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草
生长环境
多年生草本,具下伸和横走的根茎。秆单生或丛生,直立,高40-100厘米,具3-5节,光滑无毛或在花序下密被柔毛。叶鞘光滑无毛,或在幼嫩时边缘具纤毛;叶舌膜质,截平,长1-1.5毫米;叶片长8-30厘米,宽4-7毫米,扁平或内卷,上面及边缘粗糙或具短柔毛,下面平滑或微粗糙。
穗状花序直立,长10-15(24)厘米,宽10-17毫米,灰绿色;穗轴被短柔毛,节与边缘被长柔毛,节间长3-7毫米,基部者长达20毫米;小穗通常2-3稀1或4枚生于每节,长10-20毫米,含4-7(10)个小花;小穗轴节间长1-1.5毫米,贴生短毛;颖短于小穗,线状披针形,先端狭窄如芒,不覆盖第一外稃的基部,具不明显的3脉,上半部粗糙,边缘具纤毛,第一颖短于第二颖,长8-15毫米;外稃披针形,边缘膜质,先端渐尖或具长1-3毫米的芒,背具5脉,被短柔毛或上半部无毛,基盘具长约1毫米的柔毛,第一外稃长8-10(14)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常微2裂,脊的上半部具纤毛;花药长3.5-4毫米。花、果期6-10月。
产地生境
主要价值
物种危害
赖草在中国青海农田危害频率为12.49%,危害指数为3.45。主要发生在田边、离田边5-15米宽的土地被严重危害,在干旱年份,小麦减产率为30-40%,降水量多的年份,小麦减产率为15,-,20%。如全田发生,则无法耕种。在果园危害更加严重,危害频率达70.0%,危害指数达45.8%。在大黄田1平方米内有1株赖草时,对大黄产量无任何不良影响,密度分别为40、80、120、160株时,大黄根茎长度较对照(无草区)依次缩短1.73%、5.35%、6.30%、20.90%;鲜重量依次减少0.61%、13.42%、15.80%、17.75%。
防治方法
防治这些杂草时,应首先从田埂入手,采用10%草甘膦铵盐水剂,对苗圃田赖草地下根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1平方米内发生赖草1株时,应采用人工、机械深耕,检出地下根茎,减少翌年危害来源。田间赖草发生密度较大时,采用10%草甘膦铵盐水剂22.5-30千克/公顷,将大黄苗用塑料薄膜遮盖,于赖草1-3叶期兑水300千克/公顷,茎叶均匀喷施,对大黄苗安全,防治一年生杂草效果达100%,防治多年生杂草效果达98%左右。田间没有赖草发生时,应重视田埂赖草的防治,因大黄种植3年时,赖草的地下根茎很快从田埂窜入全田传播危害。对田埂赖草采用10%草甘膦铵盐水剂30.0千克/公顷,于赖草1-3叶期兑水300千克/公顷,茎叶均匀喷施,有效防治赖草地下根芽的生长发育,切断田埂赖草地下根茎进入田间传播危害,控草效果理想,且对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小。控草后有利于中国藏药材大黄的大面积稳定生产,更有利于植被尽快恢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