、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和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和梗死是导致猝死要原因。

3.呼吸道感染

埃可及柯萨奇病毒的许多型可上呼吸道感染,少数起下呼吸道感染。由于型不同,同一患儿可多次发生。突然出现发热咽痛头痛腹痛部初起充,继而出现灰白色疱疹疱疹破溃,黄色溃疡。可见于扁体前弓,软悬雍垂及扁体上,但不出现于齿及颊黏膜处。4~6天自愈,少数至2周。

4.发疹性疾病

皮疹出现于其他部位感染时,仅为一种表现。皮疹的态、数量和分布变化多。可为斑疹丘疹、水疱疹荨麻疹、偶见瘀点。部位不定。口腔黏膜也可见到,可溃疡。一般2~4天消退,不留痕迹。有一种手、足、病,要由柯萨奇病毒A16、A5、A10起。多见于4岁以年幼儿。其特点为口腔见小疱疹溃疡,位于、颊黏膜及硬处,偶见于软牙龈、扁体,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丘疹疱疹,偶见腿、和躯干,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可伴发热,以低热为多。

5.腹泻

腹泻可见于四季,尤以夏秋季为多。多见于婴幼儿,为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大便多为黄色黄绿稀便,可带黏液,偶见少量液。每天5~6次至10余次,出现脱水者少。多在1~2天恢复。

6.其他疾病

可见流胸痛痛,以胸痛者以胸、膈肌附着点处明显,尚有四肢肉酸痛,全身痛。疼痛程度不等,轻者感紧压样及胀痛,重者似刀割、针刺。胸腹痛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部可有压痛,甚至痉挛及强直。尚有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呕吐腹泻等表现。流性急性结膜炎,由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0型起。要表现为眼结膜红、肿、痛,流泪脓性分泌物,病程1~2周。肠道病毒感染的表现是多面的,几乎涉及各个系统。

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分类亦无明显变化。

2.液检查

膜炎、炎患者的液可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压力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多,多为(100~300)×106/L,很少超过500×106/L,初期以多核细胞为,2天后淋巴细胞占90%左右。糖和氯化物无变化,蛋白轻度增加。

3.病毒分离

组织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病毒。如能从患儿液、液、心包液、疱疹液及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则可作为确诊依据。如从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则需结检查加以判断,因部和肠道有健康带毒者。

4.检查

特异性高的抗体为中和抗体,病后2周始升高,3周时达高峰,可维持3~6年,故不能用于早期诊断。近年来已建立了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的法。

5.分子生物检查

用RT-PCR法扩增临床标本(如拭子、液、液)中的少量病毒核酸,可达到病原早期诊断的的。该法敏感性、特异性高,可快速诊断。

6.其他助检查

据临床需要选择X线、B超、电图等助检查。

诊断

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时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同时结病史,结实验室检查确诊。但健康人可带有该病毒,不能从拭子或粪便中分离出病毒就作为最后诊断的依据。抗原-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但因分型过多,无法测定所有的类型。

治疗

1.对症处理

临床治疗以对症处理为。如急性期宜加强护理,注意休息,保持适当进食和水分;吐泻者要纠正脱水、酸中毒;有颅压高时用20%醇;惊厥和严重痛者给予镇静止痛药;急性炎伴衰应快速洋地黄化,及时供氧,积极抢救;轻瘫时注意肢体温度,保持功能位,予以相应理疗、针灸;对体弱者,婴幼儿危重者,支持疗法不应忽视;应预防继发感染

2.抗病毒治疗

重症者可考虑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免疫球蛋白中存在多种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高危儿(母亲分娩前1周有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新生儿室有肠道病毒感染者)出生后注入丙种球蛋白250mg,可减少发病及减轻病情。也可静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3~5天,早期可阻止肠道病毒在患儿体复制。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用流期恢复期患者清制备的免疫球蛋白也有治疗效果。未明确病原体前,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预后

与病变部位、病毒毒力、患儿年龄及有无并症有,暴发性全身感染患儿预后差,病死率高。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