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皮炎
发病原因
螨的种类很多,估计全世界有50万种以上,能引起本病的螨虫并不太多,在中国常见有如下两种:
1.蒲螨科(虱螨科)类 是寄生昆虫体内或体外的小形螨,也常寄生于人和牲畜体上,形态极小,肉眼不易发现,成虫有足4对,口器短,蜇肢呈刺状,本科常见虱状蒲螨(亦称袋形虱螨或称蒲团虫)长约0.2mm,呈土黄色,雌虫稍大,肉眼则能看见,未受精的雌虫呈梭状,受精后呈球形,为胎生螨,在温暖季节卵在母体内孵出幼虫,一出生即为性成熟的成虫,每个雌虫可产50~300个小螨,其中仅4%为雄虫,留在雌螨的生殖孔旁,等待和以后孵出的雌螨交配,雌螨活跃,刚出生即寻找宿主,故只是雌螨对人有害,除寄生于蝶蛾幼虫和其他昆虫体上外,也存在于堆放麦稻,杂草堆里,人若接触杂草,谷物可被叮咬,但虫体不能长期在人体上生活。粉及白糖内,以各种有机物为食,本科中常见粗足粉螨(亦称粉末蛘虫)和腐食酪螨(亦称柯柯豆末蛘虫),以腐烂的食物和面粉为食,常在夜间叮咬人。
发病机制
人若接触杂草,谷物可被叮咬,但虫体不能长期在人体上生活,被叮咬后先感局部皮肤瘙痒,尤以夜间更甚,为持续性剧痒,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中央常见有虫咬的瘀点,先发生于身体接触部位或露出部位,以后侵及衣服被覆部位,以颈,躯干多见,上肢次之,面和下肢少见,重者皮疹可泛发全身,常因搔抓而出现抓痕,血痂,湿疹样变或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程迁延数天不愈。
临床表现
在被螨叮咬的部位出现水肿性丘疹、丘疱疹或风团样丘疹、淤斑,其上有小水疱,偶尔为大疱,中央有针头大小的“咬痕”。自觉奇痒难忍。常伴有抓痕与结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关节痛、发热、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几日后可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个别患者可发生哮喘、蛋白尿,或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疾病诊断
检查
患者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损处发现虫体可证实本病的诊断。
诊断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接触谷物杂草之后,先在露出部位发生瘙痒性水肿性红斑,停止接触污染物后,病情可较快得到控制,根据其特点不难诊断,若在接触物和宿主体上发现虫体可证实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该病要和下列疾病鉴别:
皮疹常突然发生,与季节关系不大,不一定有谷物、杂草接触史,不易查到虫体。
2、疥疮
有典型的好发部位,在指缝处常能查到疥螨或虫卵。
3、水痘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2、不要直接使用新草席、新竹席、新毛毯、席梦思等。
3、使用前先用开水烫洗,或者喷洒灭害灵、雷达、必扑、敌敌涕等杀虫剂,然后再太阳暴晒。
4、对存放在潮湿处的旧草席、旧竹席、旧毛毯、席梦思等,使用前也要按照上述方法处理。
5、皮肤不要直接接触草丛、树叶、动物皮毛。
6、在有螨虫场所工作时应穿长袖上衣、扎紧袖口、裤脚、戴手套、穿鞋袜、也可以预先在皮肤暴露处薄薄涂一层5%硫磺霜、工作完后要洗澡,更换下的衣服清洁后要太阳暴晒。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