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
流行病学
致病病因
总述
皮肤病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感染、理化刺激、外伤、先天性缺陷、自身疾病因素等。患者发病可能是受到单一因素影响,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病因
1、感染
病毒如疱疹病毒、麻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细菌常见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真如皮肤癣菌、酵母菌等感染;寄生虫常见有疥螨、虱、螨虫等。
2、理化刺激
局部皮肤长期磨损、皮肤受到辐射、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或过敏原等,都可发生皮肤病。
3、外伤
由于事故、殴斗、激烈运动、蚊叮虫咬之后过度抓挠等,可导致皮肤表面出现破损。
4、先天性缺陷
如与家族遗传有关的特应性皮炎、斑秃、早秃等;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可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缺陷;内分泌或免疫系统调控体系存在先天性异常,也可出现皮肤病。
5、自身疾病因素
6、其他
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异常,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放、化疗等都可导致皮肤病。
危险因素
长期睡眠不足、情绪低落、过于疲劳、压力过大,气候闷热、潮湿、寒冷、干燥、阳光暴晒;沙尘暴等,使皮肤病出现的风险增高。
诱发因素
主要症状
总述
虽然各种类型的皮肤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有所差异,但最终都会表现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其引发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典型症状
1、瘙痒
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可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亦可全身性广泛出现。
2、疼痛
可分为刺痛感、灼痛感、电击感等。
3、麻木、感觉异常
可能是由于皮肤的神经功能受损所致。
4、颜色异常
如变为鲜红色、紫红色、黑褐色等;部分在痊愈后可自行消退,部分则永久改变。
5、形态异常
表面出现隆起、凹陷等,皮肤变得粗糙,形成鳞屑。部分可形成水疱或脓疱,随病情进展,病变部位可出现溃疡、糜烂、皲裂。若皮肤损伤较为严重将导致皮肤萎缩、苔藓样变等。
并发症
疾病分类
1.病毒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2.细菌性皮肤病
3.真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5.性传播疾病
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10.结缔组织疾病
11.大疱性皮肤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瑞尔(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
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及臭汗症。
14.遗传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黄素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16.皮肤肿瘤
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恶性皮肤肿瘤,如鲍恩病(皮肤原位癌)、湿疹样癌(Paget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恶性黑素瘤。
临床检查
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丘疹、脓疱、红斑、结节、鳞屑等损害,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了解面容、意识、精神状态等有无异常;之后会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皮肤破损、鳞屑、溃疡、出血、糜烂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常先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皮温异常、局部触痛、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必要时还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病变。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根据血细胞变化情况判断机体有无感染,并初步推测感染的严重程度。对本类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2、细菌学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医生会取部分脓液进行涂片后,放置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明确有无感染情况,也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2)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医生会用无菌棉签等采集脓液或组织液等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可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同时还会进行药敏试验,评估病原菌对何种药物敏感,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3、其他检查
有时还会进行尿常规、血沉检查、肝肾功能、血清学检查等,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影像学检查
有时可能需超声、X线、MRI等检查,以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判断有无局部脓肿形成、软组织或骨骼病变等情况。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日常卫生习惯、皮肤外伤史、细菌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史,以及丘疹、脓疱、红斑、结节、鳞屑等特征性皮肤损害表现情况,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一般不难。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皮肤病患者的类型及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尽快缓解症状,防止疾病复发或进展,皮肤病治疗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药,此外,还可以根据病情使用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药膏可局部消炎、止痒,常用药物包括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2)清除病变部位的渗出液、鳞屑、脓痂等,可使用外用清洁剂,如生理盐水、硼酸溶液、呋喃西林溶液。
(3)抗感染药物: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莫匹罗星等;抗真菌药膏如咪康唑、酮康唑、特比奈芬等;抗病毒药膏如足叶草脂、无环鸟苷等;抗寄生虫药膏如甲硝唑、苯甲酸苄酯、百部酊等。
(4)皮肤角化调节剂可抑制皮肤角化、增生,常用药物包括全反式维A酸、他扎罗汀等。
2、口服药物
(1)抗组胺药可抑制过敏和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糖皮质激素可强效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及相关症状,大剂量方案适用于过敏或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在病情严重时的短期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抗感染药物:抗生素类可用于杀灭细菌,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万古霉素等。
(4)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增殖,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5)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常用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等。
相关药品
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硼酸溶液、呋喃西林溶液、莫匹罗星、咪康唑、酮康唑、特比奈芬、足叶草脂、无环鸟苷、甲硝唑、苯甲酸苄酯、百部酊、全反式维A酸、他扎罗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莫西林、万古霉素、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
手术治疗
病变严重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常用的有皮肤增生、囊肿或肿瘤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如果患者的皮肤存在较大面积的缺损,则需移植自身皮肤或皮瓣组织进行修复。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也是皮肤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电疗法、光疗法、激光、水疗法、微波疗法、冷冻疗法、放射疗法等。
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预后措施
一般预后
不同病因的皮肤病预后不同,多数患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感染情况严重,可能并发多种严重病变,有时会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危害性
1、若皮肤病变情况严重,且皮损位于暴露部位,可严重影响外貌美观。
2、部分患者会伴有严重的瘙痒、疼痛等不适,可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3、若病情不断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或其他部位感染,严重威胁机体健康。
治愈性
接受规范、合理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控制,皮肤也可逐渐恢复,甚至获得痊愈。
日常管理
总述
患者需要保持皮损处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损伤,以免出现感染。同时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促进疾病康复。部分皮肤病具有传染性,此类患者还需进行隔离。
生活管理
2、定期对患者的衣物、毛巾、床单等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3、注意皮肤保护,不搔抓,以防引起皮肤损伤,加重病情。
4、避免热水、劣质化妆品产品等不良刺激。
6、传染性细菌性皮肤病患者需要,做好消毒隔离,和家人分餐分食,餐具煮沸消毒,家中可备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
7、穿棉质、柔软宽松、透气的衣裤,避免刺激皮肤。尤其是出汗较多患者,出汗后及时更换衣裤,并擦干皮肤,以免汗液刺激加重皮损。
饮食调理
患者宜清淡饮食,同时注意营养搭配,以促进机体代偿功能的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过敏导致的皮肤病患者应注意避免食用易出现过敏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注意摄取优质蛋白质和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肉类、家禽、鱼类、蛋类、豆制品及奶类。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如苹果、桔子等。
饮食禁忌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2、皮损不断增大、增多,影响外貌美观。
3、伴局部红、肿、热、痛。
4、伴瘙痒不适。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一般应到皮肤科就医。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可能会进行相关血液学检查,患者需于就诊前一晚10点后禁食,就诊当天空腹来诊。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2、您出现症状有多久了?近期有加重吗?
3、这些皮肤损害有无疼痛表现?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5、最近有没有受伤?皮肤上有无伤口?
6、家中是否有细菌性皮肤病患者?
7、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呢?是否长期处在高温环境?
8、您做过什么检查?服用过什么药物治疗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病会传染吗?
4、目前应该如何治疗呢?需要住院吗?
5、需要用药吗?需要治疗多久?
6、这个病可以治愈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7、治愈之后会复发吗?
8、我还有其他疾病,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什么影响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