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是病原侵入淋巴流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浅部急性淋巴结炎的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沟,有的可在肘侧或窝等处发生。病菌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间隙,继而淋巴结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感染部位淋巴结肿大,出现索条状红线,可伴全身不适症状。如不及时控制其发展,可成多腔性脓肿病原菌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颈部的淋巴结炎多源于口咽部的......
目录

病因

感染

病原菌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颈部的淋巴结炎多源于口咽部的炎症扩,如牙龈炎,扁体炎,腮腺炎,口腔炎等。足间的感染,如足癣常是下 肢淋巴结炎的诱因。上肢,胸壁,部和脐以上壁的感染可起腋下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壁,会阴部的感染,可发生淋巴结炎,浅表急性淋巴管炎在皮下结缔组织,其病因急性淋巴结炎相同。

传播途径

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白细胞浸润,炎性渗出,病变的淋巴结增大后,中坏死化脓,感染继续发展,可向周围扩淋巴结周围炎,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可成双腔或多腔性脓肿

淋巴管及周围病变组织肿胀,使淋巴液回流障碍。

等疾病

囊肿甲状腺功能紊乱。

症状

1.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 急性淋巴结炎.局部先有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可与周围软组织分辨,表面皮肤正常,病变加重时,成肿块,难以分辨淋巴结的个数,疼痛和触痛加重,表面皮肤发红发热脓肿时有波动感,少数甚至破溃出脓。

2.索条状红线,硬且触痛 急性淋巴管炎时,病变部位有一条或多条红线向肢体近侧延伸,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时,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条压痛区(图1)。

3.全身症状 病人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症状

检查

1.外周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取决于病菌的毒性和感染程度,常与原发的感染有密切系。

(2)白细胞分类计数:一般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

2.细菌检查

(1)脓液涂

(2)细菌培养。

(3)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作为鉴淋巴结核的参考。

诊断

诊断

1.病史 病人在淋巴液流区域的相应部位存在着感染病灶。

2.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诊断

1.腮腺继发感染 多见于新生儿,生后即存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前缘,穿刺液为稀黏液样。

2.结核性淋巴炎 起病缓慢,触痛,肿胀不如急性淋巴结炎明显,OT试验阳性,穿刺检查涂可找到抗酸菌,结核杆菌培养阳性。

3.猫抓病 病人有猫抓史,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最后化脓,脓培养多无细菌生长,抗原试验阳性。

治疗

(一)治疗 

1.原发感染病灶的治疗 积极处理原发感染病灶是治疗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的重要措施,可局部热,并全身应用抗生素。清除了原发感染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常可逐渐消退。  

2.早期应用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疑有肠道菌类感染时加用甲硝唑。然后据临床疗效和菌种检验报告调整药物。  

3.局部处理 急性淋巴结炎未成脓时,可局部热或以如意金黄石脂等药物外脓肿成后,先试穿刺吸脓,以鉴肿,测知脓肿表面组织厚度,然后在麻醉下切流。  

急性淋巴管炎时,可用短波紫外线在红线延伸处照射,亦可用呋喃西林等湿温。  

4.全身症状严重,高热不退者,可加用上腺皮质激素。  

(二)预后  

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者,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灶后,淋巴结炎常能自愈。原发感染病灶治疗不彻底,急性淋巴结炎可迁延为慢性淋巴结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曲霉病

下一篇 气球状细胞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