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辣蓼

辣蓼 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蓼科蓼属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辣蓼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直立,多分枝,无毛,部膨大;披针或椭披针总状花序呈穗状,生或腋生,通常下垂,稀疏,下部间断。辣蓼生长于海拔50~3500米的生河滩、水沟边、山谷湿地。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直立,多分枝,无毛,部膨大。披针或椭披针,长4......
目录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直立,多分枝,无毛,部膨大。披针或椭披针,长4-8厘米,宽0.5-2.5厘米,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具缘毛,两面无毛,被褐色小点,有时沿中脉具短硬伏毛,具辛辣味,腋具叶柄长4-8毫米;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1-1.5厘米,疏生短硬伏毛,截形,具短缘毛,通常托叶藏有簇。

总状花序呈穗状,生或腋生,长3-8厘米,通常下垂,稀疏,下部间断;苞片漏斗状,长2-3毫米,绿色,边缘膜质,疏生短缘毛,每苞具3-5花梗苞片长;花被5深裂,稀4裂,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红色,被黄褐色透明腺点,花被,长3-3.5毫米;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毫米,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期7~8月。

药材性状

,有分枝,长30-70cm;表面灰棕色棕红色,有细棱线,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中空。互生,有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长5-10cm,宽0.7-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褐绿色,两面有棕黑色斑点及细小腺点;托叶鞘筒状,长0.8-1.1cm,紫褐色,缘毛长1-3mm。总状穗状花序长4-10cm,簇稀疏间断;花被淡绿色,5裂,密被腺点。微,味辛、辣。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生河滩、水沟边、山谷湿地,海拔50-3500米。

繁殖栽培

采集加工

夏秋采全草,晒干。

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大肠

功效

湿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用于痢疾肠炎腹泻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水浸洗,或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辣薄荷

下一篇 瑞尔黑变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