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俗称“粉”,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容物膨胀所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部。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发病原因为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腺排泄障碍淤积而成。皮脂腺导管阻塞多为灰尘堵塞......
目录

病理病因

发病原因为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腺排泄障碍淤积而成。皮脂腺导管阻塞多为灰尘堵塞及细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面、胸等处,多数生长缓慢。未并感染时,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物呈球,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小者数毫米,大者近10厘米。中等硬度,有弹性,高出皮面,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其中部位有针头大脐孔凹样,呈蓝黑色如针头粉刺,挤压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样容物,容物为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常有腐臭味。皮脂腺囊肿癌变极为罕见,但易继发感染,若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囊肿在外力下可以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成瘢痕,且易于复发。

检查方法

1.超声检查

必要时可超声检查了解囊肿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系。

2.组织病理检查

术前一般不需要活检,可术后送病理检查。

3.实验室检查

皮脂腺囊肿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进代谢和分泌功能的检查。

诊断方法

据临床表现及相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应与皮样囊肿表皮囊肿、皮下脂肪等相鉴

1.皮样囊肿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成的先天性囊肿,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甚紧,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枕部及底等处,属错构

2.表皮囊肿

又称外伤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含有角质的囊肿,多因外伤(尤其刺伤)将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肿物表面常有角质增生,好发于手及足等易受外伤和压迫的部位。

3.皮下脂肪

脂肪呈扁平分状,位于皮下,用手指沿肿物两侧相向推挤局部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征。

治疗方法

最常用的法是局麻下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是体表小肿物,手术简单,在门诊即可进。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不残留囊壁,否则易复发。由于皮脂腺囊肿多发生于面部,故手术切除时应考虑到美容效果,可采用小切切除面颈部皮脂腺囊肿,皮肤在无张力下缝,可避免切瘢痕生长,以达到美观效果。

皮脂腺囊肿术前有感染及手术后为控制炎症,均要适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已并感染的皮脂腺囊肿应在感染控制后再手术切除病灶。对于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脓肿者应切流。

CO2激光、电离子微创法被认为是治疗无并感染的囊肿的好法,由于其操作简单,切小,出少,不用缝,几乎不留瘢痕,复发率低,尤其适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治疗。

预防实现

为预防皮脂腺囊肿发生,应注意以下面:

皮脂腺囊肿1.保持面部皮肤清洁,使皮脂腺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2.面部皮肤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起面部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促使皮脂腺囊肿成。

3.不挤面部皮肤疖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铃当子

下一篇 皮肤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