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粟疮

以胞睑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脸,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砂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膜而影响视力。follicular conjunctival disease 以 眼睑面生有其较大,色黄而软的累累颗粒,如粟米症状的眼病。常与椒疮并生,亦可单独生。可生于上胞,也可生于......
目录

概述

follicular conjunctival disease 以眼睑面生有其较大,色黄而软的累累颗粒,如粟米症状的眼病。常与椒疮并生,亦可单独生。可生于上胞,也可生于下睑,愈后不留疤痕,是不同于椒疮之点。相当于西医的“结膜滤症”、“结膜炎”。治以清化湿热。“粟疮”一始见于代《治准》,其载,“粟疮生于两湿热郁于分(属土)”。

粟疮是与椒疮相似,其症状是眼睑发生色黄而软的粟粒状的病变 。每与椒疮(砂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磨擦眼球诱发 膜而影响视力。

皮肤粟疹或眼睑生粟之病

病因

该病多因表虚火邪郁,相结,郁阻肤而成。症见遍身出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耗,皮肤失养粗糙,厚如蛇皮。

症状

1.患眼异物感、流泪

2.睑结膜及穹隆结膜充管模糊、乳头肥大、滤增生、瘢痕成呈灰白色线状或网状,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的线绒状小点,是由扩张的毛细管网和上皮增殖而成;

3.角膜

并发症

痒甚者服;日久肤如蛇皮者,皂角苦参。外二味拔毒。相当于丘疹湿疹,或痒疹之类。

预防

1.五皮(华佗《中藏》)加减

桑白皮10克,茯苓皮12克,陈皮6克,生姜皮8克,蝉蜕6克,荆芥10克,薄荷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2克。水服,每日1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服,每次6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2)金菊五冲服,用法参照“针眼”之伏热型中成药。

治疗

湿热壅阻型

见】 眼痒涩疼痛,眵泪粘,胞睑浮肿,睑白睛红赤;颗粒色黄,周围红赤。舌苔黄腻,弦滑。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1.饮加减

:参见“椒疮”湿热方药

2.中成药参照“椒疮”中成药。

脾虚湿困型

见】 眼痒涩不适,胞睑微肿,睑颗粒半透明,年未消。淡苔薄白,缓。

【治法】 健脾湿

饮食调节

饮食上注意多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

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劳累,避免夜,避免用眼不卫生,避免长时间的看电、电视,避免在光线不足或光线过强的地看书,避免用不清洁的手部揉眼,避免常性用手刺激眼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深脓疱病

下一篇 轮叶八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