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皮肤综合征
病因
发病机制
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背侧正中线的外胚层细胞逐渐增厚,形成神经板,胚胎第2周时,神经板的两侧向背侧隆起,形成神经嵴,而中间凹陷形成神经管,神经管以后发育成脑,脊髓等神经组织,胚胎表面的外胚层衍化成皮肤等组织,在妊娠早期,细胞增殖衍化活跃期,外胚层出现某些异常,以致出生后神经皮肤表现出病变。
临床表现
1.皮肤改变
咖啡牛奶斑是本病的重要体征,出生时即可发现,为一些浅棕色(咖啡里加牛奶的颜色)斑,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不隆起于皮肤不脱屑,感觉无异常除手掌、足底和头皮外,躯体其他部位均可波及正常小儿有时也可见到1~2块咖啡牛奶斑,无诊断意义,6块以上直径大于5mm的咖啡牛奶斑则有诊断价值。有时在腋窝鼠蹊部或躯干其他部位见到一些1~3mm直径似雀斑状的浅棕色斑,称为腋窝雀斑,成簇出现数目往往较多,称为腋窝雀斑,也具有诊断意义。
皮肤的神经纤维瘤在婴幼儿时期往往不明显,青春期后增多,表现为结节状隆起,有时有蒂,与皮肤色泽一致或呈暗红色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数目多少不等,多见于躯干,四肢及头部较少,如肿瘤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丛状神经纤维瘤常波及面部,儿童期也可见到常破坏面容,颈部或纵隔的丛状神经纤维瘤可压迫呼吸道,影响呼吸。
2.常眼部异
虹膜部位常可见到色素性虹膜错构瘤(Lisch小体),一般体格检查不能发现,需在裂隙灯下观察,表现为突起的褐色斑块,边缘清晰,无特殊症状6岁以后常见,有诊断意义。
3.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瘤组织在病理上属错构瘤样结构,为良性肿瘤,身体各部位的神经纤维均可受累。由于肿瘤的性质、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视神经胶质瘤可见于15%的病人中,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丧失、视神经萎缩、局部疼痛或眼球突出,单侧或双侧听神经瘤往往在10岁以后发生,表现为听力丧失、耳鸣、眩晕及面肌无力。脑部还可见到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脊髓及神经根也可波及本病可伴有学习困难及行为障碍,但明显智力低下及癫痫发作不太多见。
4.其他系统
检查
治疗
预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