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辣根

辣根 辣根(拉丁:Armoracia rusticana G. Gaertn., B. Mey. & Scherb.,:西洋山嵛菜),十科马罗卜属多年生宿植物。它原产于欧洲。其高达1米上下,肉质肥大,纺锤白色粗壮,基生或长卵形叶片面羽状网突起,叶柄花序排列成锥状,多数,花梗纤细,花瓣白色;子房卵角果,果瓣隆起;种子细小,扁......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1米上下,全体无毛。肉质肥大,纺锤白色,下部分枝粗壮,表面有纵沟,多分枝。基生或长卵形,长15-35厘米,宽7.5-15厘米,边缘具齿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楔形而稍下延,叶片面羽状网突起,叶柄,长达30厘米,上面凹陷;无柄或有短柄,下部的至长披针,边缘通常羽状浅裂,中部的广披针,上部的渐小,披针至条,边缘具不整齐锯齿齿全缘花序排列成锥状;多数,花梗纤细,长4-5毫米;萼片直立,稍展,条,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及端薄膜质,白色透明;花瓣白色,倒卵形,长5-6毫米,宽约3毫米,端钝或带波状纹明显,基部渐狭呈爪;短雄蕊长约1毫米,长雄蕊长约2毫米,丝细而扁,向基部稍扩大;子房卵,长约2毫米,花柱极短,柱头扁头状,较花柱宽。角果,长3-5毫米,宽约1.5毫米,有宿存短花柱及扁压状柱头;果瓣隆起,具网状,无中脉,熟时裂;隔膜纺锤白色膜质,种子2,每4-6粒。种子细小,扁,膜质,淡褐色子叶缘倚胚根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情况

辣根原产欧洲;中国黑龙江、吉林(长春市)、辽宁(鞍山市)及北京等地园及药圃间有栽培

生长习性

辣根喜凉、耐、忌湿辣根喜冷凉候,耐干旱,不耐雨涝,以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砂壤土,pH为6的微酸性土壤较好,忌连作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有辛辣味,作调味品或食用;植株可作饲料。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膀胱

功效治:消化不良;小便不利;胆囊炎;关节炎。

辣根富含各种维生素、钙、磷、钴、锌等矿物质。药用服作兴奋,外用赤;辣根具有利尿、兴奋神经的功效。

辣根葡萄糖异硫氰酸酯(glucosinolate),其中要成分为葡萄糖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glucosinolate),又称黑芥子甙(sinigrin),还含少量的葡萄糖异硫氰酸苯酯(benzylglu-cosinolate)等。全植物含挥发油及芥子油。种子含脂肪油和生物碱。

栽培技术

选良种

一年生未受伤的为好。长14厘米左右,粗1.0~2.5厘米。每亩需量50~60千克。种选好后,于11月底选一土质较好、向阳的地块,挖深30厘米、宽40厘米的沟贮藏,贮藏期间防止受热受冻。

整地施肥

辣根连作,前作最好为豆科作物。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地块,每亩施农家肥3吨,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或相应比例的复肥。深耕30~40厘米,然后做成75~80厘米宽的大垄,在垄栽植。

辣根的耐性强,因而定植期很长,从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均可。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定植,75~80cm,株30~33cm,667m2栽2500~3000株。定植时用木棍在垄上作18~20cm深的孔,孔与地面呈30°,然后将种头部向上插入孔中,勿使种,也不能倒植。为确保密度,定植时要足墒,定植后覆土3~5cm。为提高产量,应实地膜覆盖。

打孔栽植

辣根春秋两季均可种植,但以春季栽植为,最佳定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起好的垄30~33厘米,深度15~20厘米打孔,孔须斜插,孔与地面呈45°左右,然后将种头部向上,插入孔中,切勿倒栽,栽后覆土3~5厘米,每亩栽植2500~3000株。

栽植后将垄坡垄搂平搂细,然后边喷除草(乙草胺),边盖薄膜。盖膜时一定要拉紧,周围压实、压牢,防止吹。盖完后将每个栽辣根破3~5厘米孔,再挖细潮土将孔盖严,覆土厚2厘米,这样有利于苗出膜,防止灼伤叶片

田间管理

补苗:早春栽植的辣根,一般35天左右出苗,其间易受干旱和虫害的影响,造成缺苗。因此,出苗时要注意查苗补苗。

施肥:当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尿素10千克,促苗早发快长,5~6月辣根生长旺盛,对肥料要求较多,每亩可追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促进旺盛生长。7月中旬每亩追施硫酸钾15千克促进发育,对补栽苗及弱小苗应采用大水沟灌。

病虫防治

辣根由于其地下具有辛辣味,极少发生地下害虫,地上部要受菜青虫及菜蛾危害,可选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