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水疥

水疥是一种以肤起疹、有水疱、瘙痒如疥为特征的皮肤病。多发夏秋闷热之季,婴幼儿多发,愈后常反复。可见于现代医丘疹荨麻疹。水疥是指诸疥中之轻轻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该书分疥为大疥、马疥、水疥、干疥、湿疥。巢氏谓:“水疥者,如小瘭浆,摘破有水出,此一种小轻。”类似丘疹荨麻疹,或为湿疥之轻微者。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挖掘隧道的机械伤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起的皮肤病,它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
目录

介绍

水疥是指诸疥中之轻轻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该书分疥为大疥、马疥、水疥、干疥、湿疥。巢氏谓:“水疥者,如小瘭浆,摘破有水出,此一种小轻。”类似丘疹荨麻疹,或为湿疥之轻微者。

病因

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挖掘隧道的机械伤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起的皮肤病,它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尤其在青年男女性乱者中,本病传播迅速,故本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疥疮的体征是皮肤剧烈瘙痒,而且皮疹多发于皮肤皱折处,特是阴部。疥疮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疥疮的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疥虫离人体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也可间接传染。性生活无疑是传染的一个要的途径。疥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虫子,疥虫的部有无数横波状皱纹,躯干的后半部有几对杆状的刚毛和长鬃,部有足四对,躯干后缘中央是肛门。疥虫的体很小,位于躯干的前端,一半陷入躯干中,螯肢呈钳,适宜于食用皮肤的角质蛋白。寄生于人体表皮。疥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卵呈淡黄色,壳很薄,透亮,常4~6个卵聚集一处,产在雌虫所掘的隧道。产卵时也排出大便,产卵后,成虫死在隧道盲端。幼虫自卵中孵出并生活在隧道,不久即脱皮变成成虫,雌性若虫与雄性成虫交配后,雌虫即在隧道产卵,一边排卵一边前进,每天掘隧道向前进0.5~5mm,移的速度快,虫卵就疏在隧道,移的速度慢,虫卵就密集在隧道。疥虫的另一个特点是夜昼伏,由于晚上疥虫的活动增加,皮肤往往瘙痒剧烈。

诊断

多见于儿童及婴幼儿;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躯干部;皮损为纺锤团样丘疹,中央有水疱;自觉剧烈瘙痒。

并发症

水疥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一、痒疹儿童与成人均可发病,但以儿童为多,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躯干部,皮损要为团样丘疹,如豆样坚实,瘙痒无度,病程缓慢,无传染性。 二、湿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一定好发部位,皮损呈多性,可有潮红、肿胀、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无传染性。 三、丘疹荨麻疹多发于儿童,常见于春秋季,好发于四肢及部,皮损为在纺锤丘疹、丘疱疹及水疱,自觉瘙痒,容易复发。 四、虱病要发于躯干,皮损为继发性损害,如抓痕、血痂,指缝无皮损,在衣缝中可找到虱及虱卵。 1.有接触传染史,周围多人患病; 2.皮疹为小丘疹、水。

辨证施治

1.风热搏结

(1)候疹块色红,大小不等,在分布,疹块中央少见水疱,偶见血疱;好发于上半身,尤以上肢伸侧、部为多,往往成批出现,此起彼伏,自觉瘙痒。舌质红,苔薄黄,数。

(2)治则疏风清热止痒。

(3)。酌加银连翘苦参等。热势明显者,可选用疏风清热饮加减。痒甚者,配皂刺,重用白藓皮、白蒺藜;若有血疱者,加牡丹皮、紫草地榆炭。

2.湿热郁阻

(1)候疹块大小不等,在分布,色红或偏暗红,高出皮肤,中央常有水疱,或起大疱,抓破略有渗水;好发于下肢、部,自觉剧痒舌红,苔薄黄或微腻,濡或滑数。

(2)治则清热利湿,祛止痒。

(3)湿汤。酌加泽泻车前子、木通白鲜皮等。若因饮食不当而发病者,加、焦三仙;若因肠道有寄生虫而诱发者,加苦楝子使君子;若伴有继发感染者,加银连翘、地丁。

外治法

重用九华粉洗三黄洗外搽,每天数次。若有水疱破裂渗出,用马齿、生地榆等量,水,凉湿,每天2~3次。

预防

1.设法避免蚊虫刺咬。若居室发现跳蚤、臭虫、蚊子等应及时喷撒杀虫灭蚊,或采用其他有效法。

2.注意调患者饮食。若肠道有寄生虫者应及时治疗。

3.发病后,避免搔抓,以防破溃感染,患者应勤剪指甲。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